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东林党,米柱是有最清晰认识的人,东林书院名闻大江南北的讲会,并不是为了议论政治,而是议论儒学。

《东林会约》规定:“每会推一人为主,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即有所见,须俟两下讲论完毕,更端呈请,不必掺乱。”这开始是学术的讨论。

与这种院规相呼应的是,顾宪成严格规定不得过问政治,不得“评有司短长”,“议乡井曲直”。

顾宪成去世后,主持书院的高攀龙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后高攀龙出山赴京,书院事务由吴觐华主持,吴遵守顾高的既定方针,重申东林书院的院规:“自今谈经论道以外,凡朝廷之上郡邑之间是非得失,一切有闻不谈,有问不答,一味勤修讲学”;“会中一切是非曲直,嚣陵垢淬之言,不以闻此席,至于飞书揭帖说单诉辩之类,不以入此门”。始终希望是以学术为主。

创办东林书院的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人现存的文集,根本找不到他们自称东林书院及其同人为东林党的文字。既然顾宪成等并不自称为东林党,那么,东林党必是政敌对东林书院的诬称,事实就是如此。

只是东林讲学之际,正值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也被一些投机分子加入,队伍不再纯洁,开始参朵更多的东西。

由于万历年间,官僚队伍中你争我夺,竞争趋于白热化。当时人喜欢以官僚的籍贯来区别派系,如浙党、昆党、宣党、秦党、楚党、齐党之类,这些党,其实是朋党,而非政党。

因为受李三才在政争中的牵连,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李三才与顾宪成联系起来一并诬称为东林党。始作俑者徐兆魁之流声称顾宪成讲学东林,遥执朝政,结淮抚李三才,倾动一时,孙丕扬、汤兆京、丁元荐角胜附和,京察尽归党人。

始有东林党之称。

不过他们倒也不是全是冤枉,他们抱团取暖,互为声援,明党特征明显,而且任何一个时代都一样,有名就有利,有名利之后就会追逐名利,说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好,说是人性本贪也好,东林党在名利这大染缸中迷失了。

东林党在朝廷的领头羊被驱逐,其它的一些党羽也被魏广微出手清洗,有了这么严厉的打击镇压,他们再次失意于朝廷,是回归学术本质,还是卧薪尝胆,准备卷土重来,这是以后的事了。

他们最后选择没有驱逐叶向高,因为政坛是凶险的,有机构就会有权斗,政争无时不有,彻底的斩草除根,也不会彻底的安全。

为人在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政坛尤其是如此,所谓帝党,也是一个对抗东林党而形成的联盟,一旦灭却了东林党,这就一家独大,就是窝里斗开始之时。

皇帝扶武抑文,是因为崛起的武人力量帮助国家走向强大,压制了日益强盛的文官集团,但如果是武人一家独大,皇帝只怕又担心有藩镇之乱了。

现在取得了胜利,只是对朝政进行改革,让国家增加税收,走向良性发展之路,而不是像东林党,打赢了对手,得意就忘形,乐极生悲,最后走向了悲剧。

皇帝拒绝了叶向高的请求,让他安心养病,病好再回来上值,同时提名魏广微加文渊阁学士入阁参预军机,与叶向高、孙承宗、李逢春同为内阁辅臣,吏部尚书则由回京的亓诗教担任,并且声称朝廷己调整完毕,短期之内不会有任何的人事调动,这是为了稳定人心。

最近朝廷过于动荡不安了,如果不是有蒙古大捷,地方只怕会出现动乱了。

在这个时刻,米柱低调接任国税局局正,开始了他的收税生涯,米柱在当日也接见了吕宋国代表林秉承。

这些日子大明国凶险,处于生死存亡之秋,吕宋国何尝不是?

李暮率领吕宋人民,推翻了西班牙人殖民统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西班牙人因为内部的动乱,一时干预不了,长鞭难及,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和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决定出手干预,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帮助西班牙人收复海外失地,而迫令西班牙人从本土撤兵,完成彻底的独立。

在原版,荷兰是在《明斯特条约》后获得独立,但《明斯特条约》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历史的时间印记。早在十六世纪末期,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就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了。1602年(18年前)便已经正式成立的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此时已经拥有从加勒比海到远东的约一万五千多个分支机构,资料显示,荷兰贸易额占到彼时全世界贸易总额的几乎一半,游弋在世界五大洋之上的约二万艘商船,悬挂着联省共和国三色旗的也几乎占了一半,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荷兰人以“海上马车夫”的名号,经营着在全球的商业帝国,弹丸之地的国运和命脉,也愈发地依赖于海上贸易。

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拥有着七省这七颗“龙珠”的“海上马车夫”,许下的心愿就是:让挂着荷兰联省共和国三色旗的商船出现在地球上的每一个港口。

自从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之后,荷兰人开始乘势而起,抢占了印尼,建立了巴达维亚,作为他们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永久据点,以达到独霸南洋的目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成为史上第一个跨国公司及十七世纪最大的商业企业。后来荷兰人沿着葡萄牙人的航线向东扩张,来到大明。另外,由于1580年西班牙把葡萄牙吞并,攻击葡萄牙的海外殖民据点,可迫使西班牙分散压制荷兰独立的财力和军力。

大明朝基本上禁止海外贸易,但葡萄牙人于七十年获得大明皇帝允许在澳门居住,并获准与大明及日本进行垄断贸易,获得丰厚利润。

万历二十九年,荷兰多次向明朝政府提出借地通商的要求,均被拒绝,于是计划攻占澳门,夺取贸易航线的据点。

澳门防卫真空由于葡人来澳的目的主要为通商,初期来到澳门的葡人主要为商人,葡萄牙皇室并没有委派专门军队防卫澳门。而由果阿的葡印总督委派的中日贸易船队司令除了保护往来葡萄牙里斯本及日本长崎的航线外,每年亦会泊经澳门一次,负责澳门的军事及防卫,而当他离澳后,则由在澳的葡人在1560年组织的澳门议事会雏型中的地方长官负责军务。但由于真正拥有兵权的是中日贸易船队司令,一年来澳一次并不足以保护澳门。

另一方面,在大明朝广东政府的反对下,葡人难以建造完整的炮台及城墙等防御设施,城市防卫长期处于真空。荷兰人发现澳门这么重要的据点居然几乎不设防,遂决定以武力攻取澳门。

在过去的二十年之间,荷兰人进攻了五次澳门,先后失败,这一次为了组成联军,让葡萄牙也出力,他们签署了《果阿--巴达维亚协议》。

这协议规定在他们在东方地区,二十年不得交战,一旦违反协议,将会被上帝唾弃。

这一次他们兵分两路,计划夺取吕宋,作为与西班牙讨价还价的条件,他们将吕宋掌握在手中,他们的选择不多,只有屈从一条,否则会丧尽东方所有的殖民地和贸易。

由于他们原本就是打到狗脑子都出来的冤家,一直互不信任,如果不是罗马教廷东方大主教保罗从中穿针引线,他们不可能结成联盟。

而且他们也相互防备,生怕对方乘机偷袭自己,吞并自己的势力,原来他们在东方的行径,骨子里与海盗没有什么分别。

能抢就抢,打不赢才做生意,赚到的钱运回欧洲,买地买庄园,当上贵族老爷。

所以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荷兰人指挥,从巴达维亚出发,直扑马尼拉;另一路由果阿出发,抵达马六甲之后,联合马六甲舰队,然后进攻吕宋国另一重要据点宿务。

联军来势汹汹,光是盖伦船级的战舰就超过六十艘,其它大小军舰如克拉克船、加莱船等二百,水手过万,他们还带来了一万多名士兵,这是几十年来,西洋人少有的组织的大型会战,他们自信满满,攻陷吕宋绰绰有余。

联军兵力充足,所以分开两处,大举进攻,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全线进攻,准备抢在大明政府和李旦的黑水舰队的反应过来之前,抢先攻下了吕宋,造成了既成事实,防止事态扩大和大明的干涉。

大明有新皇帝上任,对外态度强硬,并不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