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为国王在未确定王位继承人的情况下突然暴毙,不得不由大臣暂时掌管大权这种事,在朝鲜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而且后续往往解决得都不太理想,毕竟权力是会让人上瘾的毒物,一旦尝试之后就很难舍弃,成为权臣之后就不免会想要尝试再往前一步。

崔鸣吉不敢确定要是自己掌握了王权之后,还能不能守住底线,在合适的时候将其交给继任者。他连自己都信不过,所以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将希望寄托于金尚宪的职业操守。在推翻国王李倧之后由他们共同执掌朝政这个方案,在崔鸣吉看来不具备太高的可行性,从一开始就给予了否定意见。

站在他的立场,当然是希望能够借着这个时机,将自己支持的二王子李淏推上王座,这样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官位,继续以自己的执政理念来管理国家。

而金尚宪自然是坚持要让世子李凒回国继承王位,理由是李凒与海汉关系交好,由他继位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到海汉的认可和支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而如果由其他人继位,很可能根本就得不到这样的待遇。

当然如果由李凒顺利继位,那么与其关系较好的金尚宪很可能就拿到了从龙之功,而一直支持二王子的崔鸣吉大概就不得不让出领议政的位置了。于是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歧点,难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案。

两人的目的一致,但利益诉求却各有不同,要让他们为国家牺牲个人利益可以,但牺牲自己去成全对手功成名就,可就没那么容易克服心理障碍了。

两人已经在官场上斗了几十年,彼此知根知底,自然不会轻易妥协。如果按照以往的状况,这种僵持局面持续数年也是稀松平常,说不定拖上几年,问题就自行解决了,双方也不用撕破脸皮伤了和气。

但此次的状况却与过往这些年有所不同,过去两人意见相左的时候,可以由国王李倧来选择采用哪一边的方案,但这次两人争的是如何推翻国王另立新君,这可不是能向国王汇报的事情。

而且当下也没有多少时间来让他们慢慢做出决定了,李倧召见了他们,告知了接下来的打算,便准备引入海汉官员协助管理朝政。

在李倧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对海汉的全面效仿,现在引入海汉官员,正是为了日后能够独立操作做准备。这样做的弊端当然是有的,但就像派人出国留学一样,付出一些代价所换来的结果是值得的。

李倧对于这个问题的考虑或许并不周全,毕竟想要同时实现快速壮大实力和保持本国的独立性不太可能,客观上朝鲜要想壮大实力就只能通过更多地依附海汉来实现,引入海汉官员的做法更是会加强这种依附效果。金尚宪和崔鸣吉作为执政多年的高官,都已经看到了李倧这个方案的逻辑漏洞,但却无法说服执拗的上司放弃这种危险的做法。

而这个时候距离李凒归国之期仅有数月,届时在海汉留学一年的世子回来,必然也是持亲海汉的态度,多半会赞同国王的做法,到时候局面更将会无可救药。

要改变朝鲜的处境和未来前景,留给金尚宪和崔鸣吉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可能就再无挽救的机会了。

所以尽管还有很多环节都还没有商量出一个确定的解决方案,两人也依然还是决定要动手推翻李倧的统治。

当然在他们看来,这并非单纯为了夺权的造反之举,而是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行为,意义完全不同。既然李倧这个国王已经难堪大任,那么做臣子的也有责任让国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而且李氏朝鲜这两百多年历史上的政变多得不胜枚举,再多这么一次,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金尚宪和崔鸣吉在朝中声望极高,各自都有不少拥趸,他们两人要联手做一件事情,或许比国王直接下旨还要管用。

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可以公开宣扬的事情,所以为了保密,除了极少数亲信心腹之外,外界并不知道这两位在暗中安排的一些列措施所为何事。

要说对国家的忠心,没有人会怀疑金尚宪和崔鸣吉这两位大人物,他们为这个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已经充分体现在了官职和声望上。所以绝大部分参与进来的人都相信这是两位大人在国王的授意之下,要以武力行动清除王宫内外的某些异己分子,而不会怀疑他们发起行动的目的是有什么私心杂念,更不会想到他们实际上是要造反推翻现任国王陛下。

对于金尚宪和崔鸣吉来说,历史上有太多的成功范例和失败教训可供参考,所以如何能在短时间里控制住汉城内外,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武装冲突,他们都很快制定出了相应的行动方案。

对于极少数不站队,只效忠李倧的官员,他们也都做了相应的安排,会在行动开始之后控制住这些官员的府邸,避免其串联生事。

至于城内民众的反应,那反倒是最不需要操心的事情,只要城门一关,全城戒严,城防军上街值守,也就没几个人敢生事了。

以抓捕反贼的名义封城,控制王宫,拿下国王,软禁王室成员,然后发布诏书昭告天下,用设计好的理由说明更换国王的原因,最后恢复秩序,让一切回到正轨。

计划虽然说不上完美,但至少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可行性,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来慢慢完善这个行动计划,只能咬牙硬上,走一步看一步了。

恰逢某日兵曹判书申景禛离城前往江华岛视察当地防御工程,带走了大半个兵曹衙门的官员,让金崔二人可以顺利调动汉城内外的兵马。于是申景禛离开汉城的第二天凌晨,他们便下令开始动手。

城防部队和守卫王宫的禁卫军,都在行动之前被他们收缴了指挥权,关键位置上换了听命于他们的自己人。效忠于他们的私人武装在第一时间控制住了王宫内外,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睡梦中的国王。

天明之前,城中各处都接到了来自兵曹衙门的通知,有反贼侵入王宫行刺国王,全城戒严三日抓捕贼人,在此期间凡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以反贼同伙论处。

尽管有一些王室外戚从中嗅到了不妙的味道,试图要强行与宫中取得联系,但他们只召来了毫不留情的镇压。城外海汉据点所观察到的大火,便是当时发生冲突的地方。

当然这些小打小闹并不会影响到局势的发展,毕竟住在城里的王室外戚并没有掌握兵权,又早早就被列为重点盯防的对象,所能掀起的浪花也仅限于自家门口而已。要跟金尚宪崔鸣吉这些手握实权的朝廷重臣作对,那实力差异还是太悬殊了。

跟这些人所制造出的事端比起来,海汉才是他们真正感到忌惮的麻烦。如今汉城内外都有不少海汉商人落脚,如果让这些人知道事情真相,只怕会大事不妙。

而他们又没有胆子将城内的海汉人都抓起来或者干脆灭口,那样做痕迹就太过明显了,所以只能在第一时间就将海汉人逐出城去,美其名曰为了这些人的人身安全。

这些海汉人稀里糊涂就被赶出了汉城,只知道城内起了大乱,但却不清楚原因为何。所以城外海汉据点得到的情报也极为有限,直到好几天之后,才确认城中应该是发生了宫廷政变。

按理说出了这样的大事,官方首先就应该向大同江基地的盟友求援,但金尚宪和崔鸣吉哪敢在这个时候就让海汉介入进来,只能保持城门紧闭封锁消息,也不敢向海汉方面通报城内的情况。

按照金崔二人的计划,在控制住城内局势之后,便要设法暗中除掉国王,然后将国王被刺身亡的消息诏告天下,同时通报给海汉。届时不管是李凒回国接任也好,另行扶持新王也好,朝政大权都将暂时掌握在他们手中,也还有时间来得及做更多的部署,尽可能清除海汉在朝中暗中培养的那些官员。

但问题就出在了已经唾手可得的大权这里。在控制了王宫拿到了玉玺之后,谁能在此时掌握话语权,谁就很可能是今后数年内朝堂上的第一人。在这种时候主动向对方让步?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双方各自手下都有听候调遣的兵马,但如果要在汉城里放开手脚火并一场,将会造成的破坏未免太大,到时候难以收场,这也与他们的初衷相悖。

这两人都是官场老手,自然不会犯下那等低级错误。他们知道自己得设法找到可以胁迫对方就范的命门,才是解决争端的关键所在。

如今造反也造了,到了该考虑脱身的时候,双方都想争夺话语权,那就只能想办法把对方打成反派角色,甚至是将汉城发生这一系列事件全推到对方身上。但这种事情光靠他们自己来说,肯定难以服从,必须得有决定性的证据才可能钉死对方。

坐在黑暗书房中的崔鸣吉便是在等待消息,他已经想到了某种会让对方占据有利位置的可能,所以派人去处理此事,但所花费的时间明显要比自己预计的长得多。他已经在书房里坐了大约两个时辰,但还没有收到回报。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门外终于有人匆匆赶来:“大人,有消息了!”

“进来回话。”崔鸣吉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一些,不管形势如何紧迫,都不能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慌乱的模样,这样才能稳定军心。

来人轻轻推开房门,进到屋中,反手关门,然后上前几步跪到地上回话道:“正如大人所料,金尚宪当日的确是留了一手,趁我们不备把人掉了包,用运死人的车把那人偷偷运出了宫外。”

崔鸣吉沉声问道:“那人的下落找到了吗?”

跪在地上的下属应道:“卑职尚未查到!”

崔鸣吉心里一沉,语气稍稍严厉了一些:“速速查明下落!若有需要,可持我手令,调动禁卫营的兵马协助行动!若是这事办不好,你便提头来见吧!”

那人连忙应下,磕了一个头,起身退出了书房。

听着脚步声匆匆离去,仍端坐于黑暗中的崔鸣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充满了寂寥与无奈的味道。

他本以为王宫内外的兵马都已经换作了自己人在指挥,当日的行动应该万无一失才对,想不到内三厅的兵马竟然还有金尚宪的人,而且能把大活人偷运出宫,想来权限也不低,很可能便是那几个表明上听命于自己的将领之一。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只能自认大意。双方在官场斗了这么多年,互相在对方阵营都安插有不少眼线,这些人物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只有在当下这种特殊时刻才会发挥作用。崔鸣吉能够发现金尚宪的暗招,便是因为收到了来自对方阵营的线报警示。

崔鸣吉能想到金尚宪冒险将那人悄悄运出宫外是什么目的,必要的时候那就是一道能够置自己于死地的铁证。如果自己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处理掉这个麻烦,那估计很快金尚宪就会向自己提出进一步的条件,比如主动辞去领议政的职务,将大权交到他的手上。

崔鸣吉自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无论如何他都要再搏一把。而且他知道金尚宪也没多少腾挪的空间了,这应该便是对方的最后一张底牌,要是还不把牌面亮出来,恐怕城外的海汉人也没什么耐心再等着这出戏继续演下去了。

一想到今天抵达城外的海汉军,崔鸣吉就有点呼吸不畅。他不懂明明争取到了一个月的缓冲期,为何还是没能处理好城内这摊事情。如今海汉军终于来了,所有人才像火烧屁股一样慌了神。

留给他们挽救局面的时间,也许只有一天,也许还有两三天,总之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