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310章 牙牌令解析4(薛宝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0章 牙牌令解析4(薛宝钗)

薛宝钗抽到的牙牌令是:左边是‘长三’。”

宝钗对道:“双双燕子语梁间。”

“长三”就是两个斜的三点组成,象一对斜飞的燕子,因此薛宝钗对“双双燕子。”

出自宋代刘季孙的《题饶州酒务厅屏》,这些诗句表面上是行酒令时随口而出,其实都是作者从古诗里专门挑选出来的,原句是: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大意是: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像是在呢喃低语似的,它们在说什么呢?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

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

这句是站在薛宝钗的角度,她听到了燕子的叫声,他们成双成对的喃喃低语着,但是薛宝钗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要明白这里要表达什么,对燕子的理解就很重要了,古人常以双飞的燕子比喻夫妻,所以很多人解读为这是说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夫妻生活。

而在这首诗里,显然诗人是两只燕子以外的第三方,她听不懂两只燕子的呢喃细语,所以燕子应该是指黛玉和宝玉,书中曾多次以飞燕比喻林黛玉。

在此之前薛姨妈的酒令里,已经说了满清夺取天下,所以薛宝钗此处应该不会重复了,而是在说夺取天下之后的事情,那就是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窃窃私语,代表满清的薛宝钗听不懂,如果他去问别人,别人反而会因此笑话她,所以她干脆就不管了。

这样看来,这里比喻的其实是黛玉隐射的作者后来写的这本书,相互之间传递,象燕子说悄悄话,满清看不懂,又没法问别人,这才是作者此处引用这首诗的用意。

明白了这点,我们再去看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鸳鸯道:“右边是‘三长’。”

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

这张牌还是一样,“水荇牵风翠带长”出自杜甫的《曲江对雨》,原诗是: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着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安史之乱前,杜甫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盛世大唐一去不返,只留下残垣断壁,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了深沉的悲感与愤慨。

其实薛宝钗的引用这首诗,以诗中战乱过后的衰败之象,比喻的正是她所代表的满清定鼎天下之后,所造成的衰败景象。

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

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

这个九点是上面三点与下面六点组成,如果上面也是六点,那么他拿到的将会是一张天牌,与贾母和黛玉的一样了。

上面只剩下三点,丢了一半,因此说“三山半落青天外。”

原句出自李白所作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原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想要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深层意思,还是来看一下诗的内容:

凤凰花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花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仍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这首诗首先为我们点名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即金陵,这里的金陵就不是书中的金陵省了,就是指南京。

关于这张牙牌,大车轱辘已经解释的非常清楚了,李白的诗是借凤去楼空来说东晋南朝的灭亡,衣冠不存,而作者是借这首诗来暗示他们也是在怀悼故国,因为南朝往事与南明丢失金陵,继而国破家亡的结果几乎一样。

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为何薛宝钗会在此处说“三山半落青天外,”前面说她已经基本占领了江山,怎么会三山半落青天外呢?

原来这里说的是南明抗清将领朱成功与张煌言,于永历十三年,率领大军入长江直逼南京,占领了南京外围的镇江,清军江宁守将告急。

此处的三山,就是指镇江的“金山,北固山,焦山,”它们合称镇江三山。

金鸳鸯代表南京的官员,所以他此处她先向宝钗说“当中三六九点在,”意思是南京还在手里,后面又说:

“凑成‘铁锁练孤舟’。”

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

其实张煌言的水师前后三入长江,清军都毫无办法,为了防止郑成功侵入长江防线,在金山、焦山两岸增设铁索,增派守军,拱卫两岸防线,阻碍明军的舟船,所以说“铁索练孤舟”。

朱成功大军攻破铁索横江之后,清廷大为震惊,不久又传来镇江兵败,三千满洲八旗兵被全歼,明军直逼南京,顺治得知郑成功围攻南京的消息后,感到非常惊慌,甚至一度考虑退回东北关外。

在其母孝庄太后的支持下,顺治帝决定亲征,以挽救江南的局势。

因此这里代表满清的薛宝钗引用了唐伯虎的诗:

芦苇萧萧野渚秋,满蓑风雨独归舟。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借以说明,明军在包围南京的同时,张煌言率兵攻占芜湖,他同时下令分兵四路扼守和州、溧阳、池州、徽州等地。

这样对于清廷来说,南京及周边地区,正是“处处风波处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