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有毒 > 第590章 遍地开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们有救了……女王陛下万岁!”西迪从来也不认为犹太人的未来会寄托在海鱼身上,可宸娘坚持要试试她和菲尼克斯也拦不住。

这朵青色的火苗同样让两位犹太大拉比目瞪口呆,然后腿一软跪在了宸娘身后,把脑门贴在甲板上口中念念有词。

这一天宸娘就在湟州号的艉楼上接受了部分族人的顶礼膜拜,正式成为南犹大国第十九任国王,并继承了她祖先、也是南犹大国第一任国王波罗安的名字,称波罗安王宸女王。

只是王这个姓在犹太语中只能翻译成国王,宸娘又非在称号中加上养父给起的名字,老凤凰和西迪一商量,干脆两边凑合凑合就叫波罗安.宸女王。

光登基还不成,这段历史要正式记录在南犹大国的谱系中,老凤凰就是执笔者。但是在如何撰写有关开国侯王诜的问题上没法动笔,宸娘对四五岁之前的生活只有零星的记忆,详细的收养过程还得去问开国侯本人。

完不成谱系就算登基仪式没结束,更没法建国,回一趟大名府就成了南犹大族的头等大事,顺便再把留在大名府的南犹大国族人接过来。

就在宸娘捂着鼻子熬炼鲸油时,杭州、明州、台州、温州、福州、江宁府、鄂州、江陵府、渝州、登州、密州悄悄的出现了一两家新的店铺或者小作坊。

经营内容五花八门,有酒楼、染坊、刀剪铺、家具作、蜡烛、纸张、金银首饰、面包房、印字社,经营特点就一个,新颖精巧。

酒楼里卖的菜品巨大部分宋人都没见过,染坊染出来的布颜色鲜艳还不容易褪色,刀剪铺里的刀剪钢口极好做工精良,家具用料不是很考究但样式新颖构思奇特。纸张更白、蜡烛更亮、金银首饰成色更高、面包房里烤出来的面包又软又香。

最有意思的还是福州城里的印字社,它是当地一位魏姓海商开办的,叫日报社。规模不小,临街两层小楼后面带着院子,除了为客户刊印书籍之外,还自己印发一种叫做商报的刊物。

每月逢一、五对外售卖,椅面大小的白纸上印满了蝇头小楷,也不知道是怎么印上去的,字体规整且清晰,还不太怕水。

内容有神鬼故事、平话、广告信息、国家大事。前面两种在瓦市里就能听到,倒不是特别新奇,但后面的商铺信息和国家大事就有点特别了。

以前各家商铺也会印一些自己的货物信息随商品一起搭送,或者贴在自家店铺门口招揽顾客,但从来也没人想过可以专门刊印出来当书一样四处售卖。

这些广告信息太有用了,只要买一份福州商报就等于买到了几十家商铺的货物清单,一步不迈就知道货物种类、价格和大概成色。

对商家来讲等于多了很多伙计站在城里四处叫卖,对买家而言就像没出门却能进集市走马观花先转一圈,省去了很多麻烦。尤其是外地客商初来乍到,手里有张商报等于就有了一张货物地图。

国家大事版面有点像茶楼酒肆里贩卖的邸抄,上面写的都是朝廷的各种政令变化。但它又比邸抄内容丰富,不光有从朝廷邸报上抄下来的消息,还有开封城内有关朝廷的一些传言,并由专人进行点评,只是不讨论对错,也不下结论。

福州商报一出来最先关注的就是商人,然后就是当地官吏。对于朝廷的动向,远在几千里之外的他们想及时知晓只能靠家人、友人的书信和朝廷邸报,别无他法。

但私人书信往来非常慢,一年写两封到头了,还不一定能送到。邸报上面都是明发的政令,有关朝廷内部的更多信息无从得知。

现在好了,商报上每隔五天或者一旬必有新内容登出,还有被称作专家的人进行深入分析,就算不太懂朝政的人也能看明白大概意思。

至于说这个叫专家的人分析的对不对,老百姓根本没法评判,太深奥,跟着看个热闹。官员们则表面上嗤之以鼻,暗地里却仔细揣摩,总有能恍然大悟、击掌叫绝的时候。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可能是有人在胡编乱造,逗人一乐。但很多消息个把月之后就会被从北面回来的海商们印证,八九不离十,商报上说的都是真的。

不光真,还比口口相传更全面、更深入。可这些消息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没人能知晓,就连开办日报社的魏姓海商也闭口不谈。

那日报社的消息是怎么来的呢?得去问朱八斤和王十。这两个家伙控制着顺风镖局、顺风邮递和山川督察院,表面上是护送货物、人员和信件往来,其实早就构建出一张还不算特别严密的大网,覆盖了整个北宋疆域的三分之一还多,基本分布就是黄河沿岸、长江沿岸和东南沿海府路。

特别深入内陆的只有甘凉路、大名府、渭桥镇、开封城。其它地区朱八斤和王十还没时间去布局,主要是交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旦离开驿道和水道消息传送太慢也就没啥意义了。

假如有人能拿到顺风邮递系统的分布图,再对比一下这些店铺的位置就会发现,两者基本都是重合的。顺风邮递发展到了什么城市,当地很快就会出现一两家货色新颖的店铺。

为了不太引人注目,像在杭州、明州、福州、江宁府这样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中,店铺主人通常都是外来户,大家也见怪不怪。

而到了鄂州、江陵府、渝州这样相对封闭的中小城市里,店铺或者作坊则是由本地人开办。但他们都不是实际控制者,只是个站在前台的幌子,真正的主人藏在他们的身后,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谁。

这就是洪涛的疏散计划核心内容,每家店铺、商号、作坊的背后都藏着数目不等的儿童团员和她们带走的工匠。

初期先弄一些比较普遍、简单的工作,不求大发展只求隐藏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金量的充实,她们就会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同时还会把身边的生意伙伴、朋友、邻居裹挟进来一同经营,在当地做大做强。

山川督察院和促进社在这期间会充当指挥系统和大脑的角色,不管开国侯王诜的人还在不在,按照既定步骤走下去,就不会有问题。

每个点之间都是独立的,儿童团的孩子们也不知道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在什么地方。需要互相联络时只能通过王十的系统,不需要联系那就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该嫁人嫁人、该娶妻娶妻,儿童团和驸马养子养女的身份永远深埋心间,直到带入坟墓中为止。

在福州开办日报社的是王二,她身边的还有六个儿童团二期、三期和四期的孩子以及四位工匠,其中两名就出自宝绘堂。

魏姓海商是个鳏夫,与顺丰镖局有业务往来,前两年在明州时被王十的人下了套,赌钱输得倾家荡产,早就成了山川督察院的外围暗桩。

这次他得到命令北上杭州把王二一行几十口人接到家中,名义上是娶了一位北地落魄地主的闺女续房,实际上是请回来一位姑奶奶,家里家外所有事情都是王二做主。

当除了不能当家做主之外,这位姓魏的海商也不算亏,一分钱不花就娶回家一个年纪相貌都还算不错的新媳妇,还想怎么样啊。

王二和他说了,老老实实听话,将来生了儿子继续给魏家传宗接代,家产也依旧是魏家的。要是敢动什么歪心思,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去大海里当鱼饵了,她拿着魏家的遗产在当地找个海商分分钟改嫁。

要不说狠人永远是狠人呢,王二算是把蛰伏的命令执行到没法再彻底了,她要在福州落地生根,看谁还能说咱是外来人。

不光自己生根,还要开枝散叶弄出个家族,连带着身边这些弟弟妹妹和工匠家庭一起生根发芽,将来几家人都发展起来之后,暗中联合起来在福州城里跺跺脚怎么也得晃三晃。

福州日报社就是复兴计划的开始,与搞实业相比她更喜欢琢磨人玩,可惜大宋不让女人入仕,但控制舆论这件事儿她是一直都没忘。

当初组建促进社时,大家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养父所说的国度,想当官得靠老百姓选,甚至当皇帝都得选,谁也别想一言九鼎,如何实现这一步,控制舆论很重要。

干别的她不拿手,干脆办家报纸玩舆论吧。别看不起报纸,干好了照样威风凛凛,爹爹说这叫传媒巨头,皇帝想起来都半夜做噩梦的存在!

这件事儿不光对她的胃口,王十也特意捎来密信,代表促进社全体成员对二姐的远见卓识表示佩服,并保证尽其所能给日报社提供各种渠道内和渠道外的消息。

还要把福州做为山川督察院的一个重要据点交由王二统领,利用日报社和魏家的影响力向当地官府渗透,由山川督察院提供暗中协助,争取在二三年之内把福州变成促进社的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