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守恩建议暂缓出兵,郭荣轻轻颔首:“你说得不错,韩令坤突染风寒,派兵北上之事应当暂缓。”
张守恩又提醒道:“陛下,韩令坤留在开封,恐怕会影响到三司对韩伦的审讯。”
“这我当然清楚,可如今也只能让他留在开封了......”郭荣话音未落,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张守恩道:“你去将王朴叫来,此事当与他商量一番。”
但话刚出口,郭荣又后悔了,右手肘撑在御椅上,以手扶额:“就王朴那性子,必然会主张严惩韩令坤,还是莫将他叫来算了。”
对于郭荣超擢提拔禁军中的年轻武将,王朴一向持反对态度。
虽说与赵匡胤、袁彦曾是同僚,但王朴对赵匡胤与袁彦向来没什么好感,甚至还对禁军中诸位年轻武将抱有莫名的敌意。
而这些年轻武将,都是郭荣在登基后提拔的,是郭荣仰仗的重要力量。
看着郭荣纠结的样子,张守恩有些心疼,劝道:“陛下,臣以为,这事就这么揭过去......”
郭荣却突然抬起头,打断道:“不,还是得叫王朴来,这事不知会他这枢密使一声,实在说不过去。”
明知道王朴会说些令人难受且难堪的话,但郭荣还是得将王朴叫来。
或许,这就是兼听则明?
王朴就在皇宫南边的枢密院衙门里当差,很快就来到了偏殿。
按照惯例,殿中又只剩下了郭荣与王朴两人。
果不出郭荣所料,听闻韩令坤突然抱病无法出征后,王朴顿时火起。
“陛下,不能再纵容这帮武将胡作为非了!”王朴义正言辞。
郭荣嘴角泛起苦笑:“文伯,你别动怒,我也知道不能放任,只是暂时还找不到合适人选替代韩令坤。”
“陛下,放任自流只会滋生骄纵,臣以为,不论韩令坤这风寒是如何染上的,都不妨另派武将领兵北上,至少也可让他吃个教训,令他不敢干涉三司对韩伦的审讯。”王朴依然固执己见,坚持要撤掉韩令坤的领兵之职。
“之前让韩令坤领军,只是为了将他调离开封,方便审讯韩伦而已,如今他既然病了,就让他安心在家养病,这领兵的人选还是先不着急吧。”
郭荣虽然和着稀泥,但心中也不自觉地产生了动摇:或许,真的该给韩令坤一个教训?
王朴压根就不吃郭荣这一套,豁然从椅上起身:“韩令坤仗着陛下的恩宠,在淮南就抗旨撤军,如今再度违抗君命,不严惩如何能让军中武将信服?!”
想起韩令坤在淮南的抗旨违命,郭荣意动了,仔细一想,问道:“可若是撤了韩令坤的领军之职,又该以何人代替他?我本打算让张永德领军北上,可他如今正在淮南,难以脱身。”
王朴略一思忖,便有了答案:“陛下,李重进正谋划讨取伪唐的五万援军,若其离间之计能够成功,唐军必然灰飞烟灭,届时陛下便可将张永德调回开封。”
说起来,之前李重进向朝廷征求出兵许可时,王朴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
但在郭荣多次劝说下,王朴最终还是免为其难同意了此事。
到如今,为了说服郭荣惩治韩令坤,王朴竟然已对李重进出兵之事毫无芥蒂。
这倒也不是王朴健忘,而是他这些日子想明白了,要想制衡禁军中的新近崛起的年轻武将派系,唯有依仗李重进。
若是李重进真能在淮南取得一场大胜,那对赵匡胤为首的年轻武将派系绝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正是王朴乐于见到的。
“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李重进在淮南应该已经开始用兵,再有些日子,就能见分晓了。”说罢,郭荣心头莫名一紧,他可是将近十万大军交到了李重进手上,任由李重进调用。
李重进若有什么闪失,周朝可就半截入土了。
“既已全权托付李使相,陛下不妨相信李使相能够大胜而归。”这次,竟然轮到王朴来劝郭荣了。
郭荣轻轻往御椅上一靠,面色数次变幻,终于挤出一抹微笑:“我一向信他,只是这次越想却越是焦急,若是我能亲自坐镇淮南,想来心境会平和不少。”
显德元年郭荣初登基时,契丹与北汉联合大举入侵。
郭荣怡然不惧,坚决领军北上,在高平大胜联军,并携此胜之威彻底掌控大权。
如今淮南战事再次涉及周朝之国运,郭荣却不能亲自坐镇,不能亲自指挥。
国家的命运交由他人掌控,郭荣心中之焦急溢于言表。
不过,也只有与王朴独处时,郭荣才会表露出这种焦急的心境。
王朴却冷静得多,“陛下心情,臣亦感同身受,但往后类似之事不会少,陛下当放平心境,着眼于前。”
统一天下漫长险阻,贵为皇帝郭荣总不能每次大战都亲临战局。
在王朴看来,圣上的心境还不够成熟,尚需调整打磨。
“那就听你的,着眼于前。”
郭荣左手握拳撑住下巴,右手食指与中指有节奏地轻轻叩打着扶手,摆出一个颇为轻松的姿势,问道:“范质昨日上的那份奏折,你意下如何?”
昨日,范质上了封请求重编律令的奏折,郭荣读过后,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把这奏折给了王朴,让王朴帮忙参详。
王朴从袖中掏出了那份奏折:“陛下,范质那封奏折,臣仔细研读了一晚,以为可行,而且应当立刻施行。”
在这封奏折中,范质提出了重编律令的三大理由:
过往四朝十几位皇帝留下的敕令多而繁杂,导致地方官员引用敕令时经常出错,亟需整编;
自唐传承而来的唐律已明显不适应当今社会,需加以增删;
武将勋贵拥有太多特权,导致地方官员难以监管,对社会风气与治安造成了严重损害,需通过律令加以限制。
范质列举的这三条理由都颇得王朴认同,就算郭荣今日不召见,王朴一会也会主动求见,并恳请郭荣同意范质这份奏折。
“我也觉得这律令该整修一番,只是重编律令乃国家大事,我想等韩伦案过去之后再做决断。”郭荣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