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土高坡是怎么变绿的,大家都看到了。

是后世政府的鼎力支持,科学家们的钻研探索,每一个普通人的共同努力。那成片的绿色植物,种植难度不亚于修建长城,但他们也硬是咬着牙,真的在黄土甚至沙漠上,种出了这些绿色奇迹。

遍地的绿色,让从前的劳动人民也感同身受。

他们是黔首,是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但也是人。知道修河堤苦,他们也还是会去修,对帮助他们的父母官也会修祠立碑,一直感念。

他们知道是自己脚下的大地养活他们,是黄河滋润他们,他们也想看着自己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好,河水清澈,满地绿色。

感叹后世农人的不易,也羡慕后世朝廷是真的在做实事,农人的经济民生都会被那些专家放在心上。

有过生活经验的,对自己地方的吏治情况一清二楚,每年差吏收东西的时候能瞎眼睛少盘剥点就很不容易了,哪里会有那种蹲下来给人普法的。以小见大,可想而知后世的官吏与他们现在定然大不相同。

而幸运的提问者朱厚熜,心情也挺沉重。

是知道多种树能固养水土,减少土地荒漠化了,但是边境的明军如果不就地屯田,靠粮食运输的话,运输的粮草和过程中消耗的粮草每年都不是小数目。

只能试试边种田边种树了,他是把天幕上出现的那些樟子松之类的植物全都记下来了,模样回头也能画,找人去寻,再想办法培育出来,能发现一些擅农事的苗子就更好了。

这个问题结束了,真的第一号萧何就要开始了。

虽然知道主播不是什么神女,只是个后世小姑娘,但是萧何和大部分人一样,对传授给他们知识的主播还是抱有敬意:“求问主播,三峡工程的其他两个工程,可否详细讲讲?”

【小小看了下,还是秦朝的萧何呢,有点稀罕。

“整个三峡工程挺大的,这样吧,明天我看看能不能给个相关纪录片。”】

萧何:“谢谢主播。”

主播放的视频一般干货都很多,从观感和内容上来说,还是纪录片更好更详细,没浪费机会,不错。

萧何结束,二号幸运观众曹参想了想,问:“黄河已经治理的很好了,为什么不把那些悬河的泥沙打捞出来呢?”

其他人也纷纷好奇,对啊,为什么不干脆挖河道里的泥沙呢?

放在他们这里,这肯定是劳民伤财的事,但后世河道上那一艘艘大船,捞个沙子应该不成问题吧。

【“就技术而言,把黄河的泥沙都挖走不是不能做到,但是耗费的成本太高了,需要的时间也很多。”这问题小小以前也想过,后来被她爸妈嘲笑果然是初中生。

“悬河已经很多年了,河道与河床是在长期演变中形成的,是动态平衡的,外力的作用会影响河势稳定,恐怕会引起溃堤;要让河床下切,只能依靠自然的力量,束水冲沙,逐渐的下切才安全。

而且黄河的泥沙是淤积千百年的,现在每年还会携带16亿吨,这么多的泥沙怎么处理,放到哪里去,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从源头稳固水土,中间修筑水库电站来综合治理黄河。”】

这些古代王朝谁还没和黄河较过劲,最后不也只能是边上疏通河道,加高堤坝,最多想办法让黄河改道。一听主播的解释,他们就能明白了。

不过刘彻觉得,他这时候至少中间少了两千多年的沉积,能让后世过来他这里挖挖沙子疏通河床,应该问题不大。

曹参点头,觉得是这个道理,后世的悬河都高成那样了,一个溃堤不是开玩笑的。

“三号幸运观众是谁来着,吕雉?”

刘季:“新来沛县的县令好友也姓吕。”

萧何点头:“过几天吕公正式乔迁好了,应该要请县令和大户们吃酒。”

吕家,新来沛县的他们每天都很忙,吕雉和妹妹坐在房间里,一起透过窗子看着天幕,没想到自己也会幸运的被抽中。

吕媭也为姐姐开心,小姑娘高兴问自己姐姐想问什么。

同样也不大的吕雉想了想,对着天幕认真一拜:“看天幕的数字,黄河水仍然不够沿岸众多省份使用,这要如何解决呢?”

其实她还想问问那位治沙英雄牛玉琴的故事,但是想了想已经说的也很清楚了,后人也都以她为名建了栋治沙展览馆,对她所行之事的肯定,好像也不需要她再多问什么了。

她没有纸,可记录的笔墨和布帛也不多,天幕上贴出来的一张张图数据图都用力记在脑子里。以后世的人口,仅仅种粮都需要的水不少,种树也是需要浇灌的,还有他们说的工业用水。

和南边的长江比起来,黄河的水的确不算多,只靠调控分水,这也应该很难做到的吧。所以她想知道后世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解决用水问题。

【“除了高效利用黄河,我们还有一项工程,叫南水北调。”

小小记得收藏夹里应该也有相关视频,找出来给他们看。“稍等一下。”】

汲黯沉默,对高皇后问这样的问题并不奇怪。抛开政治立场,没人能说她治国治的差。

[视频没有人说话,就是不同变化的地图和文字给出信息。

不同颜色把现在的国土划分为不同地区,每块地区上面的水资源数据差异明显,东北和北方地区占比最低。

“黄河、淮河、海河流域耕地占全国40%,水资源却只占8%,如何将南方多余的水调入北方?”]

大家也都记得对比黄河和长江时,两条河的巨大差异,能将长江过多的水调入北方,那的确是大大缓解北方的用水压力。

才经历隋末的初唐人具是一抖,不由想起了“挖运河”几个字。

看后世人治黄河,漫天黄沙里种树是很苦,但他们看见后来的遍地绿色也会为后人开心;但是如果要挖运河调水,那是真的被激起了痛苦回忆。

还在收拾杨广烂摊子的李世民安慰自己:“后世人应该不会是挖运河,南北地势不同,这河能挖通,得挖多深啊,流到北方来都要干不少呢。”

按照他们种个树还要帮百姓考虑怎么发展经济作物的情况,应该是干不出杨广的事。

[“1952年,伟人首先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思,经过数十年研究,2000年确定了中、东、西三条线路”

地图放大,不同颜色的线路开始往北移动。

“东线起点扬州江都水利枢纽,终点天津;中线的起点汉江丹江口水库,终点北京;西线雅砻江,调入黄河上游。”

地图拉到汉江,开始从中线展示工程……]

“引江济汉,对,是要保证汉江下游用水不被困扰,才好把汉江水往北调……”

“把那个丹江口水库加高,让水增高后往北自流,北京的地很低吗?”

“人家都那么干了,肯定是很低的!”

李世民:“还是要挖河啊……”

关于调水工程,他们也跟着一起看到了不同地方的地形地势,看到了巨大的沙河漕渡,也看到了来了旱情时,这个调水工程也会紧急调水,为河南人缓解旱情。

朱厚熜算是知道主播为什么多讲洪水了,干旱这种从有水的地方调水来解决的方法,他们知道也做不到。

经常因为这里干旱、哪里大水,很想让老天爷好好匀一匀水的帝王们:我们虽然看着这个工程很眼馋,但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就算主播把这个工程都找了这么详细的告诉他们,但谁要是真的有这个魄力修,那就等着民怨四起吧。

古代的水利专家们想了想,忽然反应过来:“一直到北京,这不是要穿黄河吗!”

苏轼一开始想,是不是也在黄河边上也建一个类似三峡那么大的蓄水大坝,再往北继续调水,后来一想不对,这个中线段,黄河地平的很,没这个落差建大坝。而且把黄河水和长江水混了,出个事情更不得了。

他琢磨着,是不是也像沙河漕渡一样,架起来让水通过。就算过程中会流失不少水,但是架桥也总归是轻松点的,就是桥梁建设难度也不小。

原本很多人还在纠结这种凿穿南北的运河到底有多耗费民力,看到沙河漕渡,发现都不只是面上挖水道那么简单,等到了黄河,还要从底下挖隧道穿黄。

古人们:……

你这还不如挖运河。

就算是已经对后世有很多滤镜的人,看到穿黄工程,都会觉得太过分了。

那可是黄河啊!

对黄河的敬畏已经是古人们刻在骨子里的了,这出个什么事,黄河倒灌淹了城市田地,或者负责工程的河工们有个意外,想想他们都头皮发麻。

看到塌方八次,三次护边形,最后花了六年多建好穿黄工程,感慨后人不会朝令夕改的同时,也在想他们怎么做到能让这些管道不漏水的。

真的很吓人啊,南边引来的水穿过黄河,这要是漏了,这个河段立刻河水暴涨,然后想都不用想又是长江水加黄河水一起发特大洪水。

好在穿过黄河后,水道就流经沿岸数十个城市、县城,一直到;涞水县,再用涵管输水到北京、天津,路上没什么其他更惊险的工程了。

视频结束,他们也跟着把提起来的心又放下。

黄河没出事,真好。

邓绥难得羡慕的看着这个工程,想想后面大汉接连不断的天灾她就想叹口气。

还没搞什么工程的宋初还好,哲宗朝的人一个个都沉默不想说话。因为他们也是搞过类似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只是没成功而已。

从南阳到方城的襄汉漕渠,不看宋史太宗本纪,都没人知道宋朝也搞过这么大的工程。

【小小补充了一下:“西线工程主要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海拔在2500米到3000米,施工难度可很多,工程一直都在计划建设中。好了,四号观众请发言。”】

四号汲黯也是学习黄老,无为而治,他看着天幕上一桩桩后世的伟业工程,想的是他们后世的百姓会不会身上负担太大。

所以他也这么问了。

刘彻嘴角一抽,被汲黯直谏的那些记忆又涌上心头:“还真是汲黯能问出来的。”

【小小:“对我们普通人好像没什么影响吧,就是途经河道的地方,可能需要搬迁?”。

她就是南方人,调水去北方也不走她这边,有什么影响还真不知道,也都是地理做题提到南水北调会去查查资料。】

“怎么可能没有影响,那么长的河道,谁去挖?”

“看那些河道,也都不是主播家那边,他们后世人多,可能没有调很多人?”

“他们也挖了很多年,人又那么多,可能就像那个荆州泄洪区一样,不同时候很快就修完了。”

而之前也在猜测主播到底是什么身份的一些人,对她口中‘我们普通人’很是有待怀疑。

毕竟,就算她的身份在后世可能很普通,但是作为给他们直播的主播,一点也看不出来哪里就普通了。

【“等明天看三峡工程的时候应该会有施工建设的部分,你们就能看到是怎么建设工程的了。”

清楚还是需要让他们眼见为实,现在自己腿还包着,也不可能找个工地,就还是看纪录片吧。

“下一位,四号观众可以发言了。”】

四号谁来着,马臻。

东汉以后的绍兴人探出脑袋:是马公吗?

东汉时期,四号幸运观众,未来的会稽太守马臻这时候没做官,也没有修建绍兴平原上着名的鉴湖工程。

他去过洛阳,也见过黄河。这时的黄河和周围地区,水草丰茂,绿树如茵,远没有后世治理前的那般荒凉,水里的黄沙也没有那般恐怖,大旱的时候都没出现过断流情况。

年轻的马臻痛心于这条大河未来要遭受的一切,也为后人下定决心的治河行为及成果而欣慰。

“求问主播,这么多的工程,占据的田地和人家,你们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