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郤氏联合楼氏等家族对荀氏和范氏发动战争,短期内可能分出胜负吗?
没有发生的事情,只能从双方持有的实力去进行分析。
现在看起来,郤氏非常强大,只是又没有强大到可以轻易镇压一切的地步。
郤氏加上楼氏的话,其实不止是一加一等于二,应该是远远大于二。
可是有一个事实,除非郤氏联合楼氏之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灭掉荀氏和范氏,要不然战争每拖一天的时间,双方的损失绝对更大。
晋国自从一众公族突然间对赵氏发起灭族行动之后,其实各个家族就开始防备某个或某些家族悄然展开大规模行动,怕的就是像赵氏那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偷袭成功。
不要忘记一点,晋国虽然早就有卿位家族的存在,但是卿族在晋国出现的概念并不到二十年。
在现如今,四个卿位家族……,忘了祁氏,有鉴于祁氏太弱,不算也行。
总之,晋国的郤氏、楼氏、范氏、荀氏相加起来,占晋国的总实力约是六到七成,还有四到三成的实力属于公族以及其他中小家族。
先不提国外势力,郤氏联合楼氏攻打旬氏和范氏,有没有可能让某个老六趁机崛起呢?
要是卿位家族的内战打个七八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只能说让某个家族渔翁得利的几率就越大。这一点绝对不能不防。
“没有可能短期内速胜!”楼令思考了一番,得出这个结论。
荀氏和范氏本身就很警惕郤氏,一旦郤氏有所动作就会被两个家族看在眼里。
哪怕是爆发国战,郤氏进行正常的征召,一样会被荀氏或范氏紧盯着,他们每一次都进行必要的提防准备。
那样一来,郤氏无法悄悄地将军队开拔到荀氏和范氏重要的封地边沿,更别说发起突然间的偷袭了。
无法偷袭成功,以荀氏和范氏的体量,哪怕郤氏联合楼氏等家族,等于是两个庞大集团进入战争状态,怎么可能不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呢?
任何一场无法速胜的战争,谁都要承受该有的代价。
进行内战的话,交战的时间越长,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得更为严重。这是战争爆发在本国,破坏的是自家的坛坛罐罐,打赢了都无法谋求赔偿。
历史上,中行氏和范氏发动叛乱,晋国打了七八年的内战,结果就是让如日中天的晋国实力大损,搞到连新近崛起的吴国都敢挑战晋国的霸权了。
在当时,齐国都抓住机会一度逼近“新田”,要不是赵氏死扛住范氏和中行氏的主力,智氏和韩氏击退齐军,晋国可就面临灭国的危险了。
春秋时代,都城被攻破就是默认亡国,这一点在楚国都城被吴军攻破后,哪怕楚国还有很广阔的疆域,世人却是认为楚国已经亡国,可以看得出来。
“真的爆发内战,楚国势必重新抬头,再因为没有余力镇压中原,齐国也一定会趁机得到极大的壮大。这样一搞,晋国不再是当世独一档的超级强国,届时要同时面对缓过气来的楚国,以及抓住机会壮大起来的齐国。”楼令这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当然了,楼令也会从家族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可以成功将荀氏和范氏灭掉,事后我家当然会得到好处,只不过一定是郤氏吃下大部分。仅是这一点,其实对我家就是会构成最大的威胁。”
哪有永远友好的两个家族呢?
等晋国内部只有郤氏和楼氏两个超级家族,双方必然会因为利益而产生摩擦,再逐渐走向对立。
搞到最后的话,超大机率不是郤氏和楼氏瓜分晋国再分别立国,只会是郤氏或楼氏尝试吞并掉对方,随后完成对晋国公室的取代。
是的,最为有可能的事情就是郤氏和楼氏相斗,争取将对方彻底吞掉。
那就是两强并立的结果。
为什么会那样?因为两个强大的势力同在一个框架之内,他们必然视对方为最大的敌人,很难将目光转移到对方之外的势力身上,哪怕转移目光也是想着拉拢,不是分出力量去寻求吞并。
之所以是那样子,纯粹就是对立的双方,他们谁也无法判断攻打第三方的行动能不能顺利,更加担忧一旦开战陷进去,会给同等实力的对手有机会击败自己。
两强对峙,结果有一方对第三方下手,类似的例子有许多,无一例外在下场方面都不好。
一般不是两强的一方抓住机会亲自下场击败,便是其中一方资助第三方给对手实施放血。
楼令当然认为自家有笑到最后的可能性,概率方面还显得极大。这是因为楼氏有太多的创新,可以弥补封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对郤氏的劣势。
有一个现实却是一定不能忽视,那便是各国会站在旁边,眼睁睁看着晋国内部打生打死而不进行干涉吗?
“列国不干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楼令很清楚这个事实。
周王室为什么搞成现在那副样子,以为只是各种戎在跟周王室过不去,最终搞得周王室被迫东迁吗?并不是的。
应该说,西周时期的各诸侯没少给周王室添堵,乃至于某些诸侯要对周王室变得衰弱承担最大的责任。
干涉他国内政这种事情,春秋时期有实力的国家很喜欢干。
作为第一任霸主的齐国,几位公子相争,闹到打内战,有着很多诸侯的身影。
崛起的秦国,秦穆公就两次干预晋国内政,只是他最后玩脱了,遭到晋襄公的背信弃义。
以往晋国爆发内乱,纯粹就是平定的时间太快,或是某一方过于强大,没给列国干涉的机会。
真要是郤氏、楼氏跟荀氏、范氏打起来,以四个家族的体量,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分出胜负。
所以了,楼令更倾向于当前的格局。
也就是郤氏一家独大,由郤氏镇压荀氏和范氏,楼氏借力郤氏完成楼令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这多少算是三足鼎立,也是架构最好的格局。
在这种格局之下维持斗而不乱,楼令再引导着向外进行扩张,可以是能够兼并多少国家就实施兼并,也能够是完成晋君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主要是在这个看重家族底蕴的时代,我家崛起的时间太短,一旦晋国不复存在,相关的劣势一下就要显露出来了。”楼令当然有想过楼氏某天参与分裂晋国的事情,只是一定不能是在自己这一代人发生,甚至不能是在楼小白那一代人进行。
当前所谓看重家族底蕴,不止是看这个家族的实力到底强不强大,还包含有没有悠久的历史。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经营更广的人脉。
与此同时,一个家族的历史足够悠久,代表着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数量众多,其余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习惯了该家族的统治。
深度认同感这种认知,真的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养起来。
因此,好多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强大的时候看不到各种问题。等呈现颓势之后再去看,无数有条件的人看到情况不对,他们会纷纷转移资产,随时随地准备跑路。
同样的道理,对国家有着深度认同感的人,他们面对再艰难的环境,他们所想的是怎么去奋斗和改变,以及愿意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反面的例子自然也有,例如有明一朝的统治崩溃,太多的藩王就是扯了后腿。
可是,统治崩溃的明朝王,也有藩王试图力挽狂澜,南明给明王朝续了十八年的命。
如果不是南明有太多的奇葩货色,有没有可能重演南宋的格局呢?不能说完全没有那个可能性。
楼氏现在欠缺的就是足够多有血缘关系的族人,并且没有在楼氏治下生活了数代人的臣民。
这样的楼氏看似不弱,其实很难在遭遇困境进行坚持。
历史悠久的赵氏,他们面临家族高层被一锅端的情况下,各处封地还是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乃至于黎庶愿意为了保卫赵氏而牺牲。
先氏、栾氏、韩氏等等家族,他们在高层全数被杀的情况下,一样抵抗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就是经营久了培养的忠诚度,期间要是有强人站出来,不能说完全没有保全家族的那种可能。
代表例子就是赵氏经营了人脉,使得赵武可以再次复立赵氏,乃至于成功让赵氏恢复辉煌,直至站在主导地位完成对晋国的瓜分。
当前的晋国如日中天,眼见着形势一片大好,大病初愈的郤锜却是搞了那么一出,直接搞得楼令头都大了。
在郤锜向楼令展示自己意图后的几天,楼令没有离开主大营。
楼令待在军帐内好几天,主要思考怎么来说服中行偃和士匄,拿出什么样的利益才可以让他们同意郤锜关于卿位的调换。
几天想来下,只能说楼令有了初步的构思。
“范氏不止想解决掉狄人,他们还想着瓜分郑国,可以让郤氏少占一些土地;荀氏缺乏扩张的方向,我可以承诺将在郑国得到的土地划分给予荀氏。”楼令知道这样做会显得楼氏很吃亏,可是他也没有在郑国获得封地的想法啊。
楼令要是真的那样做的话,还需要将那些投奔的郑国贵族考虑进去。
让那些贵族搬迁会是楼氏最为有利的事情,只是他们一定不会答应。
真的要那样,楼令也不可能说服那些贵族真心诚意依附荀氏,相反要学习大英的搅屎棍技能,没事都要搞出事情,埋下那些贵族与荀氏不可化解的矛盾。
别觉得楼令脏,妻子的娘家都算计。这纯粹就是格局到了那种地步,必须采取的必要行动。
“大舅哥一直想要获得自主权,我是时候该悄悄帮忙了。”楼令想到了这一件事情。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并不是楼令非要去干涉荀氏的内部事务,帮助智罃达成想要的目标而已。
当然,自是存在可以让楼氏获利的地方,何尝不是在为晋国考虑呢?
发生分裂的荀氏,减少了他们主动搞事的概率,也让想要当渔翁的中行偃陷入焦头烂额的困境,少干涉楼令推动晋国对列国实施兼并或完成对周王室的取代。
从壮大晋国和取代周王室的角度来看,受伤的只有一个想当老六的中行氏,增加一个愿意配合的智氏,能够说楼令不是在干正事吗?
后面,楼令找到郤锜将想怎么跟荀氏和范氏进行利益交换说出来。
“我可以少拿,你完全不拿就不对了。”郤锜听到楼令要将会分配到的土地全部拿来作为交换,讲了这么一句话。
郤锜很正经地说道:“如果旬氏和范氏的胃口太大,可以多占取郑国的城池。”
凭什么让自己人吃亏?
这个亏,郑国来付出就好了。
楼令想了想,心说:“也对啊……”
完全就是楼令被突然的这一出搞得头快裂开,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很多人遭遇困境,思维确实会变得固定,只在那个框架里面绕圈圈,很难跳出框架之外。
能够跳出框架来解决困境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干了一番事业,乃至于成为一代伟人。
郤锜算是旁观者清。
楼令则是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
“你找中军佐说过了吗?”郤锜问道。
“暂时还没有。”楼令先回答,再说道:“当前正在国战,最好等这一次国战分出胜负,处理好相关的后续,再找荀氏之主和范氏之主商议。”
郤锜认同这一个观点。
地位到了郤锜的高度,再加上他所接受的教育,怎么可能没有大局观。
事实上,自从旬林父开始,好几代的晋国中军将已经没有大局观,更多是盯着怎么废公肥私上面。
轮到郤锜就任中军将,反倒是显得更为合格。
要说有什么不对劲的话,只能说郤锜无论遭遇什么,第一反应就是维持强硬态度了。
楼令见郤锜认同,再一次大大松了口气。
爆发国战期间,最为忌讳的就是内部出现问题。
如果现在就去向荀氏之主和范氏之主讲那些事情,他们绝对不敢再在国战中拼命,一下子就会让晋国失去两大主力,甚至有可能直接爆发内乱。
“可以的话,回调大军去郑国,展开新一轮的行动。”郤锜说道。
这是鉴于不让楼氏吃亏,要占取郑国更多的城池。
当大哥的那么仗义,楼令就更加要谨慎了。
他们与楚军的交锋,暂时没有哪一方获得绝对的优势,从主战场抽调兵力明显不合适。
楼令说道:“只要在‘杨梁’这一边的交战取胜,想怎么收拾郑国都行。”
郤锜盯着楼令看了几个呼吸的时间,说道:“知道老夫为什么信任你了吗?”
楼令没有回答。
“正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郤锜自己讲出答案。
在当前讲什么为国牺牲,绝大多数贵族会觉得讲那句话的人脑子有病。
集体主义出现在诸夏大地,那是历经百年被蹂躏的历史之后了。
在那之前,无论谁的口号喊得再响亮,基本就只是喊口号而已。
很碰巧的事情是,郤锜当上中军将之后,成了一个愿意为了国家牺牲家族利益的人。他看到的楼令也是那样的人,认为彼此的思想境界接近,有更多的认同感。
当然了,郤锜和楼令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出牺牲之后,国家一定要做出补偿。
那很符合时代特性。
论事实,愿意先牺牲家族利益,事后再寻求弥补,能够评价不合理吗?
楼令确认郤锜不会找中行偃或士匄提前摊牌,聊了一些相关的细节,话题转为当前的战事。
关于这一场战事,它本身就是楼令一力引导成当前的态势。
进行交战的过程该是怎么样的进程,需要达成哪一些目标,没有人比楼令更加清楚。
楼令借着这一次机会向郤锜重新强调,搞到郤锜变得不耐烦才停下念叨。
“我需要返回侧翼。”楼令说道。
郤锜被楼令一个话题反复强调搞得脑子快炸掉,立刻说道:“老夫就不送了。”
要回去侧翼的楼令肯定不是当天就走,他先去拜访晋君周,随后又见了中行偃等一些同僚,隔天才启程出发。
季节重新来到春季,开春之后有一场雨季,楼令当天就是冒雨赶路。
“这边的雨季会下多久?”楼令的问话对象是华元。
而华元会在侧翼,他是过来进行交际,跟鲁国、杞国、薛国的达官贵人已经喝了好几天。
华元答道:“普遍会断断续续下十天左右,随后还会隔上十来天再下一次雨。”
“更南边的雨季会比较长吗?”楼令又问。
华元还是没有思考,直接说道:“靠近泓水的区域,雨季是比这边长。”
那一条泓水横跨郑国、宋国、陈国、蔡国、厉国和楚国,是一条很长的大型水系。
其实,当前区分地域,南北是用大河来划分,并不是使用大江去划分。
一般的认知中,大河以北的国家便是北部国家,大河南部的好多国家泛称南部国家。
只不过,大河以南和泓水以北的国家,他们又属于中原的国家。
当前在大江以南的势力不少,自认为诸夏体系的有吴国和越国,其它则是属于百越的势力。
楚国?他们在大江以南只有不大的一块疆域,并且没有多么重视。
那样算起来,被认为是南方的国家,当前便是楚国、宋国、吴国、陈国、越国、蔡国、厉国、胡国等等。
是的,尽管宋国的大半疆域位处中原,他们也被视为南方的一个国家。这里多少是带着一点地域歧视。
宋国所遭遇到的地域歧视,论起来跟现代的俄罗斯差不多。
怎么说呢?就是欧洲那些自诩文明的国家,他们不愿意将俄罗斯视为欧洲的一份子。
楼令问雨季当然不是没有目的。
“晋卿想趁着楚军维持后勤补给线的困难,发动新一轮攻势?”华元觉得自己有资格问这话。
这里所谓的资格,不是宋国有多么强大,更多的是华元交友广阔。
楼令反问:“有什么问题吗?”
华元哪敢说会有什么问题。
“等各国轮换部队抵达,趁机向楚军发动新的攻势,自然是应该的。”华元其实很期待新一轮的大战爆发。
华元见楼令有送客的趋势,赶紧说道:“我们之前想在‘虎牢’集中贸易,碰上了这一次大战,郑国的北部和西部沦陷,郑人恐怕不会允许列国商队通行。”
是有那么一回事。
有相关的共识,只是“虎牢”还没有完全筑好,暂时并未真正施行。
楼令知道华元不是简单讲贸易集中地的事情。
华元是看到晋国的胃口那么大,担心宋国想要的那一部分落到晋国的口袋。
果然,华元进行试探,想要搞清楚晋国会不会将占领的郑国北部和西部进行归还。
“我们正在商议相关的事情,一致的态度就是必须让郑国长教训。”楼令不能直接告诉华元将会发生的事实,更加不能进行否认,只能是态度模糊。
楼令注视着华元,说道:“宋国应该还有余力吧?”
华元意识到什么,赶紧提起精神。
“目前郑国的主力龟缩在‘新郑’周边,宋国想要收复失地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楼令说道。
宋国有余力吗?
他们去年被楚军攻到“商丘”打防御战,南部成了两个阵营大战的战场。
华元问道:“我们能抽调这边的部队吗?”
楼令摇头说道:“你们抽走军队,其他国家会怎么看。”
晋国强制列国的军队不能撤离,最多就是进行轮换。
要是晋国允许宋军撤离主战场,跳脚的国家绝对不会少。
华元一咬牙,说道:“我们会想办法的。”
楼令很希望宋国可以克服困难。
不是楼令有多好心,完全是宋国去收复被郑国占领的失地,可以吸引走相当的郑军,便于晋国接下来对郑国展开军事行动。
这……,其实也算是楼令给郤锜的主张打配合,成全老大哥对保障小弟利益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