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套养生之所以让他如此重视,就是因为里面的内劲运行法门。
要知道,现在世面上所流传的八段锦除了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呼吸法外,根本就没有内劲运行法门,只有单纯的动作,就真的只能做养生健体之用。
按理来说,《易筋经》还未彻底圆满,苏哲不应该现在就开始练,他本来想的也是等《易筋经》圆满后再来练这套功法的。
但是现在《易筋经》卡在这最后的关头难有寸进,他便想着来练一下这套道家内功,说不定能够触类旁通,
白猴子没有内劲,也没有炁,便只能学招式。
它悟性很高,苏哲先为它演练了几遍,它也不急,一个一个动作的来。
先天内家八段锦的第一式为:双手托天理三焦,与世面上流传的并无太多异处。
所谓三焦,即是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焦为心肺,主气血。
中焦为脾胃,主运化。
下焦则为肝肾膀脱,主人体之精水。
三者互分,却又互倚,一同组成了人体生命的最基本要素。
它是人体之统筹,放在开篇第一式也是有其道理的。
苏哲要教白猴子,所以不曾运行其内劲,只是演练动作。
它悟性很高,最主要的是能够静的下心来,对于苏哲的讲解,它听的非常认真。
苏哲也不是乱教,他虽然不是练八段锦的高手,但是武学到高深处一通百通,最主要的还是对于身体的理解。
他照着练两遍,单单只是动作而言,立马就能够感受到里面对于身体那些部位的锻炼,从而去调整,这样比起单独死练要强很多。
第一式完毕后,苏哲又让它演练,他则在一旁仔细观看,若有不对处再上前指点。
再指点白猴子的途中,苏哲想了想又朝它说道。
“你的身体构造与我们人体大致相似,我教你的也是按照我的身体而来,往后途中你若是练的感觉不对劲,你再来找我。”
白猴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第一式完成后便是第二式,左肝右肺似射雕。
第一式是统筹,是调理整体,那么第二式则开始精细入微。
左肝右肺,说的就是三焦中的上焦,其要闭气拉开双手,就好似挽弓射雕,因此这一式也称为左右开弓似射雕。
其不但要以手臂带动体内的肝肺,更要调理手上的筋脉,以此来更深处的调理气血,不过这就涉及到了内劲运行。
第二式完后便是第三式,是为调理脾胃需单举。
上焦之后再是中焦。
“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式的动作也很简单,一手举掌上伸,另一手化掌下压。
这是分脾胃两气,脾胃居于人体中间处,为脏腑气机升降枢纽。
脾气生则肝肾之气皆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皆降。
同时,脾胃功能正常,则滋养化源充足;
“单举”动作双手上下反向运动,可以调理脾胃气机。
就是一手牵动脾气,另一手牵动胃气。
脾气生则胃气降,反之,胃气升则脾气降。
两者一升一降,不止锻炼了脾胃,还带动体内另外两焦,致使体内理气通和,这一式不可谓不重要。
第三式之后接第四式,这第四式练的却不是下焦,而是直接超出三焦之外。
这式名为,五劳七伤往后瞧。
这一式非常神奇,它是整合了人体的全部。
元朝有个道士,他叫丘处机,对于五劳七伤,他有过解释。
所谓五劳,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虚劳病症,七伤指因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引起的疾病。
如此厉害的五劳七伤,这单单一个动作就能将其免疫,这是为何呢?
这一式主要在往后瞧,这个瞧有很多的讲究。
如果把人体的脊柱比喻成一条大龙,那么颈椎就是龙门,它是头颅连接身体的地方,不可谓不重要。
这里的很多穴位,他们排列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条条的经脉,大名鼎鼎的任督二脉就交汇于此。
这里有一穴位,名为大椎,又有其余数个穴位与它一起排列组合,形成了一条特殊的经脉,是为“通天”。
它是沿着脊椎直入头颅,联通头颅与身体内的气。
就动作来讲,耸动肩膀,扭动颈椎,眼睛往后从上往下瞧,扭到另一边,眼睛就改为从下往上瞧。
就好似带动着身体内的气在流转,同时脚下也要动。
人的脚底为下端之末,气血沉淤之所,要完全调动体内的气,脚掌也要配合做功。
眼睛若是从下往上瞧,则要翘起脚趾,若是从上往下瞧,则要脚趾抓地。
如此锻炼,年深日久,体内上下两气通畅,神清气爽,又怎么会致使身体五劳七伤呢?
此式过后,是为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这一式与前一式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说它包含了前一式在内。
所谓去心火,即是安神定心。
横开双腿,沉身下蹲,双手撑在双膝处,宝相庄严肃穆,好似太祖坐在金銮宝殿内。
上身前倾,内闭一口气,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好似身体在空中画圆,而双腿不动。
在身体绕行途中,扭动颈椎,摇动头颅,身体画大圆,头颅画小圆。
绕行一圈后,上半身在绕行中会自然抬起,一圈完成后,沉腰坐跨,一口气徐徐吐出,这时候你就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那尾椎之上好似真有一条尾巴。
此式过后,便是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这式就回到了三焦中的最后一焦,下焦。
肾主人体之精水,也是先天精气之所在。
而腰则是肾之府,双手上伸,拉动筋骨的同时还能拉开腰部。
这就与我们常说的伸懒腰差不多。
复又双手下压,待压到两侧腋下时,反手穿过,期间要以手指划过腋下的渊腋穴,这个穴位连通背部的膀胱经。
两手反穿之后,顺着这个穴位按摩膀胱经,同时俯身弯腰,双手顺着膀胱经按到腰部即止,又顺着屁股后面的环跳穴,经委中穴到小腿上的承山穴。
从动作来看就是俯身折腰,双手顺着腿部的后方下攀。
期间双腿不能弯曲,这里面有拉伸筋脉韧带的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使体内的气血通畅。
触地之后,双手复又转到前面来,按摩五个脚趾的井穴。
如此复又起身,双臂与双腿都不能弯曲,唯有腰部卷伸。
一俯一仰之间,摩运上下,全身精气尽数汇于腰部命门。
俯身则命门大开,仰身则命门关闭。
关闭时,精气于膀胱经脉中涌入肾脏,大开时,又于命门中涌出,经由膀胱经散入四肢百骸。
如此往复,就可以“滋肾阴、补肾阳、固肾气”。
此式过后,三焦已闭,接下来的一式便是攥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下蹲,聚力气于腰腹,汇精神于双眼,做怒目金刚。
以力带意,以意长力。
此式过后,便来到了八段锦的最后一式,背后七颠百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