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鹿辞等人的计划是直接飞往有枫霖宗驻地的城镇,在驻地登记一下修士入境信息,在司云界这种登记被称为入关查验,或是验证路引。
外来修士的路引,通常是一块特制的玉符,十二国之间都差不多。
然而拉驽村没有驻点,孤零零的落在兆国的国境边线上,这里黄沙漫天,尘土飞扬。
从空中路过的时候,鹿辞没来由的向下看了一眼,不知为何,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似乎牵引了他一下。
褚星和龙莺这样元婴期的修士,与天道之间有微弱的联系。路过此地时,他们不自觉地放慢了御空飞行的速度。
这一情况也被鹿辞敏锐的注意到了,几人在空中传音商量过后。决定下来看看。
瓶澄将外表变化成了她原先在翠浮酒楼的样子,她用的是《隐仙道法集》中,古代隐仙宗大能传承下来的变身通用术法——一叶隐,和普通的障眼法不同,不仅有外观,也有实体上的变化。
通用术法,指的是对灵根资质等没有要求的术法。
一叶隐在变身的造化上,和化形几乎媲美,但是一直有灵气的消耗,且在这个状态下持术者使用其他术法或者进行战斗,施法速度,战斗力量都会下滑,消耗灵气也会增加。
瓶澄使用了一叶隐后,隐约感知到了鹿辞对她的外表有一丝反感的心意。
“少爷……你讨厌这个样貌吗?”瓶澄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不必在意。”鹿辞并不在乎其他人是什么打扮,但是用讣道之书收服瓶澄作为灵兽之后,瓶澄对他而言,亲近程度肯定是超过“其他人”的。
以前瓶澄在翠浮酒楼做谍子,她的着装打扮带有目的性。现在瓶澄是他的灵兽,可以打扮的素雅干净些。
但是鹿辞从那个时代穿越来,心里并不愿意干涉瓶澄的形象自由。
瓶澄想了想,细细感知鹿辞的心意,停顿了一会,她再一次使用了一叶隐。
灵光闪过,瓶澄身上的风尘感全部消失,原本漂亮却浓妆艳抹的脸上变得干净纯粹,她将发型扎成两个丸子头,舍弃了繁复的发饰。
鲜艳的裙裳也变幻成隐仙宗的黑白道袍,只是背后刺绣的黑字“隐”,替换成了一个“灵”字,好似枕山栖谷、昆山片玉。
瓶澄看上去像不谙世事纯女子,单纯美丽,瓶澄的人形大约一米六左右,比鹿辞要高好多。
心意相通之间,瓶澄感受到鹿辞那边传来一阵满意,她自己也开心极了。
褚星上来拍拍鹿辞,“小师弟,我们去那处村里看看吧。”
所谓游历,并不只是到极端环境下探险,也包括俯瞰红尘俗世,人情世故。
像鹿辞这样有壶北眠岛这样明确目的地的,反而是少数。
更多的修士想要历练之时,走出山门,信步而去,不论前方是山高险阻,还是农事三秋。
——
村落里处处显着荒凉,这种地方,在鹿辞穿越前的那个世界里,大多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村里的青壮年们到富庶的地方发展,供给老家的亲人。
拉驽村这里却令人更加绝望。
凡人落下典籍的地方,一般就是他们终生生活的地方,凡人想要离开这里,必须要有通关路引。
鹿辞去白席城参加募新会的时候,就用过通关路引,只因为是从商路引,差点就让文官拦在了城门外。
通关路引,通常由各地城主府办理,要么就是衙门差事,官员走动,要么就是通商路引,缴纳路税才能发放。
其中的道理简单又霸道。
一个城镇或者村落的经济靠人口带动,在农耕社会,人们对于宏观经济缺乏了解,不过历代的文官记录民事,通过过往经验分析还是得出了结论,人口不能随便流通。
他们猜测也许是青壮年大批出走,导致本地劳动力流失,田地的使用率变低,导致一块地区的人口一旦开始出走,则恶性循环,越来越差。
长此以往,本国将失去这座城镇或者村落的税收,损失它该有的价值。
于是乎,户籍律法就出台了,最早是樱顽颁布的,一经颁布,风靡十二国。
他们从不思考青壮年为何要背井离乡,他们只知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户籍律法出现之后,老百姓还想出走他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商路引,它所需要的税款,是农庄人几辈子都难以赚到的收入。
因为你的出走会导致本地劳动力缺失,所以你必须给本地城主府“赔偿”。多么荒谬可笑的律法?但在这里,却真的实施了。
拉努村和白席城的情况完全不同,虽然同样是和他国接壤的地区,但是地理环境差,要啥啥没有,和朝凌国之间隔了一座大山。
(鹿辞他们靠飞的走直线)
普通跨国商人或者朝廷使臣通常都会绕开大山,选择另一处城镇入境。这导致贸易流通带来的红利也和拉驽村毫无关系。
鹿辞一行人看到了村落里奔跑撒野、零散的六七岁的几个孩童在嬉戏打闹,玩着一个叫做“将军骑马”的游戏,他们的欢笑声,仿佛是拉驽村唯一的活气。
孩子们虽然有活力,但是面黄肌瘦,满身尘土,脸黑乎乎的。
除了孩童,鹿辞也看到这里的其他村民,面色全都发黄,很多人就垂坐在路边,也没有和身边的人交谈的欲望。
他们眼中没有丝毫希望,身形干瘦,衣衫褴褛,连茅城的乞丐,都比他们胖一些。
想必是将食物优先供给了孩子。
鹿辞三人一灵兽,最少都是金丹境界的修为,对于天地气象,地理环境有敏锐的感知力。
拉驽村落的地面有好几处龟裂,土地里没有一点湿气。
今年对于拉驽村来讲,又是个灾年。
恐怕全村人都靠着筇旗国的援助粮过日子,哪怕这种情况,没有通商路引,他们也只能在这里等死。
这就是户籍和路引的另一种“妙用了”,城主府通过通商路引的高额的税收将本地民众囚困于此,灾年也不会出现流民逃荒去都城。
这样一来,当地城主府至少没给庙堂添麻烦,真是“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