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白已经感觉自己无所畏惧了,就让他看看自己到底能穿越多少历史出现偏差的平行世界。

很好,看着食堂壁挂电视里《百家讲坛》的老师讲大宋,“大宋军事学院第一届校长赵匡胤”,成功勾起了小白的兴趣。

赵大,人家是校长想做师长,你怎么师长做腻了想做校长啊?

“才统一南唐赵匡胤,暂时放缓了北上攻打北汉的角度,开始稳定国内局势,发展内部经济。

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史书上都记载含糊的事情,赵匡胤突然软禁他弟弟赵光义就是赵匡胤很多政策的改变节点。

我们要了解一点,虽然赵匡胤是黄袍加身,手上很有权力的皇帝,但也不是什么时候,他说干什么都能干什么的。

在之前,他很疼爱自己这个弟弟,把开封都交给他管,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突然之间就把这个弟弟关起来了。

满朝文武官员,还有另一个弟弟赵廷美,宫里的太后,以及赵匡胤他们三兄弟的孩子们,谁都没有提出任何抗议。

甚至赵光义最喜欢的长子赵元佐还被过继到了赵匡胤名下,这时候三兄弟都不缺儿子的,

各位,你们知道这件事有多难以解释了吧。

宋史没有记载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可以推测,一定是赵光义做了什么事情,大到所有人都对赵匡胤的处理没有意见。”

小白骄傲抬头,心想这我知道啊,绝对就是宋史赵光义干的事全都被赵大知道了,不然赵大这个疼弟弟的才不可能软禁赵光义呢。

电视里的教授继续:“在软禁了赵光义之后,宋太祖收到了朝廷里原南唐官员联名上书。内容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收到书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了给李煜违命侯封号,换了个衔华侯,还夸他文采斐然,是大宋文坛紫微星。

这个话就很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紫微星是帝星,李煜现在的身份是很不合适的。

以前李煜是南唐国主,没了南唐,现在只是大宋的贵族,赵匡胤前面给他封了违命侯,显然是不太喜欢他的,后面改了封号,还一改之前的态度,真的把李煜真的当做他大宋的文人一份子看待了。

这其中的转变看着难以理解,实际上也展现了赵匡胤心胸变开阔,不再搞地域歧视,开始把眼光放在天下的表现。

不过李煜也没有辜负赵匡胤的信任,他确实是文学天才,不止是我们公认的词帝,书法、制香、诗文,宋朝士人贵族们后喜欢玩的,都是李煜带起的潮流。”

小白悟了,这应该就是李煜被毒死的流言惹怒南唐人了,不过赵大也确实转变了心态,收拢到大宋境内的也开始看做自己人了。

他反正看穿了李煜没本事搞事的内核,也没必要再小气了,不如好好利用呢,至少李煜在这些贵族艺术上,那是真的天才。

“给李煜改封号就是一个信号,从这里开始,赵匡胤开始全面转变内政策略。

我们之前才讲他杯酒释兵权,但是后面开始,他不论是和官员还是武将谈事情,别人也都主动带酒来找他喝了,在赵匡胤的医生严令禁止他喝酒之前,北宋政治一度都是酒桌政治。”

这是与其被赵大找喝酒,不如自己主动找赵大喝酒,自带酒水,还能顺便避免下毒是吧?

小白觉得他真相了,果然就是怕被毒是吧!

但是把一个个车轮战,把赵匡胤喝到医生警告他戒酒的地步,这也太搞笑了。

曾经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你有想过居然还会被酒找回场子的一天吗,赵大?

“在变化了对内的态度之后,赵匡胤开始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迁都洛阳,定都洛阳之后,他后面那些大刀阔斧的政策才为我们所熟知。

在最开始选都城的时候,赵匡胤就对到底定都哪里犹豫不决,当时的开封府尹就是赵光义,在赵光义被软禁之后,赵匡胤也做了要迁都的决定,这样大的事情,官员们居然没有几个反对的。

从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应该是做了什么政治上让宋太祖忍无可忍的事情。”

他做的能让赵匡胤忍无可忍的事情太多了,小白随便想想都能想好几个,但是迁都的话,那不是因为黄河就是因为北边。

曾经也不喜欢宋朝的小白看到这里,眼睛是真的亮了。

宋朝怎么样,他不在乎,但是宋朝人不能被靖康耻那样侮辱欺负。

别的赵家皇帝能力好像也没几个突出的,还能做成什么样不好说,想改变大宋,感觉还真就赵匡胤这个祖宗能做得到了。

别的朝代是祖先改了对后面变化也不大,宋是后面彻底没救,只有前面赵大能救。

这么一想,赵匡胤真的好惨的,他搞不好整天提心吊胆都不敢死的。

“到了洛阳第一件事,赵匡胤就是先创办了大宋洛阳学院,除了学习传统读书人学的《论语》这些,还开始重视科技,全国召集有优秀经验的各行各业人员,把他们的行业经验总结成科学理论,开始招手授课。

配合学校建立的大型造纸厂和印刷厂,把总结出来的基础科学印成小册子,廉价售卖,科举内容也沿袭唐朝分科考取,但是分的科目更仔细,五年一次,录取名额不定,以防止录取的官员数目超过大宋实际需要的数目。”

早点分科定科举,就能开始早点开始科学教育,这方面赵大还挺雷厉风行。

冗官冗怕了,提早就把这个苗头掐死住,小白能理解。

别说什么又有落榜生去外族发展的话了,是放点人才去外面,还是把数不清的人养在朝廷里年年浪费钱,两头总得要一头。

很显然,赵大觉得冗官这个内部问题更重要。

“在综合学校建立起来之后,赵匡胤在洛阳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成立了大宋军事学院,自己担任第一任校长,原军队的各级将领们按照不同擅长的点,进去做老师。

大宋军校的招生每年名额固定只有200人,学费全免,招生培养的目标都是将军,里面除了军事化管理,上的课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军事、气象、军队管理、战略战术……等等。

比起洛阳学院的低廉学费与奖学金制度,军事学院免费招生,招生目标更严苛,每年年初会选一批,培训一个月就公开考试,最后只挑里面最优秀的200人继续学习,每一个都是人才中的人才。

就是这些人才,在后面对北汉的攻伐,和抵御契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很多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的……

伴随着军校成立,赵匡胤对军队制度的改革,也让他成为我国陆军史上绕不开的话题……”

理解,小白很能理解,这就是被搞怕了。

以前赵大是五代十国混乱的给搞怕了,现在搞军校,改军队,明显就是被未来大宋的孱弱搞怕了。

稳定是很重要,但是手里没武器被邻居当做粮仓,那就很不美妙了。

“在稳定整顿内务,蛰伏十年之后,赵匡胤出兵北伐,攻打北汉,军队节节胜利,最后就只有太原久攻不下。

这个战况焦灼关头,赵匡胤把软禁十年的赵光义推出来,扒光上衣绑在驴车上,在太原城门下公开对太原人喊话,斩了赵光义。

我们不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会北伐还带上赵光义,更无法知道,为什么他两军阵前斩了软禁十年的赵光义,久攻不下的太原人居然在后面降了。

这个历史谜团遗留到现在,史学家和民间也有数不清的猜测,流传最广的是赵光义对太原水源下了毒,让太原城人染上疫病,被太原人仇恨多年,赵匡胤软禁赵光义是为了保护弟弟。随后太原人还是仇恨难消,就把弟弟推出来,给了太原人一个交代。”

太原人为什么仇视赵光义,这小白还是知道的,这个猜测纯纯胡扯。

不过虽然胡扯,但是这个流言对象是赵光义的话,好像他下毒也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电视里到了广告时间,好奇的小白摸出手机,去搜这个时代的历史。

宋往前,所有的一切都还是和小白记忆中一模一样,从赵大收复南唐,关了弟弟之后,很明显,这个世界是大宋,没有北宋南宋了。

花了十年时间搞内政,搞教育,赵大一举拿下北汉,然后又安静下来继续搞教育,搞经济内政,北边契丹占着丝路,他只能开始造船搞海贸。

赵大活着的时候,把几个孩子都塞进军队(军校标准太高,他没脸开后门)锻炼培养,军队出来就把他们赶去洛阳学院,然后去各地做地方官,直接看能力。

最后赵大定了赵元佐(过继出来的赵光义长子)做太子,撑不下去走了,但是好在他走之前已经耗费心血给宋定下了框架和发展大方针:收复领土,拿回丝路主导权。

从赵大对未来大宋的期望与定义的明确,让他人没了,大宋也能继续朝着他期待的方向发展。

在他死后,有洛阳学院和大宋军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靠着初代热武器,大宋又花了三代人的时间,终于收复了故地,拿回了丝路主导权。

这个世界大宋依然文风鼎盛,有李煜在,多背的课文数目骤增,让不少学生心里生恨,怎么大宋就不能给这个末代国主夹一点。

不光是文风,军事和科技也发展迅速,对士大夫的特殊优待变成了对特殊人才的优待。

只是封建王朝的本质不变,在强盛之后还是会迎来终结。这次的宋赶跑了契丹,拿到了辽东,就连后面的蒙古人打过来了,也能靠着火器抵御一二,逼得他们一心往西边去。

但是也是对蒙古的战役,让宋损失过重,外敌没了之后,内部越发尖锐的矛盾再也没办法弹压,最后还是死于农民起义。

而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宋,后面的王朝再继承宋,继承他好的地方也总算是能多有点东西挑一挑了。

电视里广告结束,教授站在讲台前一脸严肃:“宋朝的三冗问题已经严重到无力回天了。范仲淹试着改革,王安石试着改革,后面赵煦也支持变法派继续改革,但是宋还是无法实现改革。

根本问题,就是让宋朝积贫积弱的三冗,也正是保证宋朝存在运行的基石,畸形的政治制度从成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毁灭……”

小白了解,这是又穿了。刚刚的宋还没有三冗问题呢,现在又是这些熟悉的名词,唯一不同的就是没了南北宋而已。

“哪怕有宋哲宗恢复经济,打赢西夏收复失地,但弹压不下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在哲宗去世,赵似继位后的十年,宋内部矛盾彻底爆发,这时候北宋民间对朝廷的不信任已经达到顶峰。

他们不信任军队,不信任中央朝廷,不信任官员,不信任地主乡绅,只信任自己的宗族和村镇本地人。

直观表现就是,全国各地村村结社练武,除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频频爆发,城市居民都联合起来,拒绝向朝廷交纳高额赋税。

地方农民起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开封,在纳税之后收入已经无法维持生活的开封市民们受不了了,联合起来集体抗议缴税,被镇压后他们也联合起来,拿起武器反抗,吊死了开封府尹,吓得皇帝和其他贵族官员仓皇出逃。”

啊?

这是宋朝的剧本吗?这不法兰西吗?

本来吃完饭就要走的小白这下不得不继续听了。

“皇帝带着百官们从开封逃到杭州,东京人赶走皇帝的事也随即传遍大江南北,起义队伍愈演愈烈,而没了皇帝官员的开封,开始自己组建自己的政务班子运行城市。

没了开封这座大城,朝廷要维持生计只能继续征税,本就在地方征税困难的宋,在有了开封这个前车之鉴后,很快就迎来了被更多城市所抛弃的命运……”

后续的剧情和法兰西还是不太一样的,因为没等到送皇帝上断头台,北边金人来了。

没有大宋朝廷,各个城市自己组织军队抵御,每个北边城市都有附近乡野村人带着粮食投奔,大家一起共御外敌。

在这个共御外敌的过程中,出现了岳飞和和他的岳家军,不一样的事,这次没有人拖后腿,有北方几个脱离朝廷控制的大城给岳飞供给军需,开封那些研究火器的工匠也纷纷提供帮助。

岳飞抓紧时机一路向北,不止赶跑了金人,还收复了脱离中原太久的失地。

但是面对北方众城推举他做新帝时,他却表示自己并无治国才能,坚决拒绝了。

北方的节节胜利,南方的朝廷也在被愤怒已久的百姓围攻。

那些包税官是第一个被死的,然后是各地不做人的地方官和匪兵,和他们沆瀣一气吞并土地的地方乡绅。

杭州没等来民变,等来了兵变,在杭州也依然不改脾性的官员和皇帝们被士兵围住,体面的没有绞杀,全都绑在一艘船上直接海上烧船。

小白算是理解为什么这不算是南宋了,因为政权根本都不受百姓认可了,就算南逃了,可没两年就没了,政权还不被当时百姓认可,没必要特意写个南宋。

没了宋朝廷,岳飞也不愿意做皇帝后,大家又自觉管自己叫回了汉人,国土就是汉土。

经济发达的城市在混乱后自己先是自治,然后开始按省联合,或者按经济联系合作,政治形态十分混乱。

混乱了几十年,蒙古人来了,外敌的存在一下又让汉人们警觉联合起来,开始以一种新的联盟形式对抗蒙古,中间还是出来了一个新的皇帝,华夏政治似乎又回到了老路上。

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应该是挺开心的,有数不胜数的研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