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媒婆去了张老师家里,把事情说给张老师听,张老师对牛项印象很好,认为他一定会有出息,哪知道因为一个地主身份,被迫回家种地了,张老师惋惜地说:“一个人才啊!”媒婆说:“不要惋惜了,现在要做你女婿了,还不好吗?”

张老师笑着说:“牛项是个好孩子,叫他来家里见见面。”

下午,牛晓贵和牛项在地里浇粪,媒婆走过来说: “成了,张老师同意,明天上门。”

牛晓贵说: “真的?你别哄我?”

媒婆说:“没哄你,准备一件新衣服,明天过去。”

牛晓贵特意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牛项到毛集街上买了一套中山装。

牛项穿着中山服,头发洗地干干净净,穿着一双新布鞋,拿着一瓶酒、一块花布,由媒婆陪着,去了张老师家里。

张老师把两人接到屋里,张老师女儿张芸坐在床上,头发梳得整齐油亮,衣服破了一点,倒很干净。张老师老婆原来听说牛项是地主出身,不愿意答应。

但是见到牛项健硕的身材,相貌堂堂,立刻满脸笑意,心里高兴。

牛项把酒和花布往桌上一放,张老师说:

“你们坐,你们坐。”

牛项在凳子上坐下,媒婆说: “张老师,我说的没错吧,牛项是不是可以啊?”牛项又站起来,像学生时代一样,对着张老师说:“张老师好!张伯母好!”

张老师对媒婆说:“你费心了,”又叫牛项坐下。

张芸双手放在腿上,媒人指着她,又指着牛项,她转过去向牛项笑,那笑里有羞涩,有淳朴,牛项也向着她微笑。

张老师老婆对张老师说: “家里养的一只鸡,杀了吧!”

张老师点点头说:“好,一会儿捉了它。”

说了一会儿话,张老师出去抓鸡,抓了好久,没抓到。

张老师老婆对牛项说:“我腿脚不方便,你去帮帮忙。”牛项这才注意张老师老婆一直坐在床上没下来。

牛项走到了屋外帮忙,追了一会儿,把鸡追到了窝里,牛项伸手到窝里把鸡抓了,提出鸡时,牛项见到窝里有蛋,又看到手里的是母鸡,对张老师说:“这只鸡还在下蛋吗?”

张老师说:“正在下蛋,”

牛项说:“老师,我们别吃它了,好不容易养到下蛋,杀鸡取卵不划算。”

张老师有些为难,牛项说:“等它不下蛋,我再来吃了它。”说着牛项把鸡又放了。张老师说:“那今天中午吃什么?”

牛项说:“家里有什么吃什么。没有就少吃一点。”

媒人以为家里要杀鸡吃,结果没杀,吃了玉米混着白面做的馍馍,不高兴。

临走时,张老师对媒婆说:“我好多年不喝酒了,喝不习惯,你把这瓶酒带走吧!”

媒人接过酒,脸上才有笑容。

牛项看看张老师居住房子,屋顶的茅草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说他也走了。

回到家里,牛晓贵问牛项: “觉得怎么样?”

牛项说:“除了不能说话,都挺好的。”

牛晓贵说:“那就定下了?”

牛项点点头。

牛项又说:“张老师家里屋子下雨漏水,要修一下。”

牛晓贵说:“你想怎么修?”

牛项说:“铺上芦苇和茅草,可以多用几年。”

牛晓贵说:“明天就弄。”

第二天,父子两人到集上买了晒干的芦苇和茅草,各一大车。牛项还买了几斤猪肉,和两条七八斤的草鱼,两瓶酒,一袋白面。牛晓贵从村里找了五六个人,一起往张老师家去。

这天是星期天,张老师正在给菜地浇水,看到五、六个人拉着两辆车过来,走在最前面那人,飞快跑过招呼张老师,张老师才看到是牛项。

牛项说道:“张老师,屋顶该修了,东西我拉来了。”

屋顶的茅草张老师早就想换了,只是平时上课没时间,想等着寒假,请人帮忙修一下。

牛晓贵从车上取下白面扛上,带的五六个人,有提着肉的,有拿着酒的,有提着鱼的。

张芸开心极了,她跑到牛项身边,看着牛项,然后拉着牛项的手,牛项握着她的手,拍拍她的手背,指着那群人手里的东西,又指指厨房。

张芸很聪明,立刻去厨房准备做饭。张老师的老婆坐在灶台下烧火。她也没想到牛项做事这样周到,会带着人来给家里修房子,知道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归宿,她对着张芸竖起了大拇指,张芸脸都笑红了。母女俩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

牛项他们把茅草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把芦苇捋顺,使劲扎在一起,又用脚踩平。牛项和另俩人爬到屋顶,先把屋顶烂的茅草掀掉。下面的人就往上扔茅草,递捆好的芦苇。

牛晓贵带来的人都是干惯这活的,手脚麻利。没到中午,屋顶的活就干完了。张芸给他们烧了一锅茶水,冷凉了用碗一个一个端给他们,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村里很多人都走过来看,一个女的说:

“还没结婚,女婿这样卖力干活,好福气啊。”

另一个说:“听说这男的是王郢村那个姓牛的地主家里的人。”

先说话的女说:“你看小伙多俊,干活多麻溜,什么地主不地主的,我有女儿就要这样的,”

牛项从屋顶上下来,张老师对他说:“歇一会。”

牛项擦擦脸上的汗说: “没事,不累。”

张芸给牛项递了一碗水。

中午忙完活,张老师和妻子陪着牛晓贵带来的人喝茶说话。

牛项和张芸在厨房里,牛项蹲在灶台下烧火,张芸做饭炒菜, 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咧嘴笑了,好像很久就熟悉了,一点不扭捏。

吃过午饭,牛晓贵带着人先走了。

牛项没走,把院子杂七杂八的东西拾掇好,这时,已经下午四五点了。

张老师对牛项说: “吃了晚饭再走吧!”

牛项说:“不吃了。”

牛项要走,张芸就送牛项,两人默默地走,张芸一直把牛项送到大路上,牛项让她别送了,张芸摇头,又送了一会,牛项拉着张芸的手,拍拍她手背,叫她回去。

这年的春节,牛项到张老师家里提亲,张老师说: “日子我查过了年初六。”

牛项说:“老师都依你。”

张老师又说:“牛项,你是个好孩子,不是我想让你破费,实在是张芸情况特殊,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娶张芸那天多叫些人来,热闹热闹,也好叫村里人看看。”

牛项说:“好的。”

牛项来娶张芸那天,锣鼓从村里开始敲,一直敲到张老师家,沿途的人过来,牛项就撒糖递烟,大家打听是张老师家里嫁女儿。

张老师在当地教了几十年的书,有出息的学生没几个,但当地上过学的人,都是张老师的学生。这下大家都知道了,大伙说:“到张老师闹闹吧!顺便看看张老师。”

一路上人越跟越多,浩浩荡荡往张老师家里去,有上千人。打鼓敲锣的见到这样威武的队伍,敲锣打鼓更加卖力。

村里人全挤到村口去看,牛项带了三十多个村人,都是新衣服,头发梳的干干净净,个个精神抖擞,牛项穿着中山服,胸口戴了朵大红花。

到了村口,乐队拼尽了力气,双锣敲声震天,大鼓擂得咚咚响,把人耳朵震得嗡嗡的。

一走进村里,牛项身边就跟着俩村里的小伙子,分别拿着一个袋子,里面装满了烟和糖,牛项散烟散糖更勤快,见到男子,不管别人要不要,就往他们手里塞,嘴里连连说: “多谢,多谢。”见到妇女孩子就散糖。一路走过去, 那气派把别家都比下去了。

他们来到张老师家,村人一个个进去看张芸。

张芸精心打扮了一下,紧张地坐在床边。

村人见了张芸,羡慕地说: “我日,牛项真有艳福。新娘子真漂亮!”

后来,好多年里,村里别的姑娘出嫁都以张芸出嫁为榜样,不关心彩礼,她们都说要张芸出嫁时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