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守一转身刚想去追离场的女演员,看到车旁正在教斯诺克怎么用餐具吃饭的特蒂安,又走回导演身边。

“哦,对了。差点忘了。你说要加一个外国女孩的角色对吧,我给你找到了,在那边。”王守一伸手指指特蒂安的方向,“不是我能力通天,这次是碰巧,小女孩和他爸爸一起来的,先过来参观参观。对小女孩可不能像刚才那么凶啊,不要把别人吓跑了。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应该是很上镜的,你先和她沟通沟通,看看她适不适合你的绿角色,不适合你也要把你的剧本改改,人就这么一个,我可不会再帮你找第二个啦。这样,你先和她玩儿,小孩子听不懂道理的,你就跟她瞎闹,玩熟了,什么都好说。”

王守一看刘导还是一脸不情愿,拍拍他的肩膀,“我去给你把女演员哄回来,不要太吹毛求疵,我其实很看好你的,这次资金的限制对你也是一种锻炼,好好体会和演员的沟通和协调,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也要跟着资金的变化而变化,你拿到了多少钱,就拍多少钱的片子。五毛钱的成本不可能拍出好莱坞一样的大制作对不对,有时候要懂得变通,能做到收放自如,才是大师风范,你说是吧?”

王守一塞给导演一支烟,“午休时间到了,我买了饭,休息一会吧,辛苦了。”

说完这番话,女演员是追不到了,王守一拿出手机给刚才离场演员的经纪人打电话,电话接通,和蔼可亲的笑容瞬间爬到了他的脸上,十分娴熟。

“喂,李哥,我是守一啊,嘿嘿,吃饭了吗?没事没事,我就是骚扰你一下,你带的人都太专业了,我光是在旁边看着都入戏了,我可不是吹捧啊,这片子去报戛纳,不得奖,也能拿个提名,哈哈。对,导演也是好导演,人家年轻导演在国内也是拿了很多奖的。是啊,学院派的嘛,要求可能就比较严格一点,嘴也笨,本来是想多提点提升的意见的,可说的太直白了,人家小姑娘也确实演的不错,我已经说过他了,让他别那么死脑筋,演戏就是要放飞自我,放飞天性嘛,干嘛那么有板有眼你说是不是,回头我请你吃饭,我带着刘导,当做赔罪啦啊,好嘞,哎,好好好,李哥再见。”

这个电话打完,王守一又给投资方打了个电话,也是差不多的话,叽里咕噜说了好一会,脸上一直带着讨好的笑容,导演看着制片人点头哈腰的模样,心里也很不滋味。

刘导名叫刘庸,是个新晋导演,读研究生的时候,他用业余时间召集自己的几个狐朋狗友拍摄了几部短片,分镜,剪辑,后期制作,都他自己一个人,作品都是他自己一点一点拱出来的。

碰运气似的投了几个大型电影节的作品征集,没想到竟然上展映,还拿了名次。

在这之后就有投资方找上他,也就是前几年的事,他导演了一部小说改编的作品,一部爱情片,这本来是很容易获得高票房的类型片。

一般爱情片都是,相识,相恋,吵架,分手,复合,再分手,再复合。完成两次反转后,故事结束。但是刘庸没有按照常规套路讲述一个爱情故事。

他把爱情片拍的像个悬疑片的模样。他模仿了《记忆碎片》的叙事结构将整个爱情故事拆分成了两条故事线。

一条是黑白画面的倒叙线索,讲述男女主角从热恋到步入婚姻的磨合期。

另一条是彩色画面的顺叙线索,讲述男女主角从相识到热恋的试探期。

两条线索不时来回切换,通过画面的色调来区分倒叙和顺叙。

刘庸害怕观众把两条线索搞混淆,他还通过情感基调来区别两条线。

相识到热恋的线索中弥漫着暧昧,青涩,温暖,互相吸引和憧憬,

而热恋到婚姻的线索中充斥着争吵,不信任,疏离,冷战,背叛。

最后两条线汇聚在同一个点,以热恋的时间点作为全剧终,算是一个happyend。

至于票房嘛,一般般。口碑也是两极分化。

喜欢的会津津乐道里面的一些前呼后应的细节和一些神反转的桥段。

不喜欢的会说,镜头跳来跳去,很影响观影体验。

喷的就会说,难看,拍的什么垃圾玩意儿,还抄袭记忆碎片,导演滚去娱乐圈之类的,喷子说的话比较好总结,反正说的都差不多。

因为票房不佳,但是潜力是有的,这部刘庸的银屏处女作还是收获了一些粉丝

于是,投资方没有放弃他,又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尽情发挥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电影。

剧本可以在公司里挑,也可以自己写。但只有这一次机会放飞自我,如果还没有什么起色,就注定是不会再被重视了。

虽然说资方拨了些钱,让他再拍一部电影,但是这次钱明显没有上一部多,请不到大腕,拉不到赞助,就连广告宣传也搞不了多久。

但这好歹是刘庸第一次导演自己的作品,又顶着一定的压力,难免会用力过猛,对演员的表演和镜头的要求还是和上一部一样苛刻,这就很容易和演员闹掰。

小成本有小成本的拍法,少搭棚子,大部分取景在室外和公共场合,减少租金,摄像的设备全靠租赁。保证基本的后期制作,当然,这是王守一的思路。

刘庸还是有些文青附体,第一版剧本初稿写出来还是文艺片的质感,王守一看了觉得不行,就算是真要拍文艺片,也要加点商业元素进去,拍纯文艺的,那就得和老手竞争,一个新晋导演基本是没有胜算的。

刘庸写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就是一个女孩爱上了一棵树,从幼年到老年的心路历程。

一个恋物癖被写的这么清新脱俗,王守一其实是挺佩服这个导演的,但是这玩意儿没有爆点,既没有紧张刺激的追逐戏份,也没有矛盾冲突尖锐的人物关系,他只是写了一个孤儿院的女孩,和一棵树相依为命,最后老了之后,葬在树下的故事。

“其实写的挺好的,但是市场不会接受,刘导,你明白的,这是你最后的机会,赚了钱才有下一部可以拍,赔了就没有机会了。这个肯定要改,这种时候千万不要顽固,我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你,我也想帮你,赚了钱大家都开心。”

“我明白,你帮我找个外国小女孩,我就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