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深知战场上的疾病往往比敌人更为致命。于是,他迅速与军医商议对策,并决定亲自前往查看中毒的将士。
当天下午,戚继光与军医一同前往中毒将士的营帐。一走进营帐,便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恶臭,令人作呕。床铺上,一个个痛苦呻吟的身影映入眼帘。有的将士在床上痛苦地来回翻身,脸上露出极度痛苦的表情;有的将士则奄奄一息,仿佛随时都会离世。
戚继光面色沉重地挨个营帐查看,不时询问军医情况。他注意到,有些中毒者的脸上开始化脓,严重者甚至全身溃烂。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找到解毒之法。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军医向戚继光汇报:中毒人数已超过一千人!这个数字令戚继光感到震惊。他心中明白,这场疾病对明军的战斗力造成了严重打击。
戚继光立即下令,一方面加强营区的消毒工作,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他亲自监督军医团队进行研究,寻找解毒之法。同时,他还派遣信使向朱杰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戚继光几乎每天都守在营帐中,与军医们一起研究治疗方案。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草药、针灸等,但效果都不明显。中毒的将士们依旧痛苦不堪,营帐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这些士兵的皮肤上布满了红色的疙瘩,看起来触目惊心。他们痛苦地抓挠着,却无法缓解瘙痒和疼痛。看到这一幕,戚继光的眼中闪过一丝怒火和坚定。他发誓要找出事情的真相,为这些受苦的士兵讨回公道。
经过连夜调查和化验,军医发现温泉的水中含有一种罕见的剧毒物质,正是这种物质引发了士兵们的过敏反应。这让戚继光倍感愤慨和自责。他知道这是敌人暗中搞的鬼,意图在明军中制造混乱。
然而,就在最艰难的时刻,戚继光并未放弃。他深知,作为将领,他有责任保护每一个士兵的生命。他鼓舞士气,鼓励大家共同对抗疾病。他向全军发出号召: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找到解毒之法。
戚继光深知事态严重,他立即派遣亲信快马加鞭赶往奈良,向朱杰汇报这一紧急情况朱杰闻讯后,也是忧心忡忡。他深知此时的局势需要一位能够解决此等危机的医师。于是,他想到了华佗。
朱杰亲自给华佗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派遣一位精通各种疑难杂症的医师前往前线救治。华佗收到信后,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的好友万密斋。万密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医师,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心地善良,经常四处行医,救治百姓。
朱杰得到回复后,立即下令让蒸汽动力船只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将万密斋送往白滨町。由于蒸汽动力船只在大明开始普及,其航行速度远超传统船只。短短几天时间,万密斋就抵达了戚继光的驻地。
刚一下船,万密斋毫不犹豫地前往救援。
初到军营,万密斋便被一众随军的军医轻视。他们认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年人,怎么可能有办法解决他们束手无策的难题。然而,万密斋只是淡然一笑,没有过多解释,径直走向病患。
他细心察看士兵的症状,轻轻搭上他们的脉搏,时而闭目沉思,时而低声细语。在众目睽睽之下,万密斋缓缓开口:“此毒并非寻常之物,乃这一带特有之乌蛇毒。你们所用之药,未能直击病根。”
此言一出,军医们大惊失色。他们虽为军中医官,但对于这种特殊的毒物却并不熟悉,更谈不上有有效的解毒之法。而万密斋却如数家珍,一一指出中毒士兵的症结所在。
他提出需采用特定的草药进行解毒,并详细解释了其中的药理。他告诉众人,这种毒虽然凶险,但只要用药得当,仍可化险为夷。军医们被万密斋的见识和判断深深折服,心中的轻视早已烟消云散。
并亲自安排了救治工作。万密斋经过一番详细的诊断后,发现这种毒不仅能够让人短时间内被疙瘩折磨,浑身痛苦难耐,而且还会对人的身体造成长期的损害。
万密斋决定采用一种名为“解毒丹”的秘方来为将士们解毒。这种丹药是由多种珍贵药材炼制而成,具有极强的解毒功效。
但是万密斋说他的解毒丹只是在理论上能够解这种毒,实际上并没有经过实际验证。
尽管这种解毒丹的疗效仍需验证,但这是他们目前唯一的希望。
为此,他挑选了十多种珍贵的草药,经过一天的精心炼制,终于将解毒丹炼制了出来。然而,解毒丹是否真的有效,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得需要一个人来验证解毒丹是否能够解毒,这时,戚继光站了出来,他为了证明解毒丹的效果,毅然决定亲自尝试。
在众人的注视下,戚继光将温泉水一饮而尽。时间一点点过去,几个时辰后,戚继光突然开始发病,浑身泛起红色斑点,脸色苍白。看到这一幕,周围的人都惊慌失措,唯有万密斋保持着冷静。
他迅速将解毒丹研磨成粉,然后喂给戚继光。随着药粉的缓缓下咽,戚继光只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上万只虫子在爬动,痛苦难忍。他的脸色愈发苍白,汗水不断渗出。这种痛苦是难以言喻的,仿佛在经历一次生死考验。
周围的亲兵和军医都紧握着拳头,眼中充满担忧。他们看着戚继光在痛苦中挣扎,却又无能为力。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每一刻都充满了紧张和恐惧。
不多时,戚继光陷入了昏迷。他的身体不再颤抖,脸上也恢复了平静。周围的人赶紧将他抬上床,细心照料。此刻的军营里,除了偶尔的咳嗽声和低语声外,只剩下蜡烛燃烧的噼啪声。
夜幕降临,星辰点点。在这安静的夜晚,每个人的心中都承载着沉重的负担。他们默默祈祷着,希望戚继光能够挺过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