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书箱的老人兜兜转转,竟是又回到了奶茶店门前。女店员正要关门歇业,瞧出老人的窘境,得知老人迷了路,寻不到一处名为清心观的道观,于心不忍,便在前头领路,耗费些时间,才到道观门前。
店员临走时,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张药方,请她交于施家少爷。店员疑惑,为何之前不与竹签一起,让她转交给小少爷,见老人已经转身进入道观,店员不再多说,向着东南方向的工厂走去,直觉告诉她,手中的物品似乎极为重要。
老人缓缓进入道观,迈过门槛,定住拐杖,环顾四周。一棵数丈高的龙须树扎根在庭院之内,根须垂落,如一道道帘幕,静谧而又端庄。高大的门楼上方雕刻各种神兽、云纹,活灵活现,充满生机。门楼两旁的石柱上以鎏金雕刻神话故事,庄严神秘。
龙须树下,一名年轻道人正在清扫飘落的树叶与石板上的土尘,见门外来人,停下手中动作,将扫帚搁置石坛之上,行拱手礼,淡淡说道:“时候已晚,道观不再接受香火,请施主明日再来。”
老人收回视线,缓缓说道:“老朽有一位至交好友,号清心道士,他曾交于老朽一件木质令牌,言明若是到了永嘉,可以借此在道观内稍作休息,会有人招待。”
老人一边说话,一边取下身后的书箱,从中取出一枚小巧的古铜色令牌,上边雕刻“清心”二字。年轻道人不敢怠慢,立刻小跑至老人面前,双手接过,看清令牌上的字样后,心中惊喜,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这是师祖的清心令,他老人家还好吗?”
“好的很。”老人笑着回应。
“施主请随我来。”年轻道士恭敬递回令牌,侧身伸手,指明方向,请老人移步,“师傅云游四海去了,如今道观内就只有我与几个小师弟,施主若是不嫌弃,可暂时住在客房。道观内平日里吃些自家种的蔬菜、果实,不含荤腥,还望施主包涵。”
老人并无不满:“已是极好。只是老朽在这永嘉会待上一段时日,期间多有叨扰,还请谅解。”
“施主言重了。”
“老朽可否在道观门口开设摊子,无需太大,容纳一两人即可。不瞒居士,老朽是个郎中,四处游历,若是不为人看病,总归不自在。”老人笑呵呵说道。
年轻道士急忙停下,微微鞠躬行礼:“先生如此积善行德之举,哪有不可的道理,只是近日来天气炎热,在道观门外设摊令人难以忍受,若是先生不嫌弃,贫道立刻收拾出一间屋子,作为先生观病之处。日常前来道观上香的施主不少因疾病之事烦心,若是先生可为其祛除污秽,亦是道观的一大幸事。”
“如此甚好。”老人笑着回道,事情敲定,再无后顾之忧,只是某人的要求,尽力而为。
老人眼角闪过一丝忧虑,天命不可违,那么,何为天命?
工厂,办公室内。
施哲收到了店员送来的两样东西,一支写有“清心观”三个字的的竹签,据店员讲述,老人寻找的地点便是清心观。第二件物品是一张药方,上面写着:玄参、麦冬各一两,天花粉三钱,甘草一钱,荆芥二钱,神曲一钱,桔梗二钱,水煎服,若是鼻中出血,加犀角一钱切不可以升麻替代。
施哲特地派人唤来工厂内的郎中,将药方递去。郎中看完药方后,言明此药方的功效大致为清热去火,桔梗甘草排肺内浓痰,天花粉,是为治疗肿毒,玄参泻火,似乎是一方治疗瘟疫的绝佳药方。
瘟疫?施哲再三询问,郎中确认无误。至于为何这位老人会让人送来一副治疗瘟疫的药方,不得而知。
施哲前世读过关于古代瘟疫描述的书籍,古代缺乏细菌、病原体的概念,亦无从小接种疫苗的技术,一旦得了瘟疫,无前世的医疗条件,大多数病人只能在痛苦中静静等待死亡,历史上有名的欧洲“黑死病”,曾经死亡两千五百万人,是欧洲大陆人口的三分之一。
施哲了解过洛朝的历史,开国初期曾经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在福临、苏杭两地,京都曾派遣御医前往两地治病,然而结果令人心寒,这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瘟疫,御医束手无策,仅是开出一些普通的祛毒药方,并无大用。
为了防止瘟疫扩散至全国,尤其是传入京都,朝廷下令封死两地出入之境,任由灾民自生自灭,竟是活生生病死几十万人,后续两地的尸体焚烧了整整两个月,才将瘟疫控制住。
可如此操作下,福临、苏杭人口数量锐减,经济停滞,商贸中断,迫不得已,朝廷下令迁移两河省人口、东北人口前往两地,经历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堪堪恢复至发病前的社会水平。
这场瘟疫亦是影响到了永嘉,施家的几位老人也是死于瘟疫,如今再提及此事,尤其是老一辈人,必然为之色变。
那么,这位老人是何用意?提醒?可洛朝如今除了边境摩擦频繁,会死上些探子、将士,尚未听说何处爆发瘟疫,百姓大规模病死。可若是无意之举,为何要寻他施哲。
既然老人留下住处,施哲便打算亲自上门询问,药方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吩咐郎中按照药方所写,前去药铺抓药,有多少买多少,另外找些身强力壮的工人,教会他们认识这些药材,即刻进山采药。购买的药材暂时存入仓库,即使日后用不着,也无需心疼浪费银两。
此时的京都,歌舞升平,一片祥和。
太后的寿辰,普天同庆,京都各个酒楼、客栈,推出打折活动,每桌送上一壶美酒,几碟小菜。街头挂满鲜红布条,皇宫周边张灯结彩。明日便是寿宴,大臣们在家中试衣,既要得体也不可太过闷热,否则中午的宴会必会热得坐立不安。
据说此次寿宴之上将会搬出永嘉送来的茅台酒,先前与柳永达交好的大臣,曾经喝过此酒,赞叹其“琼浆玉液,金樽甘露”,扬言在洛朝,除此一家,绝无仅有。只可惜派去永嘉的仆人带回消息,此酒产量极少,如今贮藏的这一批,将作为寿礼,进贡皇宫,因此并无剩余茅台出售。好在太后此回高兴,将美酒赐于百官,这可让几位嗜酒如命的武将感恩戴德,进贡的寿礼也贵重了几分。
深夜降临,大臣们早早睡下,迎接重要的一天。距离京都两百里之外,一匹快马在主人的催促下,不得再次加快速度,向东急驰,骏马换了一匹又一匹,骑马的人始终为一人,铜制信筒中的信封亦是如此,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