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馒头半碗汤是林云悠饭量。林康自然的接过,林云悠手里的剩饭三两口吃下。
一旁看着的梁红英想什么,又闭上了嘴巴。这时候计较那些虚礼做什么。
林云锦想说,被兰姨娘按住。
今日天色不太好,众人吃完。孟义催促快走。
果然,乌云密布。没有地方躲雨,离他们今晚停留的地还要赶上一个时辰。
孟义高喝,“不想淋雨,快点走。”
一群人加快脚步闷头赶路。
林云悠几乎要跑起来。云层越来越厚,天色更暗,几乎看不清路。
官差们举了火把,大声喊,“快走,快点走。”
不用说,每个人都加快脚步。眼看着到了驿站,暴雨下了起来,打在身上、脸上,好疼。林云悠一个受不住,疼的眼泪掉下来。
驿站里的人打开门让众人进去休息。
官差们进入准备好的房间,洗澡换衣。犯人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好在火堆能烤火。
林云悠把包里的棉袄拿出来盖在王丛静身上。王丛静身体本就不好,为护着林栋又淋了雨,担心会生病。
“我不冷,自己披着。”王丛静不愿要。
“祖母,我烤火,不冷。”林云悠坐在她身旁,靠近火堆烤火。
王丛静看着林云悠,又看了不远处的林望,叹息。
见林老太太难过,林云悠下巴搭在老太太的腿上,“祖母别担心,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块,心往一块使。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
孙辈, 不管孙子还是孙女,王丛静都很疼爱,也因此林云悠对王丛静很亲近。
王丛静轻手轻抚林云悠的头,露出慈祥的笑容,“你是个好孩子。”
“祖母,我就不是好孩子吗?”一旁的林康伸过头趴在王丛静手边。
王丛静也摸摸了林康的头,“二郎也是好孩子。”
“曾祖母我也是好孩子。”林栋在一旁脆生生的道。
“对对对,我们栋儿是最好最好的好孩子。”王丛静笑容更大,心中的忧愁消下不少。林家其他人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原本以为这场雨是一时的,却不想连续多日的暴雨,阻断了他们的去路。
一行人在驿站等待雨停,也是难得的休息时间。
雨一停,他们就要恢复日行几十里的艰苦日子。
跑进走廊角落,林云悠和张巧儿脱下斗笠。从怀里拿出药包递给兰姨娘。
王丛静那日淋了雨,夜里,发起烧。
梁红英花大价钱托驿站的烧火婆子帮着抓几副驱寒的药。
兰姨娘接过药,没有砂锅,只能用小铁锅煎药。煎好药,端进屋。梁红英接过药,一勺勺的喂王丛静喝药。
喝完药,王丛静睡下。
看着一脸病容的王丛静,梁红英心里难受。她嫁入林家,王丛静待她一直很好。当娘林望要纳王姨娘,王丛静就一直反对。
无奈王姨娘有了身孕,不得不,纳进来。这些年,王丛静一直压着王姨娘,事事都站在她这边。
梁红英给掖了掖被角,“娘,你一定要好起来。我们一家要齐齐整整的到边疆。”
安静的屋内,一声音冷哼突兀的响起。冷哼的人正是之前想抢水没得成的那一脸刻薄的女人,苗氏。
之前一直赶路不知对方情况。在驿站待着,她的情况也就情楚了。
简单说,就是一个无知老妇人,收受贿赂害得儿子董永被问罪发派边疆。
苗氏却没有一丝的反悔,反而时刻骂着董永妻女婉娘和苗苗,怪她们母女为家里带来灾祸。
董永愚孝不敢反抗母亲。由着妻女被母亲责骂。
犯人中最招人烦的就是苗氏,其次就是董永这个迂腐到让人可怜又可恨的人。
梁红英看都未看她一眼,拿药碗出去。
见无人搭理自己苗氏很不满意,不敢欺负别人,朝着边上孙女下手。
被掐疼的苗苗不敢喊疼,眼泪汪汪的,可怜极了。
一旁的林云悠注意到苗苗被掐,心中不忍,拉起林栋招呼,“苗苗一起去玩。”
苗苗忙起身,跟着林云悠出去。
林云悠带着两个孩子在走廊玩,外面还下着大雨。
走廊下,江秋月在缝衣服。看着不远处玩耍的林栋和苗苗,眼神里透露出慈爱和一丝丝的羡慕,还有一丝的感伤。
“秋月姐。”林云悠走过来,打招呼。
“云悠坐。”江秋月往一边挪挪,给林云悠留位置。
林云悠坐下,注意到江秋月手里在衣服裂口处缝只小狗,圆滚滚真可爱,“秋月姐你绣的真漂亮。”
闻言,江秋月笑容停下了,她宁愿自己的绣活不那么好。
“秋月姐,对不起,我说错话了?”林云悠注意到,赶紧道歉。
江秋月回神,“和你没关系,我只是想到了过去的事。”看着林云悠想知道又怕探听到她伤心事的模样,江秋月有了叙述的欲望。
江秋月的爹,江九昌是名大夫,医术很好,也没有什么迂腐传男不传女的思想。江秋月自幼跟着江九昌学了不习医术。
江秋月九岁那年,江九昌救治一位重病的官家子弟,没救过来。
那家人直接说江九昌是庸医害了他们的儿子,把江九昌送进了大牢,活活打死。
江秋月的娘亲自那后,觉得做什么都不要学医。江秋月却想学医,为父亲翻供。她不相信一心治病救人的爹爹,为害人。
怕女儿出事,江秋月娘亲强硬送她进了绣房做学徒。
江秋月一开是恨娘亲的,后来她听到,她娘亲为给父亲翻案,敲了登闻鼓。
“圣上派人重理此案,还了爹爹清白。我娘敲登闻鼓,被打三十大板,等到我爹清白后,就撑不住走了。”江秋月说到,用食指抹了眼泪。
林云悠赶紧的拿出帕子递上。
江秋月接过帕子擦了眼泪,继续往下说。自那之后,江秋月放下医术,认真的学习刺绣。
江秋月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很快从绣坊脱颖而出,得了东家的赏识。东家把江秋月许给了自家堂侄,刘山。
夫妻二人在绣坊做事。后来东家去世,刘山几位堂兄为绣坊争执不断。
不愿意卷入其中,夫妻二人离开绣坊,开了一家绣铺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