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样北宋初年的陈伍看大家貌似也都是问一些寻常问题,聊天似的,他也就随便问了。

“主播,那个电视剧都是假的,那是怎么看起来那么真的?”

【“这是有专业的影视工作者制作的。”小小拿起自己的手机,点开摄像头随便录了几秒钟的视频,放给他们看。

“像这样,这是录制东西的工具,布好场景、换好服装,然后演员开始表演。表演也不是一次性演完的,都是分阶段拍摄录制,最后还会剪辑。就比如这个场景忽然换到了下个场景,就是剪辑。”

她再三强调:“都是假的,有功夫,但没有那么神奇的武功,看上去神奇的东西都是后期的特效。”】

看着主播自己现场用手机录了段视频再播放,不少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可能这就跟主播在给他们直播的原理一样,都是有东西拍下她,不过那个是还有各种复杂的表演和制作,主播这个是直接把她自己呈现出来。

问题来了,那个能录下来东西,能千里传音,还能有导航和查找各种东西的轻薄小方块,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永乐年间的谷怀庆是个匠人,他下午的时候试着造出了一个也能立起来转动的地球。一开始他想用手头上闲置的便宜木头做,可是都不够大,做出来了中的呢,他又觉得不够轻。

后来脑子一转,用竹条编了个圆球套上,不会很重,也不会很轻。在胡糊上纸,看着也像那么回事。

纸上他连经纬线都画好了,只是实在记忆有限,不知道该怎么填画地图。

所以他问主播,能不能再转一次那个地球仪,要慢一点。

【这事好说,小小同意了。又扶着桌子柜子,跳到旁边扯下罩布,慢慢地转给他们看。】

详尽清晰的地球仪再次出现在天幕副屏上,按捺下激动的心情,谷怀庆眼看天幕,手拿笔,飞快的开始记录。

在他周围的地上,还有好几个做好了的,糊上了纸的竹条球,他准备晚点再一并做了,明儿一大早,就拿进城里卖卖看。

丁小乙也是永乐年间人士,还是个正在苦读的少年郎。

他很用功,书院其他人都沉迷在新奇有趣的电视剧的时候,他一直都在看主播作文。

于是他问道:“主播,你这么用功念书,是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吗?”

【这问题一听就是个有科举的时代问得出来的话。

“是需要考试的。我们这边小孩基本7岁开始就要念书,小学一年级念到六年级,一年两个上下两个学期,中间会有寒暑假三个月休息。

平时有随堂测验,每个学期还会有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六年小学读完后小升初考试,升上中学。中学分为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一样有月考、期中考、期末考。

小学到初中这三年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要读书,初中三年后会有中考,只要通过中考的才能继续读高中,基本上是一半的升学率的吧。

考上高中又是三年,高三读完统一会有高考,考完了按成绩统一去报大学或者其他职业技术类学校。

我现在就是高二暑假,过两个月就高三,马上要高考的阶段。基本上是没什么课,就是每天复习刷题。”】

本来还在想科举考试是什么的秦汉人,还有唐以后在认真听的古人们边听边动脑子算,越算惊骇。

问出这个问题的丁小乙就简单算了一下,从七岁开始念书,一年期中期末考试就有四次,上了初中开始月月考,到了主播说的高考,基本上12年都在念书、考试。

一场考试都还没去考的少年郎看着天幕上的主播,有点心生敬意了。

而其他人,更关注的是所有孩子,不论男女,7岁开始就必须要读书读满九年的这个政令。

哪怕是文风鼎盛、经济发达的宋朝,赵煦也不觉得读书就是个便宜事了,所以后世的朝廷,是怎么能让所有孩子都去念书的,还强制必须念书,这穷苦人家怎么能负担的起?

【“我的高考只是决定以后能不能念大学,念什么大学,不算科举。目前和科举类似的,我们这里应该是公考,不过公考我不熟悉,考试难度和压力还有填报单位都很难。嗯,希望我以后不会也想考公吧。”

连高考都没过关的小小不是很想以后还要天天头悬梁看书,这时候她是压根不知道大学里各门专业课考试挂科是有名额的,上了大学也不是就自由放飞了。】

每天头悬梁锥刺股就为了考科举的学子们心里跟着戚戚然,他们科举可不就是很难吗。押题,猜题意,还要猜考官的心思和文风,不能太个性被打掉,又不能太没个性泯然众人,有点什么乱子被害了,人在不在不好说,一不小心就是革除功名,这么多年的书读的都前功尽弃。

刘三听着上面主播的话,脸色复杂地问:“主播,可否请你详细说说那九年义务教育?”

他是个小商贩,只在儿时趴在镇上私塾外头听里面孩子背书过。他也想进去念书,但是家里孩子多,送不起那么多,送谁念都会说偏心出乱子,就干脆一个不送。

他想不出来有什么官府会让所有的孩子都去读书,他们也会像小吏征税那样,让他们强制交一笔束修吗?

【“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有个别地方是十二年,能考上的话高中三年也算在内。

义务教育的九年里,学费开支基本都是国家财政直接支付的。基本上不怎么需要学费,就是一些学杂费,几百块钱左右。放现在应该是普通人一个月工资都足够支付,早些年的时候可能一些偏远地方还拿不出来,不过我们国家关于教育上的投入和关注一直都在增加。”

小小记得书房里有他爸特意剪下来的报纸。她在抽屉里翻了翻,拿出来给大家念了念。

“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看着报纸上写着“这一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4亿元”,哪怕觉得自己格外重视文治的皇帝,看着报纸上政策详尽的文章、数字、教育人口,也没法蹭上去说一声自己也重文。

无论是皇帝、官僚贵族、世家乡绅,都只好奇几件事情,一个是后世的朝廷到底有多富庶,能光是这一项教育就投入这么多钱,供应的起这么多人念书;二是到底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读上书,就不怕他们读得多了心思也多了吗?

早点的豪门世家本能就觉得难受,因为在这时候,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算是被他们垄断的,没几个大儒名士不是出身好的。

“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泥腿子们怎么能也能人人读书呢,都残疾了,为什么还要让这种人也念书?

哪怕是为科举疯狂的明清人,有条件咬咬牙都会想送孩子念书试一试,也没想过有一天,读书这种事情可以那么稀松平常,由官府直接从小督办,买书都不要花钱。

所有朝代的人,都看见了上面“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几个字,还是有《义务教育法》专门的法律规定。

普通人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有一个地方,朝廷官府不止不要钱,还会出钱让他们这些拿不出束修,买不起笔墨的人念书。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念着这句顺口溜,朱元璋心思复杂。

他从小就是在汉人地位最下等的大元长大,家里种过田,长大后也做过和尚,要过饭,哪怕他有心建立一个不输前人的国家,也没想过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后世的农人,不忧愁没有粮食,不担心官府征税,生下来就有饭吃,有书念,委实是他都不敢想的生活。

只是大家想不明白,如果后世朝廷连田税都不收了,还每年花这么多钱帮助全国那么多人念书,他们到底哪来的那么多的钱?

正德年间的渔家女张玉萍看着天幕,无比感激神奇的天幕能让书都没念过的她也能看的懂字,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

在没轮到她之前,她正趴在渔船上,用手沾着河里的水在甲板上,模仿着写自己的名字,想要用这种方式学会写字。

她连诸葛亮都是听天上主播说的,也不知道主播在的世界算是他们的未来,看着能写字看书,父母也不会觉得不应该的主播,她只觉得天上真好。

她问主播:“真的所有人都要去念书,不要钱,连女孩都可以去吗?”

【“当然。”

小小指着报纸上面的法律条文说道:“按法律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只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男孩女孩满了年龄都要去念书。如果不去,是违反法律的。”】

到了年纪不去念书就是犯法,天底下就没人听过这种法律,但是谁能说这法律不好呢,不想也能跟着那纸上图画里的孩子一样,举起书本笑的开心呢?

19号嘉靖年间的温笃行身上有个秀才功名,他也被天幕上后世而震惊,直到主播喊了两遍十九号,他才反应过来。

原本想问的大学内容咽了下去,他特别想知道:“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钱,让所有人都读书呢?”

读书好吗,当然好,识字明理,科举做官,有个功名就可以在原本的生活群体里截然不同。

但是花那么天价的钱,让乡野山间的农家孩子甚至身体有疾的孩子也去念书,真的就不会浪费吗?

【“让人接受教育,明辨是非,对个人来说好处当然不用提;对国家来说,只有全体国民的综合全面提升,才能提高劳动效率。

通俗点来说吧,就光是我桌上的电脑,手里的手机,发光的电灯,都是人为制造的,而制造这些,无论是从设计者还是工厂落实,都需要人来完成,需要的都是读过书的人。

能培育出高产又美味的农作物的农学家们,也是要经过基础教育再大学选择专业去系统性学习深造,这些身边随处可见的方便工具,都是需要大量受教育人民一起劳动创造的。”】

温笃行记得,之前主播说过,她桌上的灯运行原理以后讲那什么“物理”的时候会说到。

这就是他们后世朝廷花再多钱也会让所有人读书的原因吗,只有让全民开智,才能造出这些神奇的东西?

仅仅只是主播所在的家里,就已经有这么多神奇到可称之为神迹的物品,那外面,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清朝的张三就是成都人,也为他们成都的武侯祠自豪。

他别的什么也不敢问,就是想起之前主播家里来的两个老人,忍不住问道:“那主播的奶奶,外婆,他们也都是读书写字过的吗?”

那个还从乡下带东西来城里看孙女,一看像是家境不错,但身上气息和他们那么接近的老太太,也是念过书的吗?

【小小点头:“我姥姥、姥爷在城里都念完了高中,一个后来念得大专,一个也是念得师范学校,以前那时候爷爷奶奶乡下条件有限,初中都没念完,不过也都是念过书的。”】

所以,是从前两代人还不能念完初中,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做到让所有孩子都能念完九年书了吗……

天幕下的古人们一时心头或怅然、或羡慕,却不知自己这股心情到底是为什么。

【小小对着他们挥了挥手,“第一天正式直播就这么结束了,大家,明天早上见”。】

天幕恢复成了白色,大家也该合眼睡觉了,只是脑子里,那份报纸上的东西仍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