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滴答滴答的往前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1994年狗年的春节不约而至,过了年,乐乐虚岁就6岁啦,下半年就可以上学前班啦。
在仙源村,上去学前班还是很方便的,村里有个学校,有学前班,一年级与二年级,学校距离乐乐家门口也就200来米,一个小跑就到啦。
仙源村的学校其实就是一间集体盖的砖瓦房,里面还是木质的,只有墙体是砖墙的,说实话,当时在农村也算是很不错的房子啦。
老师也就2个,那时候学校里就三门课,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包含体育,音乐等等学科),老师都是每门课都教,比起现在的幼儿园与小学是差远啦。
但是那时候村里上过小学与初中的人都是为数不多的一小部分,山里人都希望孩子多读书,以后不用再回乡下种地啦。
老师的地位在村里非常的高,全村人对老师都是很尊敬的,还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村里的学校在正常上课期间,也即是除节假日以外的日期,老师是在村里按学生人数每家每户都轮流吃饭的,这在当时很普遍,但是现在这种现象早就销声匿迹啦。也算是时代的一种特色,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幕幕痕迹。
孩子们都盼望着老师早点轮到自己家吃饭,又有点担心,怕老师告状。老师在谁家吃饭,谁家都是热情招待,都会比日常的菜肴丰盛很多的。既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更是期望老师能够多用心教自己的孩子。
那时候的教育很纯粹,老师无论能力如何,都是尽心尽力的教育孩子,也许能力有限,教育方法不是很合理,但是师生关系总体还是不错的。
村里无论谁家办喜事或者摆酒,老师是一定要请的贵客,而且按规矩贵客是一定坐在上桌的。
张文盘算着下半年乐乐要上学前班啦,文具内的笔可以暂时先用哥哥的,学前班不需要买专门的文具盒,但是书包没有着落。想想当年大儿子上学的时候,也是自己亲手缝制的书包,好看又耐用,刚开学时,还迎来一阵阵赞美之声。
张文决定小儿子的书包也自己缝,倒不是说镇上没有书包可以买,主要是自己缝的,几乎不花钱。缝纫机是自己结婚时的陪嫁,女红活那是样样在行,小布条家里还是有的。
张文把乐乐叫到一旁,问道,小朋友,你想要什么样子的书包啊?妈妈给你做,布条的颜色与花式可以你自己挑。
乐乐听说要给自己做书包,可开心啦,笑嘻嘻的回答道:妈,那我得好好挑一下,说话间,张文就将家里有的布条都拿出来了,一字排开,摆在凳子上,乐乐上前看了又看,挑了又挑,最终选了一块军绿色的布条,张文看过以后觉得也不错,打趣道,背着军绿色的书包,乐乐可以当兵去啊。
乐乐当即回答:我长大了一定要去当兵的,到时一定给你挣个军功章回来,张文听后一个劲的笑着,心里美滋滋的。
选定布条颜色以后,张文开始展示她的缝纫技术啦,只见张文快速穿针引线,而后将布条往缝纫机的针头下一放,伴随着脚踩,很快书包的轮廓就出来了,也就是半小时功夫,乐乐的第一个书包就横空出世啦。
张文看着军绿色的书包,总感觉书包上少点东西,忽然她想到了什么,于是又找来其他布条在书包右下角处,缝制了一个军人模样的图案,整个书包瞬间就有了灵气,张文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战利品。
乐乐急忙的将书包抢过去,背在肩膀上,感觉自己明天就要上学啦,走起路来都是很拉风,想象着上学的第一天,村里的小伙伴们一定投来羡慕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