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3章 郑氏情报

刘升接过电报细细看了,随即微笑道,“看来郑芝龙还是识时务的。”

这封电报是杨和庆随军电讯组发回来的,所说却是“郑芝龙请准许其弟郑芝豹、其子郑森来南京觐见”之事。

虽然并非郑芝龙亲自来觐见,缺少了些诚意,但其派遣嫡长子来南京,到底是种进一步归顺大崋的表现。

对于这件事,刘升并不怎么意外。

郑家如今最重要的利益在于海洋贸易——主要是往来贩卖大陆、日本、南洋三处地方的货物,其中又以大陆、南洋的贸易量最大。

至于说在掌控东海之后收取海上保护费,虽然每年也能赚不少,但相较于海洋贸易所赚的钱财,仍是小头。

也就是说,海洋贸易才是郑氏集团的利益核心。

故而郑氏集团的很多行为,都是以保护他们的核心利益为主。

若郑氏集团背离控制大陆的最强大势力,比如说大明、大崋,又无法短时间内占据南方数省,那么郑氏集团的核心利益必然受到很大损失。

无论是此前郑芝龙接受明廷招抚,还是如今归顺大崋,皆有此考虑。

但郑芝龙显然仍对大崋保持有一定戒心,所以只是遣郑芝豹、郑森来南京,而非亲自过来。

再考虑到郑氏集团的核心利益,且大崋属汉家势力,不如投降清虏那么令人难接受,其选择进一步归顺大崋,便很好理解了。

待邹润娘拿着殿内秘术所写手谕离开,刘升又对其中一位秘书员道:“把讯风卫、绣衣卫所搜集的关于郑氏的情报都找过来。”

如今的郑芝龙虽然较历史上降清时年轻些许,实岁才三十九,但同样安逸了好几年。

放下电报,刘升道:“致电福建电讯组,准许郑氏之人入京。”

自去年福建易帜归崋后,讯风卫、绣衣卫对郑氏集团的情报搜集不仅没有停下,反而更加频繁了。又因为福建归了大崋,两卫的情报工作也变得更加容易。

这些情报中,刘升所重视的有三类。

至于说历史上郑芝龙降清,除了为形势所迫,或许也有此原因。

人过四十又安逸多年的郑芝龙,最终在闽粤总督职位的诱惑下,选择降清,倒也不难理解。

根据讯风卫情报,郑氏水师在最强大时,拥有大小战船三千多艘,其中仿制西方盖伦船的舰船,或者干脆就是盖伦船的战舰,便有二十余艘!

刘升则一份份的翻阅起来。

没多久,几名秘书员便将一份份关于郑氏的情报档案放在了御案旁边的陈列架上。

其一是郑氏水师实力。

刘升估计,郑芝豹、郑森此来不仅有当人质的意思,还有向大崋朝廷为郑氏集团争取利益的任务。

历史上,清军在攻占南京的次年,便迅速横扫南江南,在郑氏陆上兵败后,于当年九月攻占了福州,不久又疾取兴化、泉州、漳州诸府。

当然,去年大崋北伐成功,连胜清虏,肯定是促使郑芝龙如此快做出此决定的重要因素。

“是。”

这种情况下,郑芝龙要么降清,要么逃遁海上,别无他法。

不过这类战舰大多只装备了一至数门红夷大炮,即便算上其他如红夷炮、弗朗机、将军炮之类的火炮,也不过二三十门,装载超过三十门火炮的舰船极少。

按照西方人的舰船分级,连最低等的轻型战舰都算不上。

当然,即便如此,这种舰船也比中式舰船火力要猛。

因为中式舰船上千年来的发展,就不是以装载大炮为目的的。比如说明末中式舰船中通常吨位较大的福船,一般也就能在船头、船尾各装一门红夷大炮而已。

另外,郑氏水师最规模最大时,拥有汉人、日本人、西洋人、南洋土人、黑人等各类水手、将士共二十余万!

由此可知,郑氏水师虽然跟曾称霸全球的西班牙舰队、荷兰舰队以及正在崛起的英国舰队完全没法比,但确实足以在东亚海上称霸。

不过根据绣衣卫的情报,近几年郑氏集团或许出于“集团”盈亏考虑,一直在精简水师规模。

因此,如今郑氏水师的水手、将士加起来只有十几万,并且是分布在福建、东藩岛、日本、南洋等地,并不是很集中。

至于如今郑氏水师相较于十年前在料罗湾海战中的表现,战力是降低了,还是有所提升,却是暂时无法估测。

刘升推测,多半是不如当年了。

刘升所重视的第二类情报,便是关于东藩岛的。

早期是李旦、颜思齐合伙对东藩岛进行开发——主要是在上面建立据点、货栈,以及开垦农田,种植甘蔗,向土人收购皮毛等东藩岛特产。

后来郑芝龙接收了李、颜二人的部分资产,就包括他们遗留在东藩岛上的据点、田地等。

此后,郑芝龙曾两次向东藩岛大规模移民。

第一次是在天启六年至七年间,闽南大旱,赤地千里,郑芝龙趁机在泉州招抚数万饥民送往东藩岛拓垦。

当时郑芝龙尚未归顺大明,又与福建大海商许心素有过节,虽被明廷视为海盗围剿。结果却被郑芝龙打败福建水师总兵俞咨皋,杀死许心素。

崇祯元年,闽南又是大旱,恰逢郑芝龙被熊文灿招抚,遂在熊文灿的支持下,又在漳州、泉州招纳数万人至东藩岛垦荒。

然而,或许是归顺大明后身份发生了变化,郑芝龙感觉东藩岛对郑氏集团来讲不再那么重要,又或者是大明朝廷不支持,此后他再没有组织移民到东藩岛,甚至准许部分移民迁回大陆。

因此,根据讯风卫、绣衣卫所提供的情报推测,如今东藩岛估计汉人移民不足十万,甚至可能只有六七万人,乃至更少。

至于刘升所重视的第三类情报,却是郑氏集团海上贸易的收入。

或许是因为这方面信息太过机密,无论是讯风卫,还是绣衣卫,都没能搜集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倒是民间有传闻,郑氏每年从海上获利不下千万两。

至于这传闻有几分真实度,就不清楚了。

次日,刘升召来了几位军机大臣,在天心殿商议郑氏相关之事。

李长文道:“臣以为,郑氏既有意进一步归顺,朝廷即便要收其水师,也该缓缓图之。

郑氏称霸东南海疆多年,若其眼下与我大崋为敌,乃至于西夷沆瀣一气,东南数省海疆恐怕都将燃起烽火,难得安宁。”

李邦华道:“臣也以为该缓缓图之。另外,还需对郑氏加以恩典,宽慰其心。”

刘升听得微微点头,想起了历史上郑森在南京入学国子监,拜师钱谦益,以及后来被隆武皇帝赐名“朱成功”之事。

郑森是崇祯十一年的秀才,如今应该还是秀才。

既如此,待其来南京后,倒不如让其如历史上那般,先在南京入学,再为其找个老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