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回,魏大人只拿走了一条寿司。

隔壁庞大人接踵而至。

一看宋福生吃的是这个,午休时间说了几句闲话后,只掰走了半条。

而且就这半条,庞大人也不想要来着,还是宋福生主动给的。

说尝尝吧,不要不要的,家里小女非得给做,都尝尝他闺女的手艺。

魏大人回了自己办公室,坐在椅子上看着手里的寿司,“呵”,笑了下。

有种人,总是让别人出乎意料。

因为,这紫菜很贵的啊,他认识。

可你看看宋大人平时穿什么,上下值就是那一套官服,赶着牛车来点卯,连台马车也没有。上任多久了?那屋里什么也没添置,手炉是捡他旧的。

而且不止宋大人,宋大人带来的那几位小子,更是简朴的不行,比他家小厮穿的还差。

就是觉得自个看出来了是真困难。

前一阵,搞的他还问过宋福生:来上任有没有什么难处?比如住房。

毕竟乡下来的嘛,以前就是农户。

人家说有房。

在哪条街上?

“中三道街。”

那是中街后面两条街啊,怎么赁房租了那里?你是不是没打听?那里贵,离这里还远。

宋大人当时:“啊,买之前没想到会来这里。”

听听,买的,还很早就买了,不是当上了“宋大人”之后置办的。

最近几日一起吃了几顿饭,更是让他觉得:这都几月旬啦?菠菜、芹菜、韭黄、辣椒等等,青菜样式比他家里吃的好多了。

宋福生也不知道魏大人在纳闷蔬菜的事,要是知道他一定会说:

自家种的,不值钱,和大户人家花很多钱采购是两码事。

因为我们家夏天和普通农户一样,但是一到冬天就来了劲。

打比方芹菜。

秋天时,我们都留了菜根,家里用木架子培土,别人家屋里摆花,我们家是栽种一排排芹菜,一排排新鲜葱、新鲜菠菜。

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一般人不告诉。村里人也不厌恶,见到了不会过多询问,知道这是挣钱手艺。

今年又没办法大量的种植出去卖,就种些自己吃呗,当练练手了。

魏大人咬了口寿司。

紫菜、米饭、胡萝卜、鸡蛋丝、腊肉。

这米饭咋这么香?

宋福生不知道,要是知道还会告诉魏大人:那是米饭蒸熟后,我闺女又用香油和芝麻拌了拌饭。俺闺女,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很废料费钱。

隔壁办公室的庞大人就更是感慨至深了。

甭管到啥年月,现代古代的,公务员也有穷富之分。

有的公务员有好几套房子,有的公务员要倾全家之力安家到城里,看起来挺光鲜,光宗耀祖,农村亲戚都说出息了,心酸却只有自己知,置办马车都得是咬牙。

庞大人就属于后者,家底很薄。

本以为来个宋大人,应该是比他不足的,越接触越感觉想茬啦。

所以说,不是寿司的事,是细节决定很多东西,通过几顿饭就让宋福生的同僚们感觉:宋大人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空降这事,本来就……呵呵。

结果条件也不差。

和那些刚上任的穷酸的官员是两码事。

——

三层楼的钱庄门口。

钱佩英望着用大石头凿出来的硕大铜钱,对女儿讲:“那银票上写的能兑换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咱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用石头凿出来的,真是巧手,就没有他们不会凿的。

那个铜钱样式上还带着字,是人家的这个钱号。

铜钱不是空心的嘛,人家摆在楼前镇着,像个屏风似的,义重抬金,一看就很郑重。

宋茯苓却在和弟弟米寿对话:“你刚才说啥?咱们要是将银票兑了,他会扣钱?”

“是呀,姑母和姐姐不晓得嘛?”

是啊,不晓得。

在俺们现代那边,存钱是要给我们利息的,我们存个定期,银行不仅给点高息,而且还为了勾搭我们多多存款送豆油大米。

钱佩英纳闷,问钱米寿:“你是咋知道的啊?”

“以前祖父带我去过钱庄,我听来的,那阵我还问过二春……”

“行啦行啦。”二春是米寿以前的小厮,这个话题可不能让他聊,要不然他个小话痨能扯出很远。

钱佩英和宋茯苓对视一眼,又对视一眼。

母女俩被个小孩子嘲笑了,都没有去过钱庄。

再看米寿,小小年纪就逛过,那时候三四岁呀?

“娘,先进去问问吧。”

“对对对。”

进了钱庄,宋茯苓又隔着栏杆稀奇地看人家的桌子。

那桌子不知道是怎么造的。

零钱、铜板、碎银,收上来一划拉就掉进桌子里封上,四周也都是“储蓄柜”,上着锁。

钱庄此时就一个顾客,一名汉子急匆匆取完急匆匆离开。

她们娘三就显得很突兀,不过拘谨谈不上。

宋茯苓和钱佩英是现代灵魂,到啥时候,甭管见谁,骨子里她俩也觉得咱们是平等的,只要对方讲理,就没有什么不敢问不敢说的。

娘俩问:我们要是兑换,是要扣钱吗?

对方一脸那是当然了,给你保管钱,那么容易呢,那还不得收点钱。

母女俩看了眼米寿:这小孩说的果然对。

“要是一千两银票都取出来,扣多少?”

对方认真地扫视一番身穿布衣的娘仨:“扣三十五两银。”

啥?

这么黑呀。

宋茯苓第一反应是:奶,难怪我爹给你银票凑了个整,你当时还这这那那觉得很占便宜,其实没多出啥。

钱佩英听完后就是:难怪古代入室盗窃的多,一般人家谁能有几十两几百两往钱庄存,不划算,难怪都是用大箱子装钱。

宋茯苓急忙又问,那要是换成金子,今日能换吗?

她背九百多两的白银抱不动啊。

米寿在,又不能凭空就给变走,最起码要先倒腾到小红拉的车上。换成金子就好拿了。

然后她听完后,又有了第二反应。

还是在心里对她奶说的话:“我的奶呀,您当时换的金豆子升值啦。”

咋回事呢。

战乱,黄金涨,已经不是以前黄金对白银的比例,那时候是一比十,现在是一比十四。

也就是说,马老太现在要是进城,拿出个小金豆,打比方一两的,就能换出十四两白银。

而当初老太太是用十两白银换一两金。

老太太给自个和小孙女攒的五两五两的小金子,攒了好几个。

钱佩英说:“不行过几天让你奶进趟城。”

那今天?

别换金了,不合适。

这张银票又不吉利,那就掰开,换张新银票:“取五十两银,剩下的你再给我开银票。”

拿五十花花。

白得的。

进城不花钱等于白来。

而这时,对方才知道,这穿着普通的娘仨,问东问西,真有银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