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还有很多行人,但基本见不到摆摊的人,大多数都提着灯笼,很多人家都点着灯,门口也会挂上灯笼,所以路上并不黑,晓山他们一路回到府衙的后门,却发现后门已经落锁,他们无处可去,只能蹲靠在墙边,想着明天等到马金来或者差役,跟他们打招呼,就往棒子庄走。
因为身上有银子,三人只能靠在一起,轮换睡觉,更深露重,巷子里也越来越冷,好在还有包着小风扇的兔子皮,凑合着盖在身上,晓山抱着两个孙女,也不敢睡觉,强撑着让自己打起精神,也不忍心叫莲叶莲蓬起来。
莲蓬心里惦记晓山,只过了一两个时辰,便醒来,让晓山眯眼休息会,晓山本就有些困意,让莲蓬一会就叫醒他,莲蓬看着漆黑的周围,只能抬头看着天空,群星闪烁,煞是好看,莲蓬已经很久没见过这样的星空,仰着头一直看,内心也在想,给能做些什么赚钱。
又过了一会,莲叶也从晓山身边醒来,悄悄的起身,来到莲蓬身边,发现莲蓬在看天空,也抬头向上看,然后又低下头,伸手摸向莲蓬的衣服,试探着那银票还在不在,然后两个姐妹靠在一起,莲叶轻轻把她的小算盘拿出来,拨动算珠,又感觉声音大,于是又收起算盘,空手扒拉着,跟莲蓬一阵耳语。
两个姐妹一直撑到差役来,莲蓬看着这时候,日头已经微微东升,晓山也醒来,差役很是歉疚的看着三人,说是昨日跟着马金来办事,忘记告诉衙役留门。
晓山起身,跟差役交谈,差役看着空空如也的背筐,恭喜晓山全部卖完,晓山顺势说到,他们三人打算一会儿就往棒子庄回,被差役拦下,说是马金来的事情办的很顺利,估计晚上就能启程回去,让晓山他们跟着马车回去,晓山推脱不过,只好答应下来。
差役进了马厩给马添水添草料,让晓山他们在此等候,然后又走出马厩。
晓山几人上了车,又把布袋子解开,跟莲叶数了好几遍,一共一百二十几两银子,还是有很多人听到他们的事情,感叹几句,多付些银子,没想到竟然这么多,晓山数出一百两,拿着出门,让莲叶莲蓬好生在车里待着。
莲叶又掏出小算盘,噼里啪啦的打起来,兴奋的都顾不上喝口水,吃点东西,莲蓬倒是悠哉悠哉的吃起东西来,这次虽然卖出小风扇,但大多数银子,都是好心人多给他们的。
“二姐,你说,咱的三轮车能不能骑到这里?”
这边赚钱的机会还是多,要是有好主意,莲蓬还是想先来这边,她的问题把莲叶说的一愣,莲叶想着家里的三轮车,感觉还是很厉害,于是用力点点头。
虽然莲蓬也感觉可以但是快二百公里的路,要是蹬着过来,两条腿可能都不能要了,莲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没过多久,晓山便回来,把一百两银票给莲叶,让她缝在自己的衣服上,莲叶把这一百两银票也用油纸包好,仔细缝在衣服上,这下子,她不仅要拉着莲蓬,还要看着自己。
莲蓬把刚才的想法说给晓山听,晓山也同意,累点就累点,隔几天来一次,赚了银子,就把铺子租下来,莲蓬想着那抄作业的都能赚钱,那赚钱的法子岂不是多了去。
三人一直等到傍晚,总算又见到三个差役一起回来,手里还提着不少东西,说是现在就能往回走,一人驾车出了府衙的后门,两个人坐在车上跟晓山他们说话。
莲叶莲蓬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景象,一点点在后退,两个人还是很兴奋,走了约莫大半个时辰,终于跟马金来他们的车马车汇合,长锁上车,换下一人去驾车,还叮嘱马金来睡着了,让他稳着点。
“老大哥,你不是要租铺子嘛,这次回县里,就能办呢。”
晓家三人都听得一愣,他们手上的钱哪里够租铺子,更别提还要装修,而且,他们想租五年期的。
长锁说,也是赶巧,知府的友人送了一个小风扇给知府,后来知府从马金来口中听闻晓家的情况,又感到这小风扇是个好东西,算是造福桑梓,于是将那两间风水铺给晓家免费使用两年。
三人听着都不敢置信,晓山激动的握着长锁的手,说以后一定好好办法马县丞,莲叶莲蓬也激动拉着手,莲蓬在想,这也算是造福桑梓嘛?那她一定要多多想些法子!
大家都为晓家感到高兴,晓山没忍住,抱着莲蓬抹了抹眼睛,内心又在感谢九尾狐仙子,回去一定要点香供奉。
莲蓬没想到,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这铺子能免费给他们使用两年,一下子省下不少银子,和莲叶说起悄悄话,想把这样天大的好事,赶快说给家里的人听,听着外面的风声,莲蓬也越来越想家。
几人又说了一阵话,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差役也都开始睡觉,等待着轮换驾车,晓山还是激动的睡不着,拉起两个孙女的手还微微颤抖着,莲叶莲蓬也同样激动,这一趟真是没有白来。
因为差役们要睡觉,马车里的三人也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一直等到第一次轮换的时候,几个人才微微有些困意,莲叶莲蓬去见周公时,晓山还没有睡觉,后来也不知晓山是何时入睡的。
天已经泛起光亮,马车停下来,已经到了县里,晓山带着莲叶莲蓬跟马金来道谢,马金来乐呵呵的,这也是他们县的好事,能在几个县之间扬眉吐气,长锁从县衙里面取出赁契,交给晓山,晓山又对着他们道谢,马金来让差役把他们送回到棒子庄,差役也说用不了多少时候,晓山他们又上了马车,差役还说,他们可能还会因为小风扇涨俸禄呢,还得感谢晓山呢。
马车从县里向棒子庄行驶,路过镇里,又远远的看到棒子庄,不过几天时间,莲蓬就体会到,什么是近乡情更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