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皇储李承乾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

对于李承乾的去而复返,皇帝感到很纳闷,可当他看到儿子身后的一身孝服的李立言后,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指着李立言的同时还把头转向儿子。

当他在李承乾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李世民悲怆的说道:“痛煞朕也,朕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李世民是个恩怨分明的人,跟他有仇的,他绝不会手腕,即使是自己的亲兄弟,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用刀砍下对方的头颅。

可对于他有恩的人,他也绝不会忘记,就说萧瑀吧,就因为在武德朝的时候帮过他,李世民不仅给他封官加爵,更是包容了多年的跋扈之举。

在朝中的大臣中,能让他心存感激的人不多,李承乾的三个老师,李纲、张玄素、秦琼绝对算是排在前面的。知子莫若父,三岁看到老,李承乾从三尺长到入主东宫前是什么样,没有人比他再清楚了。

在李世民看来,高明就好比是个没装满的茶壶,一瓶不满半瓶子慌,性格懦弱,喜欢说大话,而且又没有担当,说实话,他当年确实不是比李恪差了很多。

可自从这孩子入主东宫以后,身上的毛病一个个都消失不见了,而且还为国家和宗室屡立功勋,说他是历代储君的典范,一点都不为过。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就算自己在他这个年纪,比较起来的话,也是失色不少的,他把这种改变全部都归功这三位老师。

尤其是李纲,不亏是皇家御用的老师,再总结了前代失败的例子后,因材施教,洗涤了高明的精神,让他由内而外的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

不管是作为皇帝,还是作为父亲,李世民都是应该感谢这位老者的,因为他为李唐培养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为国家的社稷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就凭着这一点,封他一个公爵,一点都不为过。

所以,每当四时八节,皇帝赏赐群臣的时候,他们的三个的赏赐从来都是最重的一份,不管别人有什么闲话,李世民始终坚持着这一点。

坐在龙椅的李世民,用手拄着脑袋沉默了很久,一直到长孙皇后端了一杯清水来,才把他的精神又拉了回来。

片刻之后,皇帝让李承乾来研墨,一边写着诏书,一边说道:“追赠李纲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观国公,谥号为贞,其爵位三代而不递减。着皇太子承乾,亲自扶灵至昭陵功臣吉地。.......”

嘶,侍立在一旁的李承乾,听到皇帝的追赠圣旨后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原本以为追封一个侯爵,开府仪同三司就不错了,可没有想到皇帝竟然给予他如此重的追谥。

更让他意料不到的是竟然陪葬是昭陵,而不是献陵,不要看这小小的一字之变,这里面的说道可是不少呢。

按照常理说,李纲是受李渊恩诏入仕大唐的,而且武德朝的时候又出任了礼部尚书、太子少保,于情于理在他离世之后都是应该陪葬献陵。

而进入昭陵的标准只有两条,要么就是秦王府的旧臣,要么就是在贞观一朝立下大功的,而皇帝之所以这么决定,一定是看在李纲出了教导自己有些苦劳的份上。

“臣李立言,代先父及阖家八十五口,叩谢陛下隆恩!”,李立言听到皇帝的圣旨后,狠狠地在地上给皇帝扣头。

从追谥上就能看出来,皇帝对父亲的评价极高,不仅追赠了三公和宰相的职务,更是赏赐了国公的爵位,三代不减啊,这是多么大的荣宠。

“卿父,品德高尚、清净高雅,自武德朝至今,常有治国良言奏闻于上,先帝和朕都受益良多。随后又不顾年高体弱,在东宫治学多年,不仅培养了太子,更是为我大唐培养了的未来耗尽了最后的心血。区区的官职和爵位,不足以表其劳苦,这一切都是他该的。”

话毕,李世民从龙椅上走了下,推开了殿门,一股冷风吹进瞬间就让本来温暖的大殿,骤然的降了几度。可李世民却毫不以为意,抱着膀子一边看着外面漫天的白雪,一边叨咕着:李文纪,李文纪,一个不错的老头!

武德朝的时候,听说李纲出任东宫的太子少保,李世民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这不是因为李纲历仕三朝,门人学子遍布天下。

而是因为李纲是天下公认的帝王之师,有了他做老师,不仅能皇帝的圣意归属,更是能在大义上证明那个皇子拥有当皇帝的资质。

可惜啊,自己是没有这个福气的,所以在为李承乾选择老师的时候,他就意属李纲了,即使没有长孙无忌的推荐,李世民也会把他请出来。首发

以前,好学的李泰上书求了好多次,希望可以拜在李纲的门下,或者执以弟子礼去请教学问,可都被自己一一驳回了。

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不是说忌惮李泰的那点小心思。而是因为这个老头儿在安州之乱后,上了一道密折专奏,清楚明了的说了诸位年长皇子们优缺点。

再他看来,高明是块完美的璞玉,让他雕琢了几年反而大大限制了他的天分。

其他的皇子非但没有当皇帝天分,更是容易招来灾祸,身死国除将是他们最终的归宿。皇帝要是想让他们能安稳的度过余生,最后趁早断了他们的念象。

否则,一旦矛盾激化,仇恨的种子发了芽,在皇帝百年之后,难免还会有一场血雨腥风,即使没有高明的命令,或者说是高明的命令根本就不管用。

在东宫多年,他太知道,那些热血青年的德行了,说他们有志的年轻人,不如说是荆轲一类的慷慨之士,高明对他们恩遇越高,他们的做的就会更绝,和这种卫主的忠贞之士,在这方面是讲不清道理的。

所以李纲的这份奏章是皇帝在上元节前对宗室进行织剪的一个重要原因,历经了一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太知道人心的重要性了。

“父皇,天寒,您还是应该保重龙体才是!”,就在皇帝在深思之时,李承乾将自己大氅解了下来,披在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