随着阿刺瓦隆的一声令下,回鹘大军就像潮水般的跳下河床嘶吼着朝对岸涌来,归义军也不敢怠慢,当下就朝回鹘军射出一排排弩箭。
正如之前所说的,讨籁河这样的地形可不比平原,河中到处都是河水於泥不说,还高低不平,再加上回鹘骑军许多在攻城时就已下马成了步军……这是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杀进城内,否则只有一个城门,三万人马都要从城门骑马进城的话,就算没人阻拦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于是回鹘军人数虽多,但冲锋的速度却比平时慢上许多。
这对归义军来说当然是件好事……这要是在野外,弩手就只有射上三箭的机会,现在看这情形少说也能射上十几箭。
另一方面,这河床中可以说是一片开阔,回鹘军在这里头几乎就没有东西可以做掩护,于是回鹘军就成了归义军的活靶子。
而一旦箭雨能够与回鹘军的冲锋速度达到某种平衡,也就是箭雨的杀伤力能有力的阻止回鹘军的冲锋,那回鹘军便是人数再多也都是冲上来送死的。
就像现在这样,回鹘军一队接着一队的冲上来,又一队接着一队的倒在箭雨中……虽然回鹘军士个个悍不畏死,但也只是勉强将战线推至河中央就再也无法前进了。
然而回鹘终归还是回鹘,在意识到这样的冲锋只是送死之后,他们很快就改变了战术。
这战术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排成盾阵往前推……虽说回鹘为了骑兵方便使用的大多是圆盾,圆盾并不怎么适合排成盾阵,但这时排成盾阵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否则这样打下去两万余回鹘都打光了只怕连归义军的影子都没见着。
应该说这种方法从某种程度来说还是有效的。主要是弩的弹道比较平直,不像弓箭一样可以高高地的射起再灌顶而下,所以回鹘军只需要前几排举着皮盾缓缓往前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其后的回鹘军不受弩箭所伤。
虽然那前排手拿圆盾的回鹘军还是不断的发出惨叫一个个倒下……这主要是因为圆盾布成的盾阵不可避免的会有许多空隙,密集的箭雨就会有几支弩箭从这些空隙穿过射伤盾阵后的回鹘军。
但此时的回鹘军已形成一种高度协同。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马上就拿着盾补了上来,于是回鹘军的战线就跨过了河中央往前推进,其后的回鹘军似乎也看到了希望,不由个个都发出怪叫呐喊助威,有些回鹘军甚至还用汉语冲着秦风等人高喊:“敦煌小儿,受死吧!”
但是回鹘军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秦风有意让战局呈现这种情况的。若秦风真想挡住这种盾阵攻势的话,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上几部战车用床弩猛射一阵打开突破口也就可以了。
然而秦风却并没有这么做,原因是他此战的目的,就是要让回鹘军伤筋动骨。
甘州回鹘,总兵力也就五万骑军,其余的奴隶军都不值一提。而这五万骑军在之前的几场战斗中就遭受到了不小的伤亡,现在有作战能力的只怕只有四万余人了吧。
而这四万余人就有两万多此时被困在肃州城内……阿刺瓦隆带来的是三万骑军,其中两万余人用于攻城,另数千人在城外策应。
所以。如果能将这两万余人尽数歼灭在肃州城内,那甘州回鹘的实力无疑会大打折扣,于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让这煮熟的鸭子又飞走。秦风就定下了这计中计,也就是有意给回鹘军攻过讨籁河的希望……
人心总是不足的,说实话这时的阿刺瓦隆如果选择全力突出肃州城的话,那还能保全大部份实力,毕竟北门处的火焰不可能一直烧下去,回鹘军只需要像归义军一样凭河而守,等北门的柴薪火油燃尽的时候,就可以在的城外回鹘骑军的策应下撤出城去。
当然,在撤出的过程中免不要了要遭到归义军的一阵追杀和围堵。也免不了要有伤亡,但伤亡还不至于大到全军覆没的程度。
秦风相信阿刺瓦隆也有想到这一点。但他却没有选择这么做。
其原因很简单,阿刺瓦隆这是还抱着胜利的希望。如果这么做的话,那就是承认失败并进入“止损”程序了。
这时阿刺瓦隆想的,就是阿刺瓦家族怎么办?他还有何面目回去面对可汗等等。
于是,他宁愿用部下的生命来冒险,赌的就是阿刺瓦家族的政治前途。
从政治上来说,他的选择当然是对的。
如果进入“止损”程序,那么虽说救了许多部下的命,但回去后自己的命及阿刺瓦家族只怕从此就要没落了。
如果用部下的命来赌上一回,那还有可能反败为胜改变战局改变一切。
会选哪个那就不用多说了……乱世之中部下的生命又能算得了什么,只有自己的命和阿刺瓦家族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即使从军事上来讲阿刺瓦隆不应该再这么做,但军事却要服从政治,至少是服从阿刺瓦隆自己的政治,所以他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打仗的事谁又能说肯定输或是肯定赢呢?当年项羽不也是破釜沉舟之后才打赢一场看起来必败的仗么?他阿刺瓦隆就要学上项羽一回。
只可惜阿刺瓦隆自比楚军,秦风却不是秦军。
排起盾阵前进最大的问题就是其行动缓慢,而且必须得集中兵力一拥而上……若是不够集中的话,那盾阵也就变得稀稀拉拉的挡不住箭雨,同时在盾阵掩护下攻过去的人若是不多也无法对敌人构成有力的冲击,所以这战术要的就是一次就能冲过去足够多的人。
于是这就使讨籁河内密密麻麻的到处挤的都是回鹘军。
虽然秦风还是有些不忍心,毕竟这是成千上万的人,但他却知道自己必须狠下心,因为自己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死的就很有可能会是自己及归义军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