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诡案追凶 > 第40章 死亡时间间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于鬼屋诅咒,起因是那群工人留宿,随后发生了集体看见血影的传闻。接着便是工人中陆续出现不好的征兆,再然后,马德标自杀,厂长白大森死亡,顺次出现连续三起自杀案。

然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鬼屋诅咒,是有人故意制造舆论!血影,是因为工人出现视后像,然后造成集体癔症。

而有人通过这次血影事件,刻意制造恐慌。那个人,便是黑衣人。黑衣人找到方强,并且让方强以留宿工人的身份继续扩大鬼屋的影响力,从而让更多人相信鬼屋诅咒的存在。

我们从时间点上已经确定,加上厂长白大森的死亡,一共是五起死亡案件。其中,马德标的死亡时间最早,但是和后面三起自杀不成时间联系。

从许嘉琪给我们汇总的信息,在加上方强的描述,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马德标,应该是意外死亡,和所谓鬼屋诅咒实际上没有关系。

而因为马德标的意外死亡,黑衣人企图利用这次意外,继续扩大鬼屋的影响力,于是,才有了黑衣人和方强的合作!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黑衣人其实也是意外从网络上看见了鬼屋的情况,他一直有一个杀人的计划,只是找不到更好的借口掩饰。而现在,鬼屋的传闻,就给了他一个完美的杀人设想。

黑衣人甚至还亲自去鬼屋了解过情况,并且按照他所设想的时间点,让方强在合适的时候,加大鬼屋诅咒的宣传。

“我和唐琳去鬼屋的时候,根据实地观察,判断厂长白大森,可能是因为某些惊吓而导致心脏病突发死亡。而如果联系我们现在的设想,再加上方强所说的时间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的推测,当天,白大森前往红楼去取档案,但是因为他之前也听过有关鬼屋的传闻,实际上,他就是带着惊悚的心态。一直战战兢兢的他,心脏处于超负荷状态,直到那个黑衣人忽然出现,正好对白大森起到了惊吓作用。白大森心脏病突发,并且来不及吃药,这才导致他在鬼屋中死亡。”

许嘉琪竖起大拇指:“我很赞同这个设想。因为从某些资料上显示,当时白大森的确带着治疗心脏病药物,可是,药物却掉落,并且离身体较远,白大森没有机会服用。”

唐琳咬着笔头道:“或者说,那个黑衣人,阻止了白大森服用药物。”

“也有可能。因为亮哥先前分析过,这个黑衣人所针对的目标,好似都有不好的过往,看起来,黑衣人倒是为民除害。而这个白大森,他在老肥皂厂改制过程中,的确存在中饱私囊的行为,甚至当天他去取老档案,也是因为要牵扯到一些资产划拨的问题。这样说来,这个黑衣人倒是挺有个性,还蛮正义啊。”

“正义不正义不好说,但是我们知道,他所要杀的人,的确都存在污点。”我攥紧拳头,道,“现在,我们基本上将所有思路都理清楚了。而目标,也是直指那个黑衣人。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黑衣人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他所针对的目标,都有污点在身。其二,他所要杀的人,时间点都有非常显著的特点,除了白大森,是因为意外惊吓死亡之外,其余三人,后一人死亡时间,或者说是黑衣人准备引导死亡时间间隔,正好是前一人间隔的三分之一。其三,黑衣人杀人的手段非常高明,而且说句夸张的,他甚至都不自己动手,而杀人于无形。其四,黑衣人好像对天台情有独钟,不管是三起自杀案,还是白大森惊吓死亡事件,都有天台出现!其五,黑衣人一定懂得记忆宫殿训练办法,而且,他应该至少是个高智商的心理学专家,能够完成引导他人的举动!”

这五点虽然有了总结,可是,对于黑衣人,我们还是知道的太少。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按照死亡时间来分析,黑衣人下一个要杀的人时间点,已经确定了,应该就在这一两天完成。

许嘉琪道:“如果按照亮哥所说,所杀的人时间点形成规律,那么,第四个被杀的人,很可能就是他完整计划的最后一人。“

我摇摇头道:“以许常德死亡时间为起点,三个月为第一个时间点。三个月的三分之一,就是一个月前。而一个月前,就是黑衣人差不多引导唐多多完成自杀。接着,唐多多自杀后,黑

章节不完整?请百度搜索飞su中wen网 feisuzhongwen阅读完整章节 或访问网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