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到底是该打还是不打?”

“你们听说了吗?曹国公获救了。”

“这怎么可能,这落入敌人重重包围圈,他是怎么突围的?简直不可思议啊!”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脑海中都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觉。

“你们说是不是那个小子的计谋?”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人也太可怕了。”

“喂,你们一个个都在讨论些啥啊!我们现在主要不应该是讨论如何应对北元人进攻我们的事情吗?我们讨论一个七品小官干什么”

这时一个身穿黄袍头顶皇冠的人在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了出来。

所有人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他,身子一挺,表情严肃,目光也变得犀利了起来。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吧!”太子摆了摆手说道:“诸位爱卿,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回禀殿下,如今北元大军压境,我军损失惨重,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抵御北元人的进攻,请殿下明示。”一名大臣站出来躬身行礼道。

“嗯……”太子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直说。”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但却没有一个人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就在这时,一名将领站出来说道:“启禀殿下,末将以为此时应加强防守,并派遣使者前往北元军营议和,以争取时间。同时,可调动周边军队前来支援。”

“不可!”另一名大臣反驳道:“北元人野心勃勃,岂会轻易接受议和?此举只会让他们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反而会加大攻击力度。”

众人争论不休,意见不一。太子见状,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着对策。

当朱标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的那一刻,朝臣们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因为他们深知这位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他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日后的圣旨,具有无上的权威。

“诸公请起!“朱标不紧不慢地走上台阶,来到龙椅前,然后一屁股稳稳地坐了下去。他的动作优雅而自信,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此刻,他的气势犹如泰山压顶般逼人,那一身散发出的威严和霸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折服。没有人会质疑他是否有资格坐在那张龙椅之上,仿佛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父皇龙体欠安,本宫替父前来主持大局,诸位爱卿有何事启奏尽管畅所欲言。“朱标的声音响彻整个朝堂,清晰而坚定。他的目光扫视着台下的群臣,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他的出现给人一种安定感,仿佛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便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情。“启禀太子殿下,老臣有本启奏。“他恭敬地弯腰行礼,语气诚恳而急切。

“赐座。“朱标微微点头,示意身边的太监搬来一张椅子。兵部尚书感激涕零地谢恩后,小心翼翼地坐下,整理了一下衣襟,准备向太子殿下禀报军情。

“谢殿下。殿下,北元势力在扩廓的带领下日益壮大,收服草原各部残余势力,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对我大明朝俨然已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现如今几十万大军边境压进,边境城池岌岌可危啊殿下,到底要不要派兵增援,还请殿下定夺。”

所有兵部的官员一律符合着,其他少部分的朝臣也一同符合着。

“爱卿是想让孤出兵?”

李尚书站起身表情严肃的说道:“正是。”

“那出多少兵合适呢?”朱标回答道

“殿下,如今北元兵力强盛,我朝需派出至少三十万大军才能与之抗衡!”李尚书斩钉截铁地说道。

众臣纷纷附和,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北元的威胁,若不及时增援,边境城池恐怕难以坚守。

朱标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他明白战争的残酷和代价,但又不能坐视不管。三十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三十万……”朱标喃喃自语,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这个决定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必须慎重考虑。然而,面对北元的威胁,他又不得不做出抉择。

这句话一说完,大殿内立刻喧闹了起来。

“三十万?爱卿,这会不会太多了?”皇帝皱着眉头说道。

“殿下,一点也不多啊!”李尚书连忙回答道。

“孤记得那扩廓总共也就三十万兵马,魏国公已经带出去二十万,曹国公带出去十万,蓝玉将军率领了二十万,总计五十万兵马,你还要三十万?岂不是八十万?”朱标质疑地问道。

朱标此话一出,户部官员立刻站出来喊道:“启禀殿下,户部绝对无法再承担三十万大军的粮饷,李尚书此举分明是想让我大明朝灭亡,微臣要弹劾兵部尚书。他这是故意制造恐慌,扰乱民心。”

“你……”李尚书气得说不出话来。

兵部尚书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跪在地上,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声音颤抖着说道:“殿下,老臣所言句句属实!如果我们继续放任北元人的发展,他们会不断壮大势力,对我大明构成威胁。而我大明历经千辛万苦才夺得的天下,将会拱手让给他人!到那时,战争爆发,必将导致尸横遍野,百姓遭受苦难。我泱泱华夏已经经历过太多的战乱和动荡,实在经不起再次折腾了!”

这时,户部尚书带领的一群官员立刻站出来反驳道:“殿下,如今国内局势尚未稳定,各地仍需大量兵力驻守。若此时调兵出征,恐怕会引发更多问题。况且,北元人虽然有所行动,但并未直接侵犯我国边境。我们应先观察情况,待时机成熟再做决策。”

一时间,朝堂上形成两派意见,双方争论不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