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两周的时间,反攻的命令终于下达了。
打头阵的是新一师和新22师,两个师一左一右的朝日军的防线压去。
开打的当然是炮兵,一顿猛烈的火炮轰过去后战士们就端着步枪朝敌人的阵地攻去。
新一团走在最前头,但出乎意料同时也是意料之中的,新一团遭到了日军强有力的抵挡,就算是新一团有坦克的掩护也同样如此。
说是出乎意料,那是因为新一团上下所有官兵还沉浸在不久前追着日军两个联队满山跑的胜利之中,所以许多战士想当然的就以为这一仗过去不说能像上一场仗那么顺利,但在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至少也会突破日军防线把日军往后压吧。
但这一仗打下来却像是踢到铁板似的纹丝不动。
说是意料之中,则是因为日军在上一场仗的失败之后,是不可能不人会总结失败的经验并做出相应的对策的。
但日军的顽固有时让人有些无法想像,他们的确是做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比如知道远征军的火力优势和火海战术后,就知道用添油战术来应对。
然而,他们始终不相信远征军会有那么强悍的战斗力,就算是师团指挥部都被中国军队给抄了,田中新一还是认为中国军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其战斗力是因为装备了美式装备中看不中用,而日军会失败则是因为补给不足。
在这样的想法下,田中新一对这场战略的规划就是准备充足的补给后再制定以进攻为主的战略……那可是鼎鼎大名的日军十八师团,面对中国军队时怎么可能一味的防守?日本军队的作战风格一向都是以进攻代替防守的。
于是田中新一在战斗开始前就准备了一个步兵大队做好穿插的准备,在战斗打响时他们按计划从隐蔽处一跃而起就朝远征军防线的薄弱的左翼穿插进去。
这是日军惯用的战术,正面战斗如果打成胶着状态那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大的战果,甚至很有可能会打成僵持战……这一点倒是田中新一预料中的。
当然。日军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于是就派出一支部队穿插至中国军队的侧后以期打乱远征军的布署。
这个战术原本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原因是美式打法的优点是火力凶猛正面十分强悍。缺点就是侧后要是被偷袭的那几乎就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但日军没想到的是,这支军队可不是一支纯粹的美式军队。它用的战术也不是纯粹的美式战术,中国人在战场上也同样喜欢穿插。
而且十分巧合的是,中国军队几乎与日军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位置进行穿插……这其实也不是巧合,而是这个位置林深草密十分适合进行穿插,于是两支部队就撞在一起了。
这次遭遇战有点像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打的潘塘之战。
在潘塘之战中,杜聿明的部队与解放军展开激战,混战中,双方同时选择了向对方背后迂回穿插的战术。而且迂回穿插的部队碰巧也撞上了,两军都以为对方是小股游击部队,都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对方击溃并达成预定的战略目的,结果这两支穿插部队打得比正面战场要惨烈得多,其伤亡人数甚至都是正面战场的三倍。
但是在这一回,日军的穿插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原因是这支穿插部队正是张弛所带领的一营……这一点是由王麻子决定的,王麻子说:“穿插部队嘛,就是要快、准、狠,符合这种作风的就是一营!”
当然,王麻子这里所说的其实是张弛。因为张弛曾经有过带领部队穿插至盘迈打下田中新一师团指挥部的经历,于是这个穿插任务自然就是落到他身上。
如果仅仅只是一营的话,那么这场战斗鹿死谁手那还未可知。原因是双方是在没有预见的情况下一头就撞在一起,而日军更擅长肉搏,于是这仗打起来很有可能还会是日军占上风。
问题就是一营还带着一个坦克连,虽然这些坦克都是清一色的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这主要是由于这一带的丛林地形更适合轻型坦克作战。但一个连却有十二辆,而且远征军还派出了一架l3联络飞机在空中协调坦克部队的进攻,装甲推土机在地面为坦克在丛林中开路。这个阵容就不是日军只带机枪、迫击炮的日军可以比的了。
l3联络飞机首先发现了日军的穿插部队,这个情况很快就报告给了张弛。
当然,l3联络飞机上的美国佬报告的是:“前方有少量日军活动!”
张弛敏感的察觉这很有可能不是“少量日军”,而是日军的穿插部队。
于是张弛就没有像计划那样继续朝日军防线侧后穿插。而是下令就地布防……这个命令让指挥坦克部队威廉上尉大为不解,前方只是少量日军。而在步兵掩护下的坦克部队竟然要就地布防?
威廉甚至都在步话机里提出抗议,他的理由很充分:“我们这是穿插。穿插就是要快,哪有就地布防的道理?!”
但这个抗议很快就被皮特给压了下去。
“你尽管听这个中国人的指挥就好了!”皮特回应道:“不会错的!”
于是坦克就在丛林中摆开了阵势,每隔几米一辆,后头躲藏着步兵,各式轻、重机枪全都做好了战斗准备,俨然就成了一个张满刺的刺猬。
日军穿插部队对前面的危险一无所知,更糟糕的是,丛林里的杂草和树木遮挡住了斯图亚特坦克的身形,这使日军一路毫无所觉的朝坦克炮口和机枪枪口上撞。
接着毫无悬念的,枪炮声响了……成片成片的子弹和炮弹朝日军先头部队倾泻而去,几乎是转眼间就将那百余人消灭干净。
但是,后头的日军却并不清楚前方的情况,做为穿插部队的他们在听到枪声后几乎毫不犹豫的就发动了对前方的突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