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踩了!别踩了!”看着电视剧里士兵踏苗,有人都跟着流下了眼泪,嗓音哽咽。

看着上面跪下来祈求的农人,所有时空里的百姓这一刻都共情到了极致。

“多绿的苗啊,为什么他们就不放过!”

“凭什么他们要丝绸去卖,就要来逼我们的田改种桑!”

“那些当官的,那个不是家里良田无数,丝绸那么赚钱,他们怎么不自己先改,就欺负老百姓!”

“这就是群黑心官和兵匪,他们和主播那边的就是不一样。”

不只是弯腰种田的农人,哪怕是不亲手种田的土地拥有者,身份不同的大小地主们看着也越觉得痛心又荒谬。

“田数量有限,这一年开春的稻苗都已经插下去了,何苦还要让马踏毁青苗,桑苗种下去也不能一年就长成大树,迟一年种又能怎么?”

“朝廷的花钱花多了,这又和百姓不相干,凭什么上面一句话,就要我们强行少种粮食?”

“自己种的粮自己吃,怎么都饿不死,去买粮食谁知道运来的都是什么。”

翠绿的青苗被马蹄踩进水田里,冷漠的士兵,傲慢的官员,还有极度绝望的百姓,这一幕看的寻常百姓跟着揪心愤怒,也看的统治者倍感荒谬。

朱元璋本就是贫家出身,极度重视农桑的皇帝,看见这幕气得恨不得去天幕上把那些官员兵丁全都砍了,更恨不得把老四这群不争气的后代全都教训一遍。

钱重要,吃饭更重要。

能为了他们大明上层的利益去这么欺侮百姓,这就是后人眼中大明、大明皇帝和大明官员兵丁的形象。

他正经大明开国皇帝如此,其他生产力都没明朝高,春耕向来都是格外重视的朝代,皇帝官员们同样觉得荒谬。

看见这一幕,他们基本上第一反应就是派专人去外核查各地农田情况,还要格外注意地方官员和地方军事力量的管理。

[反抗的百姓里被抓住的一身腱子肉的青年名叫齐大柱,居然不是稻农,而是桑农,问他为什么要带着稻农闹事,他说心中不平。

杭州知府马宁远点点头,指着他就问他在王直那里是什么头目。

齐大柱莫名其妙,他根本都不知道王直是谁。

“倭寇头子王直”,马宁远这样说着,就让人把他拿下,开始发表了他关于改稻为桑的重要国策。]

一州知府随手一指,就栽赃一个打抱不平的寻常农家汉子是倭寇,青天白日的就把他拿下。

这一幕,任谁看了都觉得荒谬,可细细一想这些农人还有知府的身份差距,只觉得悲哀。

而听完他的国策发言,更是让人震惊。

“狗官!‘要么自己改,要么卖给别人去改’,这不就是逼着百姓把手里的田都拿出来卖了?”

“谁不知道我们浙江的良田多,富户也多。不去找有钱的,就来欺负欺负我们,这些官是在逼着我们穷人把最后的钱都卖了,一点立身之地也不给我们!”

“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我们全浙江的人死绝了也不改!”

能在天幕上看到自己的家乡当然是个让人开心的事,但家乡搭配上让人高血压的剧情,浙江人都出奇的愤怒。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沉声道:“辅机,我们大唐,就算做不到后世那样,也不能放弃对地方官员督责。”

他们封建王朝的官员当然和后世官员性质不一样,但不把人逼得活不下去造反,那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这部电视剧从开场的御前财政会议,到现在的改稻为桑执行,都是在表达他们朝廷的工作运行,也让从前只知道地方官吏的人,都知道了所有官员头上都有皇帝。

这是好事,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君主;这也是坏事,君主做什么都不能再隐身了。

以后百姓在遇到了不平事,还是会骂贪官污吏,但也会开始想为什么会有贪官污吏,为什么他们被人欺压搜刮,为什么该管理这个的朝廷没能早点把问题解决。

他们的生产力或许没到后世水平,但是现在人的观念都已经开始启蒙转变了,旧的管理方式也必须跟着改变。

就是不提自己作为皇帝,看到这个电视剧对以后的大唐的影响概念股,只提作为人的朴素善恶是非观,他都想冲进去把那个知府宰了。

看着上面认认真真为朝廷办事,正义凛然但是格外招恨又愚蠢的马宁远,永乐朝的朱棣感受到什么叫无力。

“浙江人不会死绝,我大明会……”

一个坚决拥护执行京城命令的地方官是个好官吗?或许是吧。

因为愿意从县衙出去,站到田垄旁为朝廷亲力亲为办事的一洲知府,已经是罕见的勤勉官员了。

但无论是对当地百姓还是对大明,马宁远都是一个把百姓和大明一起推入火坑的推手官员。

改稻为桑能做吗,可以做,但不能是这么个简单粗暴激起民变的做法,而是应该慢慢来,起码让人真的能看到种桑是挣得多,还风险稳定,收入能有持续性,让大家自发去改。

而不是直接带兵踏苗,让百姓一个个都畏惧甚至憎恶朝廷。

从第一集开头到现在,哪怕电视剧都有了御前财政会议,会搞预算这么不合他们大明逻辑的事,整体看下来的故事发展,逻辑都是通顺的。

连这个知府一番大义凛然的宣言和他带兵踏苗的行为,都合理到也是真的能在大明发生。

如果大明往后都是这样的官员,那他能理解为何主播说到明都是在骂它烂到根子。

[就当马宁远下令让士兵继续踏苗的时候,台州总兵戚继光来了。

一看到他,士兵们都默默停下了动作、

戚继光也不和马宁远说话,直接让踏了青苗的兵站出来,直接鞭子抽在他们脸上,挨个教训。

“又是断水,又是踏苗,当兵的吃粮,你们吃的是谁的粮?”

马宁远立刻打断他道:“当然是皇粮,这事难道还不明白?”

戚继光:“那皇粮是哪里来的?”

马宁远抱拳行礼,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粮就是皇上的粮。

戚继光冷笑一声,反问他断皇上的水,踏皇上的苗是什么罪,言下之意,就是皇上让下面改稻为桑,可没让下面这么踏苗。]

这段文臣武将的对白,本质是在讨论民贵还是君贵。

如果是平时,读不读书的人都会乐意辩驳一番,但有了刚刚的踏苗行为和马宁远的精彩发言,让人有点善恶观的人看了都对戚将军好感大涨。

哪怕是曾经最不喜武将的北宋,从君臣到民间也都庆幸这位戚将军来的及时。

苗不能再踏下去了,这么乌泱泱的天地,痛心到极点的农人在这么下去,也是会愤怒到生出事端来的。

咸阳,反秦动画终于播完,已经没有自己事的百家弟子都围着儒家开始喷。

最近已经是造反专业户的墨家弟子问:“民为贵还是君为贵,你们儒家是选孟子,还是选天子?”

一个儒家弟子直接道:“当然是孟子!”

因为被和方士混为一谈格外不满的阴阳家:“我听说孟子也是未来儒家弟子的必学经书,为何上面那位马县令,学儒学到没了人性,你们儒家能不能解释解释。”

小弟子气得说不出话,他师兄立刻反驳道:“我们先秦儒学那什么汉就被董仲舒改了,后面又是什么理学、心学,早就不是我们儒家原本的学问了,这可不能栽到我们头上。”

“儒家的各位,为何那个后世王朝排挤的武将,一言一行都践行孟子之道;怎么那群都是读你们儒家经典的官员,反倒是铁石心肠,毫无仁爱之心?”

纵横家的已经带上人去西域了,名家觉得自己要扛起嘴皮子的大旗。

公孙家的传人继续道:“一千人、一万人,浙江的人都死绝了也没关系,这种舍百姓的生来取自己对上的义,真是学孟子学到吾等叹为观止。”

他们大贤孟子的舍生取义被名家人这么说,儒家学子们一个个表情愤怒,要开口辩驳。

不等他们反驳,道家也有人阴阳怪气。

“怪不得后世好多人总是曲解我们道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以为我们道家没人性。

我以前还觉得他们不看书不考究,把我们道家的‘仁’和你们儒家的‘仁’混为一谈甚是可笑,原来是因为你们儒家就是那么做的,真把百姓做刍狗,才让后人这么误会我们道啊。”

“你、你欺人太甚!”

这下儒家真忍不住了,一个儒家弟子对着那名道家弟子拔剑出鞘,道家弟子也不甘示弱,自己没剑的就拿了同门的剑。

什么也不说了,去旁边蒙毅给他们新修的八卦演武台互相对砍。

大秦最有学问的一批人开始动手,而在嘉靖朝的大明,山东济宁,戚家三岁的小孩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天幕骑大马的将军,伸着小胳膊不停扑棱,笑的露出小白牙。

[戚继光不愿再和马宁远多说,拿出抗倭就要带上士兵走,却不想引得马宁远说起了谭纶。]

普通百姓可能这一段看的云里雾里,但真在官场上的人一眼就明白了。

马宁远是胡宗宪的人,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改稻为桑这个事情也是被嘉靖直接委任给他的,戚继光一个台州总兵,也是归胡宗宪管的。

而除了严党,另一波清流的官员,都是裕王的人,谭纶更是裕王手底下的官,显然不是他们这边的。

但是现在马宁远觉得戚继光不可能真为了这些百姓要和自己交恶,只能是谭纶的到来把戚继光笼络过去了,他背叛了胡宗宪。

而戚继光这个武将显然没有掺和进两党之争,还在劝马宁远放人去找胡宗宪问个清楚。

狄仁杰叹道:“东南抗倭,即使保护沿海百姓,也是为了保护朝廷的海贸生意。这等重要的大事,马宁远却毫不在意。”

能亲自站在田间和百姓对话,他眼里的马宁远就已经是个不好高骛远,能办实事的官员了,面对百姓的群情激愤,他也能临危不乱,三两句话震慑住愤怒的百姓。

他不是庸官,反而是个很有胆识又有能力的官员。

但这种官员,偏了一点方向,对百姓而言就是更可怕的灾难。

戚继光和旁边两个知县都劝他把抓到的齐大柱放了,就是因为这事情朝廷从来都不占理,不能把乱子闹大。

他一意孤行把人压倒杭州,朝廷的威严和推行改稻为桑国策的决心是有了,本就动荡的民心更乱。

齐大柱被县令随口一说要造反,马宁远又随手一指说他私通倭寇,他们本事污蔑良民,但是这一天下来,本地那些任由他们欺负的良民,也快要真被逼造反了。

[淳安县的情况是如此,在杭州的江南织造局却歌舞升平。

江南织造总管太监杨金水,浙江巡抚兼浙直总督胡宗宪,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四个浙江最有权势的人坐在一起,听着昆曲喝着茶,招待不同长相的外国商人。

郑、何二人手口并用,谄媚的向外商介绍丝绸。

为了方便观察丝绸上的花纹,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支蜡烛。

有商人问为什么同样的花纹图案,要设计那些不明显的变化,杨金水还在介绍说,这就是真正贵人的低调奢华。]

电视剧显然经费有限,画面上制造局的丝绸带给人的震撼感有限。

明清几个时空里的真制造局看着自己这里的丝绸,再看看上面的,都想给主播送几匹时兴花样的过去,让她直播展示一下。

但是在唐之前的朝代,这个制造局画面里出现的各色丝绸,无论织造技术还是染色技术,都让他们足够看的眼花缭乱。

大秦的六国人:这就是生产力的进步吗,好羡慕……但是我们六国国君也没有没事干一天换好几套衣服的,更别提其他人了,我们贵族不这样。

大秦最贵的贵人:换衣服也很麻烦的,不是重要场合,谁没事那么闲一天换好几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