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朝廷欲在西北诸省大修官道。”

“须从各地征发民夫......”

西北某个县城,破落的县衙门口。

告示牌上贴着一张崭新的告示。

一个穿着童生服的读书人正在将告示上的东西读给在场的百姓听。

身旁站着的则是几个维持秩序的衙役。

这种苦寒之地,已贫苦到县衙里的差役都不认识几个字的程度了。

平时还能让县衙里的吏员出来帮着念念。

然而此时的一众吏员却在衙门里如临大敌。

只能找来一个童生帮着念一下。

百姓们则是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听这个童生老爷给自己读告示。

听到朝廷准备征发民夫的时候。

人群中顿时传来一阵哗然。

“朝廷 又要征发民夫了!”

“还是要修官道。”

“那官道一年都难得走几回人,哪里有修的必要?”

“咱们地里的活都干不完,还得去修官道。”

“这来年的收成可咋整?”

一时间,一股不满的气息在人群中开始慢慢酝酿。

人群的动静也开始渐渐小了下来。

这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站出来说道:

“周秀才,朝廷好好的为啥又要征发徭役?”

“修路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耽误了来年的收成,这皇粮国税可就交不上了!”

听到这个老者的话,被成为周秀才的人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尴尬之色。

读书几十载,到现在依然是个童生,却被这老者称为秀才。

简直就是在啪啪打脸。

好在周秀才也知道这些人并非是真的要羞辱自己。

于是尴尬之色一闪而没,对这些人解释道:

“朝廷的告示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这次修的官道跟以往不同,是要用水泥修的。”

“修这一次,抵得上过去十年。”

西北诸省,本来降水量就极少。

水利工程还完全没有规划到这里,再加上信息闭塞。

这种小县城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水泥是什么。

但是在听到修一次抵得上过去十年,众人还是忍不住一阵哗然。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江南地方,因为雨水原因,朝廷的官道要年年维护。

否则两年过去官道就荒废了。

其余地方则视情况一年到三年维护一次。

但是最多不能超过三年。

而这一次居然说能够抵得上之前十年。

任谁听都是荒唐的不能再荒唐的话。

“十年?哪里的官道能维持十年?”

“秀才公莫不是在诓我们?”

不等周秀才开口,那几个维持秩序的衙役率先开口说道:

“放肆,这告示上的话是陛下金口玉言,你们这是在质疑陛下的话?”

得益于之前朝廷丈量土地和查处胥吏的原因。

这些差役已经不敢再像过去那么放肆了。

但是该有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听到这些百姓略显放肆的话,当即便站了出来。

“差爷,委实不是我等想作此想。”

“往年维修官道都是在冬天农闲时候才去做的。”

“现在是夏天,正是田里活计忙的时候,这时候修官道,这不是耽误农事吗?”

之前朱雄英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朱元璋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面对朱元璋的疑问,朱雄英也给出了解释。

西北诸省,本身就不算是产粮大省。

耽误也耽误不了多少。

并且路修好之后,江南的粮草还能够更顺利的贩卖到西北去。

解决那里的粮食问题。

至于为什么要选在夏天修路。

因为水泥混凝土是需要时间凝固的。

冬天的时候动不动零下十几度,水泥里的水结成冰。

到时候全成豆腐渣了。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便再没有了异议。

但是对于百姓,这些话却是没法明说的。

因为百姓之所以是百姓,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只能够看到眼前的利益。

想要让他们听话,就需要用眼前的利益来堵住他们的嘴。

等到他们切实体会到朝廷的动作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之后。

不用解释他们就能够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

所以在面对这些百姓的质问的时候。

衙役直接开口说道:

“慌什么,朝廷又不让你们白干。”

“每个征发的民夫,每人每个月有一两的银子。”

“另外朝廷供应一日三餐。”

听到这话,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了更大的骚动。

要知道大明一个中产之家,一年的消耗也不过三十几两银子。

像西北这样的苦寒之地,一年的花费十几两银子就顶天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朱元璋会定下贪污六十两就剥皮实草的刑罚的原因。

因为这六十两银子,就是贫苦地方五户人家一年的花销。

现在朝廷居然说一个人一个月竟然能给到一两银子的工钱。

最重要的还是管三餐。

这就意味着一家出一个民夫,就能够包住整年一家整年的花费。

剩下的全都是自己净赚。

这种 说法着实是太有诱惑力。

甚至都让人觉得有点假。

“大人,此话当真?”

一个人壮着胆子开口问道。

衙役脸上露出一丝嘲弄的说道:

“要不是咱们身上还担着朝廷的差事,咱们都想脱了这身皮。”

“跟你们一起去做这活了。”

“你们还别不信。”

“衙门里的书吏都在里面等着呢。”

“你们进去看看。”

俗话说,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正常人都巴不得离衙门远远的。

谁会没事往衙门里进。

但是这个工钱的数额实在是太诱人了。

已经压过众人对官府的恐惧。

于是人们开始往县衙里面涌去。

当第一个人被人群推进县衙之后。

立刻就看到了自己终生难忘的 景象。

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就堆在那里。

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迷人。

那些书吏们则一个个的坐在那里如临大敌。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银子就已经让人信了三分。

稍稍愣神之后。

立刻有人高声喊道:

“大人,小的家里有三口壮丁!”

“我们都愿意出工!”

一石激起千层浪。

顿时整个衙门里都是此起彼伏的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