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305章 刘姥姥营救巧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母让刘姥姥留下来住几日再回去,就在刘姥姥住进贾府的几天里,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前面在解读刘姥姥和贾母的隐射时,已经说过很多,我们这回再将刘姥姥营救巧姐解释一下。

上回说到平儿劝刘姥姥留下住两日,于是他们几人准备去见贾母。

原文是:

二门口该班的小厮们见了平儿出来,都站起来了,又有两个跑上来,赶着平儿叫“姑娘”。

【庚辰双行夹批:想这一个“姑娘”非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以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此“姑娘”定是“姑姑”“娘娘”之称。每见大家风俗多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娘娘”者。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前照饮食诸项,皆东南西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

这段脂批其实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就是红楼梦中方言的问题,全国各地的读者,似乎都能在书中看到自己家乡的方言,因此就会感觉,作者是不是自己的老乡?

评论区里也经常能看到,说书中有大量某省的方言,作者一定是“我们”这个省的,其实很多地方的特有方言都会出现,大家也不必为自己的家乡争作者了。

脂批明确说了,书中的说话习俗与饮食习惯,是东南西北兼用,也就是全国各地的习俗都会照顾到,不会单单只用某一两个省的。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断定,作者不可能是一个人,更不可能是江宁织造府的落魄书生“曹雪芹,”因为需要了解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那个“曹雪芹”没有这样的条件。

而我们认为此书是多人合作,第一个作者是崇祯第三子,那么巧姐是隐射崇祯的几个儿子,我们就可以说书的作者其实是巧姐。

巧姐是皇子,按此逻辑,他的父亲贾琏应该是隐射帝王,刚好这里又提到了贾琏,我们接着往下看:

平儿问:“又说什么?”那小厮笑道:“这会子也好早晚了,我妈病了,等着我去请大夫。好姑娘,我讨半日假可使的?”

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

【庚辰双行夹批:分明几回没写到贾琏,今忽闲中一语便补得贾琏这边天天热闹,令人却如看见听见一般。所谓不写之写也。刘姥姥眼中耳中又一番识面,奇妙之甚!】

这里又提到贾琏,是写站在刘姥姥的视角看别人提起,就类似于流寇招安后,听别的官员提起皇帝,他是特别忙碌的。

这里提到贾琏应该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提醒读者,巧姐是贾琏的女儿,在破解他们的隐射关系时,需要注意到。

周瑞家的道:“当真的他妈病了,姑娘也替他应着,放了他罢。”

平儿道:“明儿一早来。听着,我还要使你呢,再睡的日头晒着屁股再来!你这一去,带个信儿给旺儿,就说奶奶的话,问着他那剩的利钱。明儿若不交了来,奶奶也不要了,就越性送他使罢。”

【庚辰双行夹批:交代过袭人的话,看他如此说,真比凤姐又甚一层。李纨之语不谬也。不知阿凤何等福得此一人。】那小厮欢天喜地答应去了。

巧姐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占据的篇幅却如此之少,也是很多人不解的一点,这次刘姥姥进贾府板儿与巧姐的接触,就是二人不多的戏份里,透露内容最多的一次。

在第41回写到: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

【庚辰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蒙侧批:伏线千里。】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

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庚辰双行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这句脂批其实已经透露了:巧姐从板儿处得到佛手,暗中透露的是前文通部书的脉络,相信这句话没有人能够解释,因为巧姐与板儿的戏份太少了,无论如何也撑不起通部书的脉络。

我们从背面入手的话,一切的疑问就都不是问题了,可以从刘姥姥与板儿救出巧姐说起。

“缘”,“佛手”,“指迷津者,”都是佛家词汇,脂批这里是用佛家思想来看问题,所以我们还是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去猜测这是暗示巧姐与板儿的姻缘。

佛家说一切红尘的俗世都是苦海,贾府这个豪门大族更是一个黑暗的大苦海,只有跳出这个贾府,皈依佛门,对于巧姐来说才是真正的得救。

皈依佛门者,为信徒通过信仰和修学佛法,找到精神上的依靠,从而在心灵上得到解脱和超度。

柚子与香橼同属,脂批说因与“缘”通,“缘”本意指衣服的边缘,佛教传入以后,“缘”字成为佛家词汇,指人与外界建立某种关系的聚集,是为“缘起”,我们常说的“缘分”,也是从此而来。

崇祯皇帝的儿子,原本是要继承家业,成为统治阶级中地位最高的那批人,按照书中的思想,那就是罪恶的统治者,吃螃蟹最多的人,最终的结局也会是最悲惨的。

而流寇攻入京城,使他们变成了平民,离开了贾府这个大染缸,迷茫而又痛苦的心灵得以超度。

在刘姥姥第一次向王熙凤开口,讨取一些施舍的时候,有一个甲戌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流寇在攻破京城之后,抓住了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说“你杀了我吧!”

李自成看了崇祯几个子女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你无罪,我不杀你。”

后来他又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如同我的儿子一样,不失富贵。”他封太子为宋王,定王改封安定公,永王改封安永公,继续受到恩养,只是让他们不要再掺合政治上的事了。

山海关之战失败以后,李自成命人保护几个皇子一起撤退,有记载太子得以逃脱,可惜最终被舅舅与外公出卖,而永王,定王得以存活,并且其中的定王在护送下完全逃出尘世,遁入空门,在他的筹划下,写出了这本《红楼梦》。

他在与流寇一起逃亡的时候,最终护送他的人将他放了,这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曾经接受过老朱家的救济。

所以才会有“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并且在放他们离开时,给他们“指点了迷津”,这就是脂批所说的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

另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姥姥救巧姐隐喻满清封崇祯的女儿为长平公主。

清军入关之后,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表面上对明朝后裔大加优待,实际暗地里四处搜寻皇室后裔。

公主因为是女流之辈,没有复位的可能,多尔衮因而彰显自己的大度,但是却强行将太子朱慈烺处死。

公主面对自己国家的灭亡,上书顺治帝“九死臣妾,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顺治帝不许,并且还大肆赏赐银钱,命其与周世显成婚。

公主虽然与周世显完婚,但是每日都处在悲痛忧愤之中,终于在成亲一年后,因病逝世。去世的时候,公主还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从这个结局来看,满清对公主所谓的“搭救”,根本就不是什么恩惠,这是一个十足的悲剧。

相反,定王的结局才符合脂批所说,这一系列事情的发生,都可以说一个“巧”字,定王因此出家入佛门,也是由此缘起,所以书中写王熙凤请刘姥姥给巧姐起了这个名字。

巧姐判词“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旁边的【甲戌双行夹批说: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哪得不哭!】

其实已经透露了,巧姐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了国破家亡,才能写出这些令人堕泪的句子,巧姐就是那个经历了家族败亡的作者啊!因此她才能是通部书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