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这个时候的嬴高,心里面的确是并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如今的手中握着十五万人马,加上韩信,章邯,王离等人,他当真是不怎么惧怕项梁和项羽。
嬴高知道项羽是个将才,他能在危机的时候干出来破釜沉舟那样的事儿,把自己手里的大军的能耐激发出百分之二百,但是就算他能比章邯和王离强上那么一点,如今有了韩信这样鬼才的嬴高心里也不怎么惧怕他了。
更加重要的是,嬴高和萧何一早就商议过,就像韩信之前说出来的那样,搞这么一个会盟,纵然是项氏叔侄的势力最大,可能能够占得一定的主导地位,但是那些其他反秦势力的首领又哪里会是吃素的?
就那嬴高知道的,什么刘邦了,张良了,张耳了,赵歇了,还是一直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齐国贵族们,他们可是都不会任凭一个楚国将领的儿子和孙子成了反秦的第一把手的。
所以说,想要把项梁的如意算盘打成,也就是将那些个反秦势力当真攻打嬴高的急先锋,对于项梁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办的事。更何况,对于这个一定会发生的会盟,嬴高还真就是早有准备。
而正当嬴高在陈县好整以暇的做着一些他的布置的时候,项梁也在刚刚到达薛郡之时迎来了自己起兵一来的一位贵人。
项梁之所以将会盟之地选择在了薛郡,不是因为自己对薛郡是怎么熟悉,而是薛县在薛郡和泗水郡的交界之地,距离周遭的哪个郡县都并不是十分之近,这么一来,不少相对较远的郡县之中的反秦势力方才敢于前往。
这要是项梁为了自己方便而把这次会盟的地点放在了自己所在的会稽郡或者九江郡。那不少北方的反秦势力首领想要前往就必须得经过距离陈郡不远的地方,这么一来,岂不是正好给了嬴高一个千载难逢的对他们进行斩首行动的机会?
这样的错误,项梁当然是不会犯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探,将这会盟的地点放在薛郡边缘的薛县几乎是最为稳妥的方式了。
这里几乎是反秦势力最为集中的几个地方的中心,无论是谁,只要是想来的话,那都是可以没什么凶险的赶到这里的。
而此时虽然距离会盟的时间还有半个多月,但是项梁已然早早的出现在了薛县,他不得不将这周遭的所有势力都『摸』清楚看明白。
因为这次会盟是他提出来的,会盟的势力之中最有实力的也恰恰是他,所以一个不好,可就算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这一点,是项梁不得不提防的地方。
而他赶到薛县的次日,正在熟悉周边地势的项梁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要是一般人等,以项梁如今地位是肯定不会轻易相见的,但此人,却让项梁不得不见。
原因很简单,便是此人乃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但却依旧步履轻便,精神矍铄,项梁听闻如此年岁的老者前来相见,不由得出门看了看,但这一看,项梁更知此老者并非凡人,当下也不去县中巡视了,直接将那老者让进了屋中。
这位老者要是嬴高在场的话,那一定是会十分惊奇的,因为按照他的说法,自己名曰范增,以这个年岁孤身来此,正是为了项梁等人的反秦大计。
在这个时代,能活到七十岁的老人家可是着实不多,要不然也不会始皇帝不到五十就积劳成疾,所以面对这个老人,项梁不得不重视起来。
“先生此来,梁深感荣幸,若是先生不弃,便以楚国上卿之礼相待,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那老者闻言,却只是微微一笑,摆手言道:“如今这天下之有一个大秦,楚国之礼,又如何使得?”
项梁可不是愣头青了,范增一见面就这么说话,这其中的深意他一下子就看了出来,于是问道:“先生既然前来,自然也知我楚人亡秦之决心,待得亡了秦,自然便是我楚国复国之时!”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项梁的底气还是十分足的,因为他知道,这次薛县的会盟一旦成功,自己和嬴高之间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而一旦能把嬴高的这十五万大军给拿下了,之后的事,可就简单多了。
“将军心中想法虽好,但若要实现,端的是难上加难,增斗胆相问,若是当真有朝一日将军灭了那公子高所率的秦兵,复了楚国,何人可称楚王?”
“这……”
一听这个问题,项梁的脸『色』就是一变,他心里当然是有着一些个小算盘的,但是很多的细节,他的确是未能想好。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个响亮的口号几乎是喊遍了江东和楚国故地,但是让项梁感到有点尴尬的是,这三个姓氏里面还真就没有项氏这个姓氏,他们虽然也是楚国的贵族,但是和王族相比,还真就不是那么回事,这要是真的由项梁或是项羽称了楚王,不说别的,就是那些六国其他贵族怕是都不能支持。
“那将军可知,楚人为何如此痛恨大秦?”见项梁在那吭哧瘪肚的不知道说点啥好了,范增并没有什么不悦之『色』,而是继续问道。
“愿闻其详!”
项梁并没有因为这个老头对自己的『逼』问而恼怒,他知道,这个老头问出的问题,正是自己一直以来不怎么愿意面对的问题。
这要是托到了会盟的时候被其他的反秦势力给提出来,只会更加的尴尬,并且这个老者既然能提出来这个问题,那他多半也应该有解决的办法,不然他拖着快七十岁的身体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可就没啥意义了。
“秦楚之间,向来交好,楚国公主嫁入大秦王室,那是年年皆有之事,便是如今的大秦储君公子高和始皇帝的长子扶苏亦是那与楚国有不少渊源的夫人所生,然秦人不顾两国多年交情,当年出尔反尔,使得楚怀王熊槐惨遭囚禁最终含恨而亡于秦国,这,方才是楚人对大秦百年之恨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