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明州地区,红巾军哪怕组织再严密,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仅靠一个师就完全掌控。
那么多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需要清算,不可能消息一点儿也传不出去。
不过,这些麻烦对于王宇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早在刚进驻明州城的时候,王宇就开始以知府的名义,向上级求援:
海盗猖獗,匪患横行,天灾频发,民不聊生,请朝廷速发大兵,不然,明州恐有不忍言之祸!
很可惜,最近一段时间,朝廷收到的各种求援太多了。
国内天灾人祸,边境烽烟四起,大文朝犹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朝廷财力有限,又陷入内斗的漩涡,根本就管不过来!
内忧外患之下,明州的求援连个屁都算不上!
和明州的所谓小打小闹相比,同处江南的摩尼教,才是大文朝真正的心腹大患!
明州就算再乱,也不过才一个州,据说摩尼教那个叫方十三的匪首,已经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官府望风而逃,声势之浩大,已经有了席卷整个江南之势!
更可怕的是,方十三居然竖起了大旗,说要推翻大文朝的统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无有高下的地上天国!
这简直就是杵了皇帝的肋叉子!
皇帝不怕闹土匪,也不怕闹天灾,就怕有人跟他抢位置。
谁要是想抢皇帝的宝座,就是触动了他的逆鳞,哪怕财政再困难,也要想办法灭之!
其实,和红巾军相比,摩尼教的六州五十二县,还要略微逊色那么一点点。
光在齐鲁半岛的京东东路,红巾军就有八个州之多。
不算江南的明州,红巾军在海外还有耽罗岛,高丽半岛和琉球。
若论兵力,十几万装备精良的红巾军,更不是一般的势力能比!
可惜,王宇和方十三的高调不同,讲究的是广积粮,缓称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尽量拖延暴露的时间!
两世为人,王宇知道失败的农民起义不要太多。
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到两千年后的太平天国,真正取得成功的,也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而已。
可见,农民起义想要成功到底有多难。
至于刘邦,一直都有争议,王宇也不知道他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农民起义。
王宇既然想实现阶级跨越,就不可能不借鉴农民起义的经验,这就叫以史为鉴。
不管怎样,反正不能学摩尼教的方十三,那货太高调,估计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王宇派了大量的情报人员,时刻关注着摩尼教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关注着朝廷的动向。
最好的设想,是朝廷和方十三死磕,红巾军趁机拼命发展。
然而,事情没有绝对,万一朝廷发疯,放着方十三不搭理,非要找红巾军的麻烦,王宇也不得不防!
不过,根据情报处送来的情报判断,朝廷应该很快就会有动作,而且打击的是摩尼教,而不是红巾军。
毕竟红巾军现在没有公然造反,更没有打出旗号要推翻大文朝的江山,当地的官吏表面上也都拥护朝廷,一份份奏疏上得那叫一个勤快,对朝廷恭敬得令人发指!
可惜,漂亮话说的一套一套,就是不干实事,每年的税收,连一粒粮食,一文铜钱都没有往上送。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别说王宇还做了那么多掩护,就算什么都不做,仅凭着这么好的态度,朝廷衡量之下,也不应该先动红巾军,而是先打摩尼教。
“大山,地方局势已经稳定了,老百姓也知道了跟着咱们红巾军的好处,你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张大山咔咔直挠头,二哥这是好为人师的毛病犯了,还是想把俺留在明州啊?
“二哥,你该不会是想让我呆在明州,不让我回去了吧?”
王宇瞥了张大山一眼:“你说呢?”
张大山快哭了:“二哥,不要啊,我还想跟在你身边学东西呢,千万不要把我扔在这里不管啊!”
“你小子少得了便宜还卖乖,你就说干不干吧?你要是不干,我让喜河来!”
“别,别啊二哥,既然二哥你吩咐了,我听话就是,郑喜河那小子傻头傻脑的,别再把你交待的事情给办砸喽!”
“少废话,赶紧回答我刚才的问题,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张大山又挠了挠头:“如果是我拿主意,要么就扩张,要么就厉兵秣马,暗中积蓄力量……对了,不管走哪条路,都必须有足够的实力,接下来应该继续招兵买马!”
王宇拍了拍张大山的肩膀:“不错,看来让你坐镇明州是对了。刘冲,抓紧时间,招募两万新兵,其中一万要海军!”
张大山:“……”
张大山也明白,招募新兵的工作,落不到自己这个军事主官头上。
王宇早就说过,招兵和带兵要分开。
带兵的军事主官,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一般不允许私自招兵。
新兵必须通过新兵训练,才能安置到各个战斗部队。
这是红巾军的铁律,没有王宇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违背!
王宇打仗采取的是集团军的方式,每个军事主官,最大的带兵数量就是一个师,一万人左右。
等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时候,才会临时抽几个师组成一个集团军,集团军长由王宇指定。
如果事态紧急,来不及等王宇下令,就由排名靠前的师长临时当指挥官。
比如王宇准备在明州驻扎三个师,张大山虽然是排名靠前的二师长,对其它两个师也没有人事权和财政权,最多就是有监督管辖的权力,如果没有战争,根本就调动不了其它两个师的军队。
当然,红巾军并没有那么死板,真要是遇到了紧急情况,王宇也允许各地的将领随机应变。
以王宇的威望,只要还活着,震住手下一众小子不成问题。
最起码,短时间内不会有人生出异心。
规定这么多,只不过是防患未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