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由哲听完斥候的汇报,对高杰真有点另眼相看了。

到京城下转了一圈,显示外有援兵,坚定了城内军民的守城决心。

打出大明的旗帜,喊出他高杰的旗号。自此之后,他便成了京畿百姓唯一所认同的大明将领。

将来解围,他高杰就是解救万民的英雄。而在解围之前,他高杰的名号也可直接招兵买马。

只要高杰他能够坚持下去,在清军和闯军的夹缝中生存下去,后面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支持他。

毕竟,无论是东虏,还是闯军,都没有完全控制他们所占据的地方。

最重要的,几十万大军聚于京畿,粮草无论何时都是个大问题。他们吃不饱,只能从百姓口中抢吃的。

而在此之前,朱由哲以四两一石的价格从百姓手中收走了不少粮草,京畿百姓本来就没剩多少口粮。

此刻,闯军二十余万,东虏近三十万,还有新的明军不断前去投靠。在京畿这巴掌大的地方,这么多人,要想吃饱,只能靠杀、靠抢。

现在他们还有余粮,所以才能维持安稳,甚至派出官员稳定地方。但等着他们粮草耗尽,北地将彻底变成一座修罗场。

只要他们开始烧,开始抢,那必然引起北地百姓的反抗。而到时候,高杰竖起的那面大明旗帜便会变的极其有用。

那些百姓不会觉得是因为大明放弃北地而使他们陷入绝境的,他们只会看到是闯军和东虏在杀他们,在抢他们。

他们会变的对两方都无比仇视,进而无限怀念大明。

朱由哲推测这些事会在两个月之内发生。

多尔衮应该也是看清楚了这点,这才不断增兵阿济格,让他立即南下。毕竟夺了山东,可以筹粮的地方便多了,而供清军腾转的空间也更大了。

目前,阿济格以下,已有三万八旗兵,加上其他的,不下十万士卒。

一路势如破竹,连下静海、大城、青县等地,甚至把触角深入到了闯军所控制的河间府内。

主力大军已至沧州,而近万前锋,已经杀到距离德州大约五十里的景州。

而阿济格把自己的残忍和疯狂发挥到了极致,连屠数城。

凡敢抵抗者,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即使有些直接归降的,阿济格也以各种理由进行屠戮,而抢劫所得,全部充作军费。

烽火狼烟,片刻不息。

吴志奎在得到唐王朱聿键败退到黄河南岸的消息后,独木难支,正犹豫时,收到了朱大典的来信。

朱大典为山东总督,有调用他的权利。

吴志奎大喜,听令主动放弃大名府,率部向东撤回临清。

朱大典在运河之南,立了两个据点。一个是德州,另一个便是临清。

秦翼明、马进忠两人率兵万余,驻防德州。

朱大典又派出手下部将陈王信率三千兵卒增援临清,和吴志奎一起协助东昌知府凌駉防守临清。

所不同的是,秦翼明,马进忠的万余士卒都是精兵。吴志奎和陈王信在临清的部众虽有近三万,但都是新募之兵。

其他,杨御藩、张家玉、王燮等将率三万之众沿河布防。另有水师三千,乘船沿运河巡防。

更有朱大典引主力大军在后,以便随时增援各处。

当明军放弃运河之北时,在运河南岸故城的近两万闯军却陷入纠结之中。他们没挡住崇祯皇帝顺河南下,此时再渡河进攻已无意义。而留在故城,那将迎来清军的兵锋。

刘良佐和郭升商议之后,主动西撤回了衡水。

运河在,清军无船,德州、临清那边倒是暂时无碍。

除运河之外,还有黄河支流顺平原,陵县,乐陵向东入海。此刻是中夏,黄河水流充足,可供清军过河的地方并不多。

如此布防,至少短时间内,清军攻入山东的可能性很低。

朱由哲抵达曲阜,并在孔胤植的陪同下去孔庙拜祭孔老夫子。碑林竖立,孔家子孙挤了满堂。

孔胤植只五十出头,脸圆耳大,活脱脱的弥勒佛模样。也难为他一路陪着崇祯皇帝,累的气喘吁吁。

终于熬到正午,朱由哲坐下呷了一口茶,“衍圣公,坐吧!”

孔衍植拜谢,瘫坐在椅子上。

朱由哲看着孔衍植,淡淡笑道:“衍圣公,你这身体可不行。得多动动,这样才能长寿。“

孔衍植咧了咧嘴,“谢,谢陛下关怀。我,我身体不好,陛下见谅,见谅。”

朱由哲笑了笑,“小事。”

说着,朱由哲转头看向孔衍植旁边一中年男子,“你就是孔兴燮吧!朝廷送来衍圣公的二品朝服,还合身吧!”

就如孔衍植所说,他身体的确不好。在崇祯十七年他就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向明廷恳请授予自己的长子孔兴燮衍圣公二品朝服。大明礼部在二月份就备好了朝服,并送来了山东。

这算是大明朝廷对孔家最后的恩泽。

但孔衍植挺能熬,熬了四年才死。而这四年,也将他彻底钉在耻辱柱上。

历史上,李自成在四月攻破紫禁城,但远离京城一千一百里外的孔衍植很快就知道了。

在闯军还未到达之前,孔衍植就在衍圣公府供奉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的龙位。并派人送上马匹饷银,跪纳大顺赐下的印信。

但不久后,清军大败闯军,孔衍植又转而投清,写了一本《初进表文》,称六岁的顺治皇帝为“圣帝山河与日月同辉,国祚同乾坤并永”,将自己的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在一年后,顺治皇帝发布剃发令,孔衍植又上了《上剃头稿》,率先在曲阜剃发易服。

后来,有人称孔家“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虽有失偏颇,但放在孔衍植身上,可一点都不算冤枉他。

孔兴燮面色难看,他的父亲孔衍植未死,他哪能轻易穿衍圣公的朝服?天子怎么连这点都不知道?他心中狐疑,但崇祯皇帝发问,他只能回答,“尚好。一切都是家父多虑。他虽身有重病,但只要好好调息,一定会痊愈。”

朱由哲看了孔胤植一眼,“衍圣公必能长寿。孔兴燮,随朕去一下县衙吧!让你父亲好好在家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