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 第212章 晴雯不给林黛玉开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2章 晴雯不给林黛玉开门

晴雯不给黛玉开门,隐射了什么?

在第二十六回的最后,写的是黛玉要进宝玉的怡红院,但是晴雯不给他开门,要看明白这一段的背面所写,其实只要把角色所指,以及怡红院的位置说明白就可以了。

先看原文:

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

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

正在院内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甲戌侧批:犯宝钗如此写法。】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庚辰眉批:晴雯迁怒是常事耳,写钗、颦二卿身上,与踢袭人之文,令人与何处设想着笔?丁亥夏。畸笏叟。】

【甲戌侧批:指明人则暗写。】

前面先写的是宝钗进入怡红院,晴雯说的是“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畸笏叟的批语提示了我们,晴雯迁怒宝钗这件事,是经常发生的,也就是在此之前,已经有多次了。

明白了薛宝钗代指满清,这句话就非常好理解了,在崇祯年间,满清一共六次入关劫掠,因为他们都是骑兵,所以天然的对明军占有优势。

明军由于骑兵少,军饷不足,战斗力低,无法阻止清军四处抢劫,所以每次清军入关抢劫,都令明朝官员头疼不已。

晴雯代指明朝的部分清流官员,所以晴雯说薛宝钗:“有事没事跑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

这是模拟明朝官员,对于清军入寇的抱怨。

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也并不问是谁,【甲戌侧批:犯黛玉如此写明。】

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甲戌侧批:不知人则明写。】

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

这里的晴雯偏生没听出来黛玉的声音,历来为大家不解,难道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晴雯听不出黛玉的声音吗?

其实这里是另有所指,等我们看懂反面的事,就知道,原来是指晴雯没听懂这是黛玉的意思,把这当成了别的小丫头所说的了。

要明白这一段的背面意思,我们先要明确贾宝玉的隐射,以及怡红院的具体位置。

前面我们说过,宝玉代表大明,那么他所住的怡红院,就是大明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说,大明真正控制的地方,就都是怡红院。

黛玉想进入怡红院,隐含的意思,就是她对于所呆的地方,已经有了离开之意,结合前后文,这里隐写的背面历史,就是崇祯打算南迁的事。

在崇祯十七年一开始,大顺就已经发布诏书要夺取北京了,当时崇祯虽然做了一些应对,但是他和一些大臣已经预感到了此次的危机,会不同于以往。

在之前一年,明朝廷对于入关的清军毫无办法,好在清军不善于攻城,他们才能保住京城,但是大顺军不同,他们在攻打开封,襄阳,西安等大城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攻城能力。

因此,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的同时,他开始私下里与左中允李明睿商议,南迁图存。

因为南方还基本掌握在明朝的手中,所以整个南方,明朝所控制的地方,都可以属于“怡红院”所在。

这就是黛玉想进入怡红院,但是此时却是晚上。

以明朝二百多年的刚烈性格,放弃北京迁都到南京,这就是逃跑,所以是一件不太好说出口的事,就相当于黛玉半夜去找宝玉。

历史上崇祯帝也是如此,他并没有公开说要南迁,而是先同李明睿具体商量,南迁的路线、护卫、饷银和留守事宜,然后让李明睿上疏请示御驾亲征。

他做这些,主要还是为了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好敲开南迁的大门,可惜李明睿的这个提议,立即遭到了清流的反对。特别是左都御史李邦华为首的所谓清流,竟然直接说随他谁来,皇帝自然守社稷。

这就是黛玉敲门,晴雯却没有听出来是她的声音,以为是李明睿自己的提议。

所以这里有段脂批:

【甲戌侧批:想黛玉高声亦不过你我平常说话一样耳,况晴雯素昔浮躁多气之人,如何辨得出?此刻须得批书人唱“大江东去”的喉咙,嚷着“是我林黛玉叫门”方可。又想若开了门,如何有后面很多好字样好文章,看官者意为是否?】

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批语的言外之意,是崇祯帝如果直接高调的表明,自己主张南迁的意思,也许大臣们就同意了,现在他们一致唱高调,主张坚守到底。

后面黛玉说:“是我,还不开吗?”就是后来崇祯表明了,是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们话已经放出来了,此时崇祯再说话时,他们也就不好改口了,所以就坚持之前的说法。

批语中再次提到了,如果开门,将会改变历史走向,那么后面的文章就不是这样的了。

晴雯说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怡红院,其实是不放林黛玉离开北京,到南方的“怡红院”里去!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甲戌侧批:寄食者着眼,况颦儿何等人乎?】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

此处还是说到了崇祯皇帝的天然劣势,也就是他接手大明朝,没有父母兄弟真心帮他,也没有真正有能力,属于他的幕僚团队,他几乎就一直是一个孤家寡人,独自维持这个朝廷。

到了生死关头,也没有人真的在于他的生死,所以崇祯那时的心理是非常无助的,所谓是“站着也不是,回去也不是。”

回去就是等死,站着也没人给他开门,如此情形,真是如作者开篇所说的,复还了事情的本质。

正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

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此后,崇祯皇帝殉国,而宝玉这个“大明,”则逃到了南方,确实是从此以后,就不见面了。

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甲戌侧批:可怜杀!可疼杀!余亦泪下。】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甲戌侧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原来是哭出来的。一笑。】

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这首诗,暗写了在此之后,崇祯皇帝孤独殉国的情形,出绣闺,就是出皇宫,呜咽模拟死时的声音,落花是代指亡国,用鸟惊飞来比喻人们惊慌失措逃离的场景。

那林黛玉正自啼哭,忽听“吱喽”一声,院门开处,不知是那一个出来。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甲戌侧批:每阅此本,掩卷者十有八九,不忍下阅看完,想作者此时泪下如豆矣。】

这个脂批太重要了,脂批为何说作者此时泪下如豆?因为我们前文里判断的,作者是崇祯的三儿子,写自己的父亲如此遭遇,如何能不泪下如豆呢!

【甲戌:此回乃颦儿正文,故借小红许多曲折琐碎之笔作引。】

到这里这回就完了,黛玉葬花就在下一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