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祚高门 > 第1356章 彀中禽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治下民众的哗噪与喧闹,麻秋不是没有预见,毕竟羯国本身就是在依靠暴政来维持,许多积久的矛盾都被强硬的手段压制下来,一旦民众们意识到羯国已经不再如以往那般强势,反扑是必然的!

此前麻秋所以有种生不如死的煎熬,原因也在于此,谢艾营造出了那样的局势,他身为邺地的镇守,无论是战是和,都有诸多隐患。

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民潮汹涌他还能够有办法应付,可一旦做出让主上深感忌惮的决定,那他可就要束手无策、乖乖待死了。

尽管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但民潮爆发之汹涌,仍让麻秋大为震惊。单单在两军前线确定会与晋军谈和之后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内,各地举义声便此起彼伏,飞快蔓延至整个邺地。而且其中不乏规模不小、甚至敢于直接冲击羯军军防的乱民!

麻秋自然也知,过往这数年谢艾始终不曾放松对邺地的渗透,但他对自己也不乏信心。可是眼下这种汹涌的态势,却是用事实告诉他,他还是低估了谢艾对邺地的渗透,也高估了自己对邺地的控制能力。

但也幸在邺地此前便被战争残害过甚,之后又一直作为两国交战对峙的最前线,境域中已经乏甚潜力巨大的乡豪门户。若不然民潮爆发起来将会更加凶狠,枋头晋军或许真有可能借此民潮一波冲溃麻秋在邺地的所有经营。

眼下的民潮,还只是止于骚乱,并没有动摇到邺地羯军的根本。但即便如此,情况也不容乐观,如果说此境羯军是构成整个防线的骨架,那么众多的晋胡伧民就是填充于骨架中的血肉肌肤,如今血肉被刀刀脔割,只剩下骨架又能维持多久。

所以麻秋即刻传信于谢艾,警告他不可趁此继续鼓噪民情,否则即刻中止谈和,他也将尽起部众狙杀那一路奋武军。同时又派人飞快传书于国内,希望能得主上尽快定夺答复。

枋头的谢艾回信极快,只说此前所以传告邺地乡户接应奋武归师,是因为和谈的共识还没有达成,自然要做两手准备。既然现在麻秋也有谈和的诚意,自然不会再鼓噪民众去冲击羯军军防以免节外生枝。

“王师北进用事以来,素以敢战力搏为本,并无寄望民情骚扰而成事之举动。河北之众,多是乱后劫余,是我诸夏传承珍之重之骨血,若仍有求战之切念,枋头自有万千枕戈之甲众,无需煽扰民情以乱敌阵。若我敢为如此险谋,以情义驱动邺地生民冲阵填命,行台大将军亦不能饶!”

谢艾这番话,倒并不是在搪塞麻秋,大将军也的的确确表态,无论他们对王统大义是真的心存归附还是趁于时势的鼓噪作乱,都不宜驱使他们去冲击羯军的军阵来换取什么战机。

羯国虽是外强中干,但其军众的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野中那些民众凭着一腔热血去冲击,绝对是十死无生,丧命者无从估算。如今这些人,在大将军看来可不再是羯国统下的战争潜力,而是未来邺地收复之后的重建基础,自不可浪费在此。

而且,沈大将军早年于江东泥沼挣扎时,确是不乏有煽动民情、把持舆论的手段,但当真正北伐用事、特别是直接的战场对战时,他是很少去鼓动生民参战的。

一方面普通的民众绝不会是行伍战卒的对手,用牺牲太多人命的手段,即便获胜,长远来看也是得不偿失,是在透支未来社稷复兴的潜力。另一方面,生民易躁难安,他们做事全凭一股热情,是一股并不容易控制住的力量,或能助事,但也存在坏事的可能。

行台累行至今,一直都是稳扎稳打,虽然有几次看似犯险的举动,但所考验的主要还是沈大将军并其麾下文武僚属的能力。至于贪大而赴险,寄望生民勇于捐躯才能成事,则一次也没有过。

况且,随着双方和谈的程序开始,沈大将军已经有七八分把握在不施刀兵的情况下避走此境羯军,彻底的收复邺地。在这种情况下,更加没有必要鼓噪生民去送命营造战机。

之后谢艾也的确以枋头都督的名义,告令邺地各方举义民众,言是王师已有全面收复邺地的方略,乡民们只需静待归义入治即可,驱逐贼虏事务自有王师一力担当,无劳义民以身犯险。

这一条告令还是颇有效果的,邺地乡势薄弱、起义的民众们本就乏于强势乡豪的组织,真要去直接冲击羯军各处防务,他们心里其实也是有些发虚的。最开始的激情汹涌,主要还是因为长久遭受压迫、心中一股不平戾气的发泄,但在发泄之后,却是多有茫然与后怕。

如今收到枋头这样一条告令,民心自然渐趋安定,不再复最开始的纷乱。在意识到羯国已是虚态流露之后,他们对王师信心也是爆棚,绝不怀疑王师收复邺地的可能,但也担心会遭到羯军最后的反扑,于是便纷纷往自以为安全的地境靠拢。

邺南自然是有大批生民直往枋头投奔而去,至于距离枋头更远的邺北地带,首选当然就是奋武军目下栖身的上雁陂地带。在极短的时间内,上雁陂便又聚集了近万的邺地民众,竟然已经隐隐有了一个敌后据点的气象。

此际的麻秋,才意识到局面彻底的失控,许多事情并不需要刻意去做,往往只需要开一个头,之后各种各样的结果便会纷至沓来。麻秋或是颇有军事韬略的才能,但他对世道人心以及对世事的发展规律的洞见,又怎么能比得上谢艾以及其身后的沈大将军!

汉胡不两立,这是行台北伐用事以来始终所秉持的底线,对于贼逆代表的羯国,更是必须要赶尽杀绝。谈和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成事的选择,无论谈到哪一步、有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行台乃至于羯国所能接受的。

沈大将军所以定策谈和,除了给行台争取更多集聚调度力量、发动决战的时间,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逼着羯国露怯!

目下的羯国,所以还能在河北维系统治,都是建立在石虎穷兵黩武、以及诸多暴政压迫,还有就是羯国曾为北方霸主的积威。所谓虎死架不倒,尽管南强北弱的大势已成天下共知,但行台强到哪一步,羯国又虚到哪一步,不独普通的民众,哪怕两国的高官都有些看不清楚。

现在沈大将军就要用这一个事件向天下人说明,双方各自势力与底气已经差距到了哪一步:我能一旅偏师直冲贼巢,痛杀一番而后大摇大摆的离开,之后还能按着你的脖颈,让你与我谈和!

至于这件事更深远的影响,不要说眼下的麻秋看不明白,就连沈大将军也在观望着局势进展以期能挖掘出更大的价值。

其实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早已经脱离了谢艾最开始所言救援沈云并奋武归师的目标。眼下的奋武军,周边已有大量邺地义士环绕,麻秋就算想要再去集众剿杀,其实也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为时已晚。

更何况,枋头的军力也一直在集结调度,麻秋不能在短时间攻杀奋武军,就要面对枋头王师的猛攻,乃至于之后来自冀南的王师威胁。歼灭奋武军已成奢望,甚至于邺地这数万羯军都有可能在羯主石虎大军到来之前被几路王师联合围杀!

所以说,为将者有时候真的不能过于软弱,该要莽冲猛杀的时候,顾虑太多便会失于方寸。原本麻秋还打算将奋武军围困起来当作筹码,以期在枋头方面寻觅战机,但却被沈大将军把握住其投鼠忌器的心理,先用羯国那些贵胄性命威胁麻秋,逼他服软谈和。

麻秋这里一低头,便意味着在河北生民眼中素来强势凶恶的羯国露了怯,自然会导致一大波的抵触与反扑。这一股民情,暂时成为奋武军的保障,让麻秋自以为掌握在手的筹码丢掉。

而事情到此还并没有结束,麻秋囿于眼光或是才略,不能完全意识到谈和此事背后蕴藏的凶险算计,但羯主石虎凶残而又狡黠,未必就会入彀。

不过,现在整个邺地数万羯军转手却成了王师掌握在手中的筹码,石虎若是不肯低头,便要冒着这数万羯军被全歼于此境的风险。

虽然这几年石虎一直在穷兵黩武、国中带甲之众规模甚至还要超过先主石勒时期,但也禁不住如此豪迈的丢弃损失,冀南那里已经先损数万,如果邺地这里的军队也损失掉,那可真是剜心之痛!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可能,事实上眼下王师各部还不能达于协同,如果麻秋能够在此际果断放弃邺地、抽身而去,单凭枋头的兵力很难阻止,冀南的沈牧所部也几乎不可能及时赶到阻截。

但麻秋有这种魄力吗?区区几个石虎的孽种性命便能逼迫得他进退失据,软弱求和,让他放弃邺地这个羯国战略要地,更是绝无可能。所以他注定只能留在此处,成为王师要挟石虎的一个筹码。就算之后石虎有什么指示传回,往返之间,王师的布局必然也已经完成了。

更何况,最起码到目前为止,谢艾所流露出来的谈判诚意仍是十足,尽管奋武军已经没有骤灭之危,但还是履行前约,将俘虏之中石虎的一个儿子石琨送给麻秋。

“小子,谨记今次惨痛经历,勿忘王师勇烈。你若归去之后,敢有不利王师的行迹,下次再落我手中,我可要一寸一寸活剐了你!”

将石琨送回之际,沈云还有几分不舍,一路南行诸多辛苦,他都没有时间接触这些俘虏们,眼下将要把人送出,他才敲打着石琨的脑壳恫吓一番。如果只是谢艾的指令,他或许还要迟疑一下,但既然明白已是大将军授意,他自然要听从不悖。

石琨本就不是什么羯国强势王子,经此一番劫难风波,已是形容枯槁、憔悴至极,再被沈云如此恫吓,只是颤身危立,拼命点头,等到沈云一瞪眼暴喝一声“哑了吗”,他才陡然一个激灵,大声哭出来:“记住了,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