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日吐清光。

仁宗带着文武百官意气风发的走进会谈现场。

周川淇将江陵府龙山书院最大的讲学堂改成了会谈场地,并根据崔容时的要求进行了圆形排位。来人没有前后顺序,到者有位,所有人齐坐一圈,是为公平公正。

仁宗坐于北侧中央,皇室宗亲和大臣们顺次排开,所有人围坐一圈。

仁宗率先开场:“我大越朝建朝不过几十年,正是百废俱兴之际,朕愿征集天下文艺之英于汴京,修撰《开越大典》。朕想此书汇集百家经典,囊括天下所有书籍之精华,涵盖经史子集,全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让其成为古今文献之大成。”

“然因书写乾坤,贯通古今,本末精粗,粲然备列,故崔翰林建议用字为引。字以系事,以事来明理,这样开卷古今之事一览可见。因韵以考字,以字为纲目,就是进最窄的门,行最宽的路。今日聚尔等饱学之士于一室,就是要谈论第一章定为何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今日只有学问研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所有人听后先是震惊,而后陷入沉思,最后便细细簌簌的讨论。

“这是要集所有书之大成,古今之事全部包括,第一章的开篇至关重要。”、“是啊,开书见字,字从何来”、“我们读万卷书也没听过这种书引,着实困难。”

一位年轻人站了起来,“启禀官家,我是琅琊氏王禹。您要修撰的是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此书着成必造福后世千秋,草民愿抛砖引玉,以天字做引。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君子处事之道;天道昭昭,人可欺,心不可欺,讲的是正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讲的是人性洒脱。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是万物的定规。”

近两百人的讲堂响起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天字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仁宗也暗自点头,他是天子,是为尊,天可以为首。

方毅起身说道:“《开越大典》对于读书人来说必是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古人智慧,就能引以为思、引以为戒。草民以为当以学字开篇,《论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第一要务,是振兴大越的必经之路。”

周边几个大臣也频频点头,学的重要毋庸置疑。

仁宗点评:“唯有学才能激发前进动力,有理。”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士说道:“草民以为始字同样重要。《道德经》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说的是做事心态;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说的是万事开头难。《开越大典》必是我大越兴盛之始,也是名扬后世之始。”

陆梓明起身说:“君子有德必有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草民以为德字是行事之道。官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育人先育德,德当为首。”

太子赞同的说道:“选人用人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确实堪为首位。”

陆梓明的一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让仁宗心生欢喜,这个年轻人不错,说话办事逻辑性强,他要关注。

有人提信字,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有人提志字,称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还有人提君字,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时间大堂内众说纷纭,每个提字的人都有人拥护,也有人否定,百人百姓,千人千面,竟谁也说服不了谁。

贤亲王看着混乱的场景,心想你们不是要打消阶级观念嘛,现在可倒好,各抒己见,难争高下,看你们怎么办。

他摇头晃脑的说:“皇兄啊,这人心自不同,花有别样红,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理,但总得有个人论断那。”

太子太傅作为《开越大典》的纂修官复审,此时也有点茫然,“物有万象,哪个观点可能都是冰山一角,实在难以窥一斑而知全貌啊。”

贤亲王看向户部尚书,他立刻心领神会,奏报道:“官家,崔翰林一直筹备文会,想必对《开越大典》的理解要远胜于我们,不知......”

他这就是戴高帽,准备难为人。

此时最难的一棒交给了崔容时,不少大臣怀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会。年轻人什么事都想挑大梁,今天面对大越朝的文坛巨匠,倘若他不能以德服人,以后他崔容时再想主张什么,想必也没人会听。

仁宗也是听的左右摇摆,每个人说的好像都对,却也都不对,总有一种缺失感。

“崔翰林,诸位大臣都认可你的学识,不如你也讲讲?”

整个大殿听到仁宗发话瞬间安静,他们左顾右盼,崔翰林是谁?

有人解释道:“今科状元崔容时不就是崔翰林嘛。”

有人不服气:“状元怎么了,我们里这么多人,先生、学者都有,不一定就比他崔容时差啊。”

还有人故意引导舆论:“听说当朝太尉就是他祖父,这个状元还不知道怎么来的呢。”

大堂里竟然响起此起彼伏的嘲讽声,对于一个被官家钦点的年轻人,他们多少有些不服气。

但他们没有察觉的是,有人在暗中引导他们的情绪,唯恐天下不乱。

崔容时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自己的观点,反而说:“佛语有云:千江千水,千水一月,千佛千面,千面一心,众位心中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答案。但我想问,是谁让我们成为今日的样子,我们共同拥有的又是什么?”

在场的众人陷入沉默,是谁让他们识文断字,是谁让他们成长,他们共同拥有的又是什么?

这种沉默在延长,有些人有了答案,但是他们不想说,仿佛说了就是认可崔容时的观点。

陆梓明起身,郑重作揖,“是师,是老师。”

陈有宾和孙元苑两位先生相视而笑,他们仿佛知道了崔容时要讲什么。

崔容时点头应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学之众也。这世间有一字之师,一世之师,十世之师,百世之师,万世之师,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一本书,但我们一定有师引路,指明方向。”

仁宗听到崔容时的话深受触动,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朕希望这本《开越大典》能够成为万千学子的万世之师,为后人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