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真是一个宝贝
足足过了五分钟,黑星的立体屏幕打开,中心显示出一个圆型的球体,球体极为标准。
就这个加工精度,就不是现在地球科技所能达到的水平,将它放大一万倍,它的轴长和曲面弧度也看不出有什么起伏,都是保持光滑状态。
在它的内部是一些介于液态和凝固态之间的物质,在这种物质的中间又是一个圆球,这个小球直径只有十五厘米,在小球的表面好像有字,但是看不出是什么字,不清晰。
也不知道小球里面有什么,但是那种亲切感就是从这里面传出来的。
张冲志仅凭着体内内炁的运行就可以维持体内各组织需要的能量,他不需呼吸空气,这样的状态现在可以维持14个小时,七个时辰。
由于不需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流,所以体内的热量流失很少,让他在寒冷的环境下比常人可以坚持更大的时间。
他体内的真炁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作用巨大,却神秘莫测。
将山洞内又仔细搜查了一遍,没有再找到什么东西,张冲志分六个地方取了一些岩石土样,让黑星进行了立体扫描。
张冲志从背包中取出一个黑色炭纤维袋子,有保温功能,将脏糊糊的圆球放了进去,就抱着袋子走出山洞。
这可是个宝贝,就连它外面那些黑糊糊的焦碳一样的东西都是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所以他还将原来刮下来的那点残渣也收藏了起来。
在黑星的拖拽下,张冲志和袋子顺利升上地面。
对于两个冰园洞,张冲志也让黑星进行了立体扫描,这对研究南极的气候和地质形成也有着重要价值。
如果让一名专家将这里仔组研究一下,几遍顶刊论文不在话下,在南极搞科研真是太难了,环境太恶劣。
回到冰屋中,看看时间已过去了整五个小时,自己感觉到了疲累,这是张冲志自大战萨拉哇多组织以来,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几乎全程都要有真炁参与,特别在山洞内外的五个小时,全部依靠真炁支撑。
大吃特吃了一顿,足足吃下八斤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这才缓过气来,这是这两年来吃得最多的一次饭。
休息完后,张冲志用预留的冰柱将洞口封堵了有10米深,将包裹圆球的袋子又加了一层保温,将它固定在雪橇上,就戴着雪地护目镜,向着难言岛方向走去。
在山洞中,黑星一直急吼吼想将圆球打开,因为它觉得充入电能后,有可能控制这个物体,却被张冲志制止了。
不过看到圆球电能量枯竭,他让黑星给它充了500度电能量,就停止了。
真要打开它,张冲志必须找一个稳妥的环境,才可以操作,万一出现什么闪失,有可能关系整个地球的安全。
不过凭着自己的第六感,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危害,可是就怕万一。
越来越厚的冰雪,带来了严酷的环境,却也将山谷填平,将断崖变成坦途。
张冲志通过黑星和卫星地图,找到一条穿过横贯山脉的道路,顺利来到山脉另一侧的东南极洲。
沿着罗斯冰源和横贯山脉的交界处,走到罗斯海边,位于东经164度46分,南纬74度54.7分的难言岛。
张冲志这次一个人独自穿越南极,行程超过3000余公里,他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如果传到世界上,会产生轰动效应。
张冲志对这些不感冒,他在外面找了一个雪洞静静地修炼了8天,到4121年1月16日,他才拖拖拉拉地来到难言岛营地。
不然就太没法解释了,他的整个行程从金陵站与车队一起出发,到出现在难言岛共有二十四天,总行程达到四千多公里,这个里程和时间都可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
来到南言岛,张冲志发现白龙号和白龙2号都出现在这里,这也就是新闻上常说的双龙探南极的由来。
当他拖着雪橇来到轩辕国天山科考站营地,让赵延平、杨娜、王世杰几人欣喜若狂。
这二十多天三人的心无比沉重,一直为张冲志揪着心,一个是个人感情,另一方面是上面的压力。
如果张冲志真有什么事,这三人将有不测的后果,现在终于放下心来。
杨娜都高兴地喜极而泣,她上前抱住张冲志,哽咽地说:“我这些天吃不下了,睡不觉,这是我感觉最累的一次南极之行!”
她觉得累是心累,她与船长赵延平私下谈论过,觉得国家对张冲志太过重视了,不就是个获得阿贝尔奖的数学家,对获得过挪贝恩奖的其他人也没有这么重视,真是大惑不解。
船长赵延平也有这种感觉,不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是一个组织的准则,他只是坚守着,只看不说不传,默默守护着。
对于张冲志的回归,只是三人与张冲志吃了一顿多加了几个菜的饭,就过去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张冲志拿出手机,将在南极点的照片和自己在真南极点立国旗的照片与三人进行了分享,三人都感到高兴,也多了不能说的疑惑。
张冲志对自己为三人带来的麻烦表示歉意,并且表示接下来听从他们的指挥,老老实实待在难言岛和船上,做个巧宝宝。
他没有说得到了什么,三人谁都没问!
难言岛如同南极大部分地方一样,风大,有时一连几天。
在无风的日子,张冲志看到了难言岛之美,蓝天、白云、企鹅、海豹、冰川,洁净异常,几天下来,让人觉得自己圣洁了许多。
由于处在南极洲的边缘,难言岛常年有七八级大风,而且还有“下降风”。
南极的下降风是因为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
而覆盖南极大陆中部冰盖形成高原,而越到海边冰川越薄,从中心向边缘,由大陆中心向沿海地区出现了陡坡地形。
变重的冷空气从高处沿斜面急速下滑,而且到了沿海地带,又因地势骤烈下降,让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每日稳定更新4000+,求支持、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