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骁勇善战,其帐下有关羽、张飞等将领,皆勇冠三军,我益州之地,西有长江天险,北有秦巴之隔,又有张鲁在北,可为我军阻挡刘鑫,我以为州牧可接纳刘备,借用其力,再以益州之险,必能抵御刘鑫。”
郑度是广汉绵竹人,他曾听闻刘鑫对豪族态度不善。刘璋为人宽和,他在益州感觉良好,若是刘鑫入主益州,他不知道益州会怎么样,因此有了顾虑。对于他而言,他宁愿维护现状,即让刘璋为益州之主,而不愿让益州落入刘鑫手中。
益州别驾张松站出来:“州牧若收留刘备,并引刘备入蜀,正如王从事所说,恐怕会引狼入室,且会得罪燕王,刘鑫封燕王后,又听闻其平定关中及雍凉之地,声名大振,天下之人莫不畏惧。”
“州牧仅据一州之地,兵少将寡,难以与其匹敌。若收留刘备,得罪了燕王,其必会出兵讨伐州牧,届时双方交战,对州牧不利,我以为州牧当拒绝刘备的请求,以保益州安全。”
大将张任起身,行了个礼:“我以为,不管州牧收不收留刘备,刘鑫必会窥视益州,益州乃州牧传承的基业,岂能拱手让人?我乃益州之将,必会为州牧镇守益州,阻刘鑫大军入蜀。”他一番话表了个忠心,似乎并没有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军议校尉法正也起身行礼:“州牧,燕王掌朝廷,天下大权集于一身,然燕王实力虽盛,终有顾虑,他乃大汉之臣,岂会无故讨伐他人?州牧一向尊奉朝廷,听从朝廷之令。”
“州牧若收留刘备,必会忤逆朝廷之意,让燕王有了借口,出兵讨伐益州,届时恐怕益州危矣。更何况,刘备之事,与州牧何干?因此我以为,州牧不能收留刘备。如此,燕王亦没有攻伐益州的借口。”
法正乃聪明之人,他知道刘鑫要攻打益州,这借口是信手拈来,随时都可以编出来。只是,他觉得刘璋有些怯弱无能,恐怕难守益州。这天下恐怕要统一了,收留刘备,给刘鑫制造一些麻烦也没必要,还不如和和平平就统一比较好。
刘璋看着自己手下的这些人各抒己见,大多数都是反对他收留刘备,他心里就有了决断,正想把这事给定下来。
这时,治中从事王商向刘璋行礼说:“州牧,刘鑫之心昭然若揭,张将军所言有理,不管州牧是否收留刘备,他攻破荆州后,必会进军益州。”
“州牧此时若对刘备置之不理,任其败亡,日后刘鑫出兵攻益州时,州牧就少了一个助力,届时对我军不利。还请州牧立即出兵,引刘备入益州,与其共商大事,共守益州。”
王商在益州名望极高,当年刘璋之父刘焉去世时,正是王商和赵韪共同上表朝廷,拥护刘璋,刘璋才得以顺利地当上了益州牧。所以,刘璋对王商很是尊敬。
王商的话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在场又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收留刘备。这么一来,支持收留刘备的人多了起来。
刘璋一看,又犹豫了,他想了想:“这事太大,我亦一时无法决定,待我思考一两天时间,再做答复。”
众人散去之后,刘璋仍是忧虑,便找来张松。
“子乔,你去过洛阳,你觉得洛阳如何?”
“洛阳乃大汉都城,虽被董卓破坏而毁于一旦,但六七年前,燕王率军南下,重建洛阳,使之恢复昔日风采。如今洛阳民康物阜,犹胜往昔,不愧为汉之国都。”
“我听闻右北平土垠城亦是非常繁华,曾想过去见识一下,只可能路途遥远,恐怕没有机会了。”张松一阵褒扬,让刘璋也感到有些向往。
“比之成都呢?”
“成都?成都不能和洛阳相比!州牧可见过我从洛阳带回来的书?如今成都文人,皆向我借阅,益州虽亦有书籍,但数量极少,洛阳的书籍可谓是琳琅满目,乃文人所羡慕。”
刘璋微微不悦,他想了一下,不再跟张松聊什么洛阳,又问:“今日机伯来访,提出迎刘备入蜀,诸位官员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只是……”
“州牧,刘备此人,不能深信,听闻他投公孙瓒,却在公孙瓒败亡之前,抽身而走。他投徐州陶谦,陶谦病逝,徐州不归其子,反落入刘备手中。”
“他又投刘表,刘表亦病逝,刘琦还在,荆州大事却皆由刘备所掌,岂非怪哉?若引其入益州,他必会搅得益州大乱,甚至颠覆益州,届时州牧如何自处?”
张松担心刘璋真的同意引刘备入蜀,此时单独会面,他只能再进一步劝说。
“可是,若不收留他,他日刘鑫来攻,我又如何抵挡?”
张松摇了摇头:“燕王乃仁德之人,又如何会无故攻打益州?我以为孝直说得对,州牧只需尊奉朝廷即可,燕王必无机可乘。”
刘璋听了,微微点头。可是,所谓的朝廷,不就是刘鑫掌握的吗?
和张松聊了一会儿,刘璋仍然不能解除忧虑。次日,他又想召集手下人,再商讨此事。路上,他碰到了从事王累,他记得王累也是反对收留刘备的。
“拜见州牧。”
“原来是你!”刘璋对王累并没有什么好感,因为王累曾几次言语中顶撞过他。
王累想起昨天的事,却觉得这正好是个劝说的机会。
“州牧,刘备狼子野心,绝不能相信。若州牧引其入蜀,无益于开门揖盗,乃益州之祸也。”
“可是,若不引其入蜀,将来刘鑫来攻,我该如何应对?”
王累没有回答,而是抚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子,想了一下:“难道州牧认为,益州的军力不能挡刘鑫大军吗?”
“不能,否则我何必忧虑,又何必非得借助刘备的实力?”刘璋总算还有自知之明。
王累摇了摇头:“其实不然。”
“哦,你以为我军能抵抗得了刘鑫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