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仅仅是语气上有些异样。倒也没有责怪两位将军和一位鹰首的意思。江东初定,民心尚未稳定,退去的凉军不时的骚扰边境,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朝廷将两只休整以久的骑兵驻扎在此也已经有三月之久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大的改观,只怕是和两支骑兵缺乏疆场厮杀经验有关。从几位将军发来的军报中就可以看出,刚刚在大江中断的两座大湖之间的那两个广阔平原地带。那里大军云集,羽林四卫中的三支都在。又有刚刚消灭了五万凉骑威势。江北的凉骑,就没有再敢南下侵扰。
数万老卒的震慑力可见一斑。
罗天睿闻言,也知道皇帝的本意不在于要苛责自己。但是军事上不能稳定,地方的官员拿什么来说服百姓们安居。没有安居又何来的乐业?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积蓄力量就无从谈起。
控鹤军成军时日尚浅,军卒几乎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面对小股敌人的骚扰,集中大队应对,反应上就不及对手迅速。往往是人马尚未集合完毕,敌人已经一番劫掠完毕,远遁而去。若是以散骑应对,战力上又多有不足!
这样的窘境,在白虎卫中,也是同样存在的。白虎卫成军之后,一直驻扎在琼州的马场里。重骑兵本就不擅长快速的奔袭,所以应对起来也是如此。相反的应对最有效果的倒是骑兵编制之外的鹰巢的爪牙了。鹰巢渗透此地也有些年头了。
自凉军撤退之后,便更加用心的经营,但是终究力量有限。也只是能在小规模的反击中能占据一点优势,一旦凉骑来敌在百骑以上时,就只能是退避三舍了。
“皇上,末将以为,不能一味被动,既然凉军能够袭扰我们,那么我军也能够派遣人马,进行反击。必要时,末将的一万轻骑,已经可以挥刀杀敌了。”
罗天睿闻言之后,提出了一个反击的策略。因为自己麾下的一万骑兵,成军不久。前番鄱阳湖与洞庭湖边的那一场大战之时,虽心急如焚,但是新军确实不能上阵。也只得压下战意。埋头操练自己的人马。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独自领兵的机会,而且麾下的这群琼州少年,经过数月的整训,也初步有了些作战能力。此时的这些骚扰兵力,正好被他拿来练兵。只是大军剿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才有了反击骚扰,甚至是全军北上的意图。
此时皇帝对于地方治安有些不满,所以也就顺理成章的提了出来。话音未落,一旁的魏剑秋就有些意动了。
白虎卫成军已久,重甲骑兵,训练自然也就更加严苛。但是军士,战马也都是精选而出。经过将近三年的苦练,也正在苦苦寻觅一个宣泄的机会。乌云部叛乱,赵崇率军驰援,皇后掌琼州虎符的时候,火速凋谴剩余的骑兵横扫岭南的时候,处于稳定琼州大局的考虑,没有将自己的大军开到前线。
岭南多山,地形崎岖也确实不利于重骑兵的运动和作战。所以那时侯,自己没有一句异议。全力支持了皇后。
但是此时,此地,驻扎的金陵之地,也是一片沃野。对面的江淮之间,也有大片的空间可为自己所纵情驰骋。虽是大战刚过,但是自己麾下的五千重骑兵,乃是养精蓄锐多时的生力军。
此时面对时时袭扰南岸的凉骑,早已经有些按捺不住。现在听到有同僚建议出兵江淮之间。当然是乐见其成的。于是也没有多想便出言附和道:“末将麾下的五千精兵,训练数年,自信可与北凉铁骑正面一战!若是皇上决定继续用兵,末将等必不负所望!”
三人中,唯有端木飞立在一旁没有说话,似乎是对于这些战事,不太感兴趣。
赵崇哪里不明白,眼前的这两位将领也只是激愤之下的一番畅想。虽都是年轻得高位,但是能做到一军统帅的位子,又怎么可能看不清如今的大雍正是需要稳定的时候。
但还是摇头苦笑道:“两位将军,定然也是知道的。朝廷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不久,虽是战果丰硕,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如今朝中重臣,无论是兵部的主官还是户部,吏部,都是同声反对再向北用兵。
因为朝廷的财力已经支持不住了。此时何苦再言进兵江淮之事?朕原本以为以金陵平江等地的富庶,勉强还能支撑一下玄武卫的下一步计划。
如今亲至此地,入眼的都是饥民,荒村,才明白朝中重臣的难处啊!我大雍站稳琼州三年所积赋税钱粮,以及岭南一秋的积累,民众手中的余粮,几乎全部消耗一空了。今年夏收,琼州,遭受风灾,粮食产量大跌,江东初定,抢种的效果,也不慎理想。仅仅能够百姓果腹而已。再要北进,哪里还有多余的粮草?”
“皇上以及朝廷定然是已经就此事进行过了反复商讨。三卫军马此次能够大胜,也和我们的对手忙于内耗是分不开的。若是江北派出哪怕一支援军,这五万凉骑,我们又怎么能如此轻易的拿下呢!
即便如此,我们也是付出了城中代价。眼下大雍最缺乏的就是时间。乘此时,大都城外的战事还在对峙之中,我们应该抓紧稳固地方,恢复生产,只有如此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税赋粮草。安抚涂炭了数十年的江东百姓。这些才是我大雍复国的根本。”
端木飞也知道两位年轻的将军不是真心要逼宫皇帝授权用兵。用意恐怕是在练兵之上。毕竟像这样的近距离的对峙,探马和散兵之间的短兵厮杀,对于锻炼这些未经战阵的新兵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即便在初起可能会吃些亏,尝些苦头,但是不用半年,这些新兵就能脱胎换骨,成为精兵。这样又不用额外耗费粮草和军饷,对于朝廷来说,也不会是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