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柱坐镇锡兰,着手解决锡兰的问题,希望可以通过官府行政管理,将这一地方纳入体系之中。
这里盛产宝石和粮食,一旦恢复了正常,可以为南洋军提供粮食和宝石。
当年大唐军对于西域和中亚的远征,最后不是败于敌人,而是败于后勤,他们无法从遥远的长安运送这么多粮食、装备、兵员前去补偿,只有消耗没有补充,最后一一退了回去。
现在南洋军拥有极其强大的运力,他们可以通过海运,将物资运去前线,但如果粮食可以在当地筹措,兵员也可以在当地人之中获得补充,这对大大的减轻了他们后勤方面的压力。
可以想像,每一颗米都从爪哇运来,这该对后勤船队造成多大的压力和加大支出。
在米柱与拉贾帕克会面的第二天,港口里被强行驱赶捕捉来干活的居民和自由民们被释放了,当然,工头们在引诱他们,继续为南洋军干活,每日有十斤米作报酬,许多人头也不回的走了,但还是有许多人留了下来,因为他们没有路费,没有钱和吃的,他们也回不了家。
当然,南洋军捉获的战俘们,是不在释放之列,他们是战俘,被贬为奴隶,不会无条件释放,只是伙食和居住条件有所改善。
拉贾帕克所到之处,受到了圣人般的欢迎,人们认为这一切是他向南洋军争取来的,所以亲昵称之为佛爷。
拉贾帕克看见南洋军拿出了足够的城意,他们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显示了强大的执行力,拉贾帕克喜悦的道:“人心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现在南洋军的主要力量是对付莫卧儿王室,现在的莫卧儿王室,其实是有许多问题的,表面风光,内里危机潜伏。
在查罕杰上位期间,就停止了其父阿克巴大帝时代善待婆罗门教、佛教的政策,向香客们征收重税,为了支援对孟加拉地区的征服,他们在各地加收重税,让各地王公派兵派粮,让他们苦不堪言,只是莫卧儿王室在南亚有压倒性的优势,才让各地势力有苦难言。
最让米柱诟病的是他们皇室的继承法,莫卧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们对于同为突厥后裔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崇拜到了极点,样样看齐。
奥斯曼帝国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统治着从中亚到北非到东南欧的广阔地区。它极盛的时候,灭掉东罗马(拜占廷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侵吞巴尔干半岛,屯兵多瑙河,兵临维也纳,整个基督教欧洲都处于这个帝国的威胁之下。
奥斯曼帝国这样一个与华夏的明朝和同时开始的国家,在君主传承上,也实行严格的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世俗最高统治者叫做苏丹,类似华夏的皇帝;而且苏丹也有宫禁森严的后宫,有无数的后妃,甚至和华夏一样,也有大群太监。
早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继承制度或者说家法,实行的主要是一种开放式的竞争制度,这种制度下,王子们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继承大位。大致来说,在位的苏丹给儿子们每人一个地方,让他们到地方担任军政长官,学习治国理政的才能,当苏丹死亡的时候,哪个王子最先赶到首都,得到大家的拥戴,就成为新的苏丹。
这种制度,当然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王子们在实际治理地方的经历中得到锻炼,学会军事民政的管理经验,公开竞争,优胜劣汰,适者上位,能够保证接班人的水平。
但是也有问题。王子们离首都远近不一,距离近的肯定捷足先登;王子们为了能够得到苏丹死亡的消息,在朝廷中也要安插内线随时通风报信;老苏丹有时也有私心,将中意的儿子分配给就近的地方。等等。王子们为了胜出,不惜刀兵相见,涂炭生灵,真正是胜王败寇,丛林法则。
于是,一种叫做卡农的制度或者说惯例,建立了起来。这个卡农,字面意义是杀害兄弟或姐妹。但从奥斯曼的实践中看,不但杀害兄弟,有时还要杀死侄子,不但杀死兄弟和侄子,有时还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总之,这个制度就是杀兄屠弟灭子。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政权或者江山的稳定,必须消除政权的竞争者和挑战中,
而兄弟以及兄弟的儿子当然是最有力的挑战者和竞争者,所以,一旦一个苏丹已经确立,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立即杀死兄弟们,一个也不留。
这如同农民的间苗,农民撒播种子,长出一丛禾苗,于是从中选择茁壮的一株,为了让它长得好一些,得到的养分水分和光线充足一些,就会将周围的其他禾苗拔掉,奥斯曼的卡农,正是这样一种制度。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铁杆粉丝,他们也继承了这一种做法,这也是莫卧儿皇室的帖木儿武德传统和次大陆地缘条件结合的结果。
首先,和同时代的中亚一样,莫卧儿王室在继承争夺上有浓郁的兄弟父子相残传统,尤其在查罕杰继位前后后愈发残酷,开始有类似奥斯曼“卡农法”的做法处决或谋杀一切王位争夺者,这恰恰和莫卧儿帝国权力向皇帝一人集中的过程密不可分(讽刺的是,同时代的奥斯曼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摒弃卡农法)
莫卧儿皇室为了确保对次大陆广大异族人口的征服和统治,莫卧儿帝国的大部分资源,被集中在少数的直系血脉手中,比如查罕杰的四位儿子(亲王)的收入就占据了全国8.2%的税收,更毋论将重要的军政大权交予王子手中,使得亲王往往有财力招揽大批的亲信和军队,具备向中央政权发起挑战的实力
又加上次大陆复杂的宗教和民族情况,为数众多的少数族裔贵族为了实现地位的提升,往往更愿意依附这些莫卧儿王子,企图利用亲王的号召力打破现有的权力分配。在莫卧儿时代的史书中,这个因素直接被描绘成了王子叛乱的主要原因,“王子们都是因为没有分辨能力才被奸臣怂恿造反的”是莫卧儿宫廷记录的最常见叙事。
王子掌握着重要的帝国军政大权,也意味着一旦发生叛乱或者王位争夺,所牵涉的往往是数个省份,波及无数百姓生计的大战,以至于当皇帝去世时,民众们对这种可怕的乱象已经早有预感。
当1605年阿克巴大帝去世时,几位皇子血腥大战,阿格拉堡当时城里风声鹤唳,战云密布,查罕杰登位,尽杀几位王兄及其追随者,这也是莫卧儿皇室成员一直不多的原因,每一位皇帝上位,都会对皇族进行一次清洗,杀光一切有威胁的人,所以大明皇室成员,人口疯长,而莫卧儿帝国则是稀少。
现在是到了查罕杰晚年,几位皇子己等不及父皇死去,率先斗了起来,因为皇位继承法说得明白,不是胜者全拿这么简单,而是败者一无所有,不但他自己被杀,就是他的老婆、子女、追随者都要被杀,典型的有你无我,你死我活。
这些内在危机,如果是没有外来势力干涉,他们是可以自行消化的,但是一旦有外来势力干涉和介入,危机就几倍放大了。
莫卧儿王室以军队征服了众多的土邦,这些土王藩镇们无不拥兵自重,等待机会,在分析出这些东西之后,米柱发现,这所谓的超级大国,并不像是外表这般令人觉得恐怖和强大。
就像是大明,外表强大,只有深悉内幕的米柱才知道,它是多么的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如果不是他来了,这会儿关外应该丢得差不多了吧?
所以米柱才会悍然调动兵力,染指印度。
只是,他与历代的入侵者们有所不同,历代入侵者都是从中亚和波斯方向入侵,从海上还是大姑娘上花桥--第一次。
查罕杰皇帝也明白了危机所在,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出动了大军,直趋加尔各答,准备绕过英国人,直接与南洋军交手。
孟加拉邦是他们新占之地,当地人并不鸟他们,一旦失手了,整个地区就会动荡不安,乱成了一团,所以他派出了亲征善战的大将马贾鲁汗率领三万禁卫军和七万辅兵前往加尔各答,准备将敌人赶下海,加强地区的控制。
马贾鲁汗本来是意气风发的,但是入驻加尔各答之后,他才发现情况未必如他想象的美好。
特别是他的北方兵,来到南方之后,水土不服,不少人感冒发烧,上吐下拉,咳个不停,吐痰咳血,军营中尽是病人,弥漫着一股恶臭味。
直至有人死了,而且是皮下出血,导致尸体全身发黑,许多人才觉得不妥,士兵们开始慌了,害怕了,这是神的惩罚呀!直至一名传教士看见了死者发黑的尸体,才惊恐万分的叫道:“上帝呀!这是黑S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