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 > 第264章 造纸和活字印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邺都,皇宫旁,工匠们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这里是刘隽选择建立天书楼的地方,旁边的作坊是造纸和印刷研究的工坊。

翌日清晨,

刘隽早早起身,沐浴焚香后,带着徐庶就来到了工坊。他目光落在角落里准备好的堆积如山的原材料上,今日,他要开启一场全新的造纸尝试。

刘隽俯身,拿起一捆精心挑选的青檀皮,这是造纸的上等原料。他将青檀皮放入大缸,倒入清澈的水,水面没过青檀皮,让其浸泡。

“浸泡是第一步,得让皮料充分吸收水分,变得柔软,后续工序才好进行。” 刘隽轻声自语,眼睛紧紧盯着缸里渐渐被水浸透的青檀皮。

浸泡需要整整三日,让青檀皮变得软烂。

徐庶在一旁学着刘隽做起,随行的匠人也是行动起来。

等时候到了,刘隽让人把皮料从缸中捞出,放入石臼。

他紧握石杵,高高举起,再重重落下,一下又一下,舂捣青檀皮。舂捣过程极为费力,但刘隽常年练武,如此倒是轻松,他眼神专注,手中动作不停。

“这一步得把皮料舂成细腻的泥,纸的质地全靠它。” 刘隽一边舂捣一边讲解,徐庶和匠人们连忙记下。

舂捣完毕,细腻的纤维泥呈现在眼前。

刘隽将其转移到另一个大木槽,加入大量清水,用木棍搅拌,让纤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纸浆悬浮液。

阳光洒在木槽上,悬浮液中漂浮的纤维闪烁着微光,宛如梦幻的星芒。

“接下来是抄纸,这是最考验手艺的环节。”刘隽双手稳稳握住竹帘,轻轻放入木槽,慢慢倾斜、晃动,让竹帘均匀捞取纸浆。他的动作轻柔又精准。

“抄纸讲究手法和力度,轻重不均,纸就会厚薄不一。” 刘隽目不转睛地盯着竹帘,小心翼翼地将其从木槽中提起,一层薄薄的纸浆均匀附着在竹帘上。

抄好的湿纸帘被刘隽小心放置在木板上,用一块布覆盖,再压上另一块木板。随后,他搬来几块大石头,放在木板上,借助石头的重量挤出湿纸中的水分。

“这叫压榨,挤出多余水分,纸张才会紧实。” 刘隽边调整石头位置边说。

经过一段时间压榨,刘隽掀开木板和布,将半干的纸张从竹帘上揭下,贴在平整的火墙上烘干。

火墙温度需控制得恰到好处,太旺纸张易焦,太弱则干燥太慢。刘隽守在火墙旁,不时调整火候,眼睛紧紧盯着纸张的变化。

随着水分逐渐蒸发,纸张慢慢变得干燥、平整,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经过多日努力,一张洁白细腻、光滑坚韧的纸张诞生了。刘隽轻轻拿起成品,眼中激动之色难掩。

徐庶望着刘隽手中的纸张,惊叹道:“主公,你这纸简直巧夺天工!有了这好纸,咱大汉的知识文化,定能更好地流传!”

刘隽微笑着点头回应:“这只是刚开始实验,之后原材料可以换成树皮,麻头,破布,纸张造价会更便宜。”

刘隽心中想道,造纸术传承千年,我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让这伟大发明早一步完成进化。

随后将纸张递给身旁的徐庶:

“元直,如今天下纷争不断,若想让更多人获取知识,打破世家对书籍的垄断,除了这纸张之外我认为须有一种快速复制文字的方法。”

徐庶激动喜色消逝,微微皱眉:“主公,这纸张问世已经极大方便信息的传输,但是文字抄写耗时耗力,快速复制谈何容易?”

刘隽笑而不语,心中却已笃定要将印刷术带到这个时代。

.................

微风轻拂,窗外的树枝上冒出嫩绿新芽,屋内却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

刘隽在桌案前反复踱步,桌上堆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一旁的徐庶则面带疑惑,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元直,今日邀你前来,是想让你见证一项足以改变天下的技艺诞生。” 刘隽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向徐庶。

徐庶拱手道:“主公所言,令庶十分好奇。不知是何种技艺,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刘隽微微一笑,拿起一块精心打磨的小木块,说道:

“此乃活字印刷术。如今抄写书籍耗时耗力,成本极高,知识难以广泛传播。有了这活字印刷术,便可快速、大量地复制书籍。”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愿闻其详。”

刘隽拿起刻刀,在木块上比划着:“首先,需制作活字。我选用质地细密的胶泥,将其制成规格一致的小方块,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

说罢,刘隽便开始动手雕刻。他手法虽不算娴熟,但每一刀都极为专注。刻刀在胶泥上划过,发出细微的声响,碎屑纷纷落下。一个简单的“人”字逐渐成型,可由于用力不均,笔画有些歪扭。

刘隽皱了皱眉,将这块胶泥丢到一旁,重新拿起一块。

徐庶在一旁看着,不禁说道:“主公,这雕刻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技巧。”

刘隽点点头,再次专注于手中的刻刀。这一次,他放慢速度,感受着刻刀与胶泥的接触,控制着力道。不一会儿,一个端正清晰的“人”字出现在眼前。刘隽满意地将其放在一旁,又接着雕刻其他字。

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刘隽完成了第一批常用字的雕刻。这些活字大小一致,笔画清晰。他轻轻吹去上面的碎屑,将它们整齐排列在盘中。

“接下来,便排排版。” 刘隽拿起活字,向徐庶展示。“按照书籍内容,将活字排列在一个特制的铁框内,用松脂、蜡和纸灰等混合制成的黏合剂固定,使其成为一个平整的版面。”

刘隽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排版。他先从开头的文字排起,将一个个活字小心翼翼地放入铁框,调整位置,确保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均匀。遇到需要换行的地方,便仔细地用小木片隔开。

徐庶在一旁帮忙递活字,问道:“主公,这排版确实巧妙,但若是排错了字,该如何是好?”

“这便是活字印刷的精妙之处。” 刘隽笑着回答,“若是排错,只需将错误的活字取下,更换正确的即可,十分便捷。”

很快,一个完整的版面排版完成。刘隽拿起刷子,蘸上调配好的墨汁,均匀地涂抹在活字上。

墨香瞬间弥漫开来,他将一张宣纸轻轻覆盖在版面上,用棕刷轻轻刷拭。待纸张与活字充分接触后,他缓缓揭开纸张。

“元直,快来看!” 刘隽兴奋地喊道。

徐庶凑近一看,宣纸上清晰地印出了一篇文章,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他不禁惊叹道:“主公,此术真乃神技!有了它,书籍的复制将变得轻而易举,文化的传播也将更为迅速。”

刘隽看着印好的纸张,心中满是成就感。“这仅仅是开始,元直。未来,我要让这活字印刷术传遍天下,让更多人能够获取知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隽和工匠们不断改进活字印刷术。他们尝试不同的材料制作活字,优化排版和印刷流程,提高印刷效率和质量。

不久之后,刘隽的领地内出现了许多印刷作坊,大量的书籍被印刷出来,流向市场。

文人墨客们对这种便捷的印刷方式赞不绝口,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书籍,学习知识。

而活字印刷术,也如同星星之火,逐渐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发展轨迹 。

“如此甚好!”刘隽站在天书楼上,看着排列整齐的各类书籍,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