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朝鲜城的工坊查看完之后,赵风又来到了占蝉县的海边,这里的盐场跟造船厂对于赵风的势力来说也极为重要。
一个是为赵风提供建造海军的战船,另一个更是赵风主要的经济来源。
造船倒是没有什么新意,还是按部就班的在进行,现在造出来的也都是一些小船。
但是赵风感觉他们的积累已经足够了,可以开始建造大一点的战船了。
毕竟水战光是艨艟一类的小船是不行的,还需要大型的战船,虽然自己现在有一艘郑和宝船,但是也仅仅只有这一艘,按照赵风的想法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且赵风组建的可是海军,艨艟一类的小船在海上根本就经不起风浪,随便一个大一点的风浪就有倾覆的风险。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赵风当即就给造船厂的负责人下令,等到这批船下水之后,就开始着手建造更大的战船。
随后赵风又来到晒盐场,这里可是赵风现在主要的经济来源,对于这里赵风也是极其的重视,为此驻守这里的一千魏武卒,赵风一直都未曾调动。
自从精盐在幽州各地开始售卖之后,赵风的经济压力就小了许多,主要是精盐的售卖实在太火爆,毕竟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精盐的优势实在是太大。
以前的粗盐跟精盐一比,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现在整个幽州使用的盐,基本都是这里出产的精盐,这样一来自然是财源滚滚。
虽然这样一来断了以前盐商的财路,但是奈何赵风的胳膊更粗,他们也拿之毫无办法。
而大汉其他的州郡,甄家的商队也开始售卖这里出产的精盐,只是因为产量的原因,幽州以外的地方还没有敞开了供应,现在还是走的是高端路线,毕竟物以稀为贵,。
为此赵风特意吩咐晒盐场继续扩大规模,毕竟这晒盐场可谓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现在投入再多赵风也不心疼,毕竟回报也是极其的丰厚。
其实最佳的晒盐场应该是在南方,毕竟北方有一小半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但是奈何现在赵风只有幽州一地,所以暂时也只能将就。
接下来幽州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发展,但是大汉天下其他的州郡就极其热闹。
比如凉州的董卓在曹操跟孙坚离开之后,决定尽快的平定西凉的乱局,毕竟现在从朝廷已经要不来支援了。
他之前要来的粮草,也足够他麾下的兵马吃上一两年的了,所以他现在的底气也很足。
董卓本就是凉州人,在凉州还算有些威望,他原以为凭借他现在手里的十多万兵马,足够将边章韩遂的叛军打败。
但是董卓有些太过高看自己了,当他跟叛军真正交手几次之后,才发觉叛军的实力也不弱,毕竟叛军中有一半的羌人,而羌人本就以作战凶悍着称。
既然武力不行,董卓就想凭借自己在凉州的一些威望,看看能不能进行劝降。
但是让董卓有些失望的是,他有些想当然了,北宫伯玉既然能够胁迫边章跟韩遂叛乱,又怎么可能轻易的让他们投降,所以董卓劝降的结果自然就未能达成。
但是董卓再怎么说也有十多万的兵马,所以叛军方面也暂时拿董卓没什么办法,双方又开始对峙起来。
就在董卓一筹莫展之际,可能老天也在可怜他,居然让他提前发现了李儒,李儒原本前世就是董卓的谋士,今生居然阴差阳错的又来到董卓的麾下。
前世的李儒可是一个毫不逊色于贾诩的谋士,董卓前世能够风光无限,除了他自己的际遇之外,也少不了李儒的谋划。
如果不是后来的董卓沉迷于享乐,太过乾纲独断,也不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其实董卓能够提前发现李儒,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
董卓原本就是一个粗人,为人也还算仗义,因为擅于巴结,再加上一点个人魅力,才会有今天的地位跟成就。
当时董卓正召集帐下文武商议对策,但是他帐下的文武又哪里有什么对策,要是有早就已经提出来了,那还会等到现在。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有人给董卓推荐了李儒,当时的李儒正赋闲在左冯翊的家中,而且当时的李儒就已经小有名声。
董卓在听到这人的举荐之后,当即就让人去将李儒请来,董卓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有枣没枣打一杆。
只是让董卓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他之前并未引起重视的人,到来之后却是给了他不小的惊喜。
李儒之所以赋闲在家,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不喜欢奉承巴结。
而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不奉承巴结就得不到晋升,再加上李儒也看出乱世即将到来,所以他最后直接选择赋闲在家。
而董卓差人来请,李儒只是稍一思量就答应前来。
并不是他改变了性格,而是因为他了解到董卓帐下现在并没有出众的谋士,而他到了董卓的帐下之后,肯定就会得到董卓的器重。
当董卓在知道李儒被请来之后,开始并未加以重视,但是他们现在也暂时拿叛军没什么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召见了李儒。
董卓能够做到现在的身份跟地位,待人接物方面自是没话可说,所以虽然心中并不太重视,但是当李儒到来之后,董卓还是笑脸相迎道:
“呵呵文优、我可是等你多时啦。”
李儒看到董卓的态度很是热情,自问自己还没有展现出让董卓另眼相看的能力,也就多少将董卓现在的心态猜出一些。
但是董卓既然都如此给面子,李儒也不是一个不识好歹的人,连忙恭敬一礼说道:
“劳烦董将军久等。”
“哈哈、无妨,文优快快入座。”
董卓先是热情的邀请李儒就坐,李儒虽然是不喜欢巴结奉承,但是基本的礼仪尊卑还是懂的,自然不会托大,连忙对着董卓说道:
“董将军先请。”
董卓自然也知道,自己不坐李儒不会先坐,当即就走到上首位坐了下来。
李儒看到董卓已经坐了下来,也是找了一个靠近董卓的位置坐了下来。
等到李儒坐下之后,董卓才看着李儒问道:
“想必我请文优来此的目的,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不知文优对于我们当前的局势可有什么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