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红衫军 > 第380章 丙子胡乱 开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鲜王国自从丰臣秀吉那一次入侵之后,已经数十年没有见过刀兵。

得益于大明的保护,朝鲜的武备松弛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在辽东后金崛起之时,朝鲜军也派过一些援军配合明军一同去围剿,初期朝鲜军也觉得天朝上国牛逼轰轰,结果打了几仗明军一再失败,折腾到了崇祯年辽东都打没了,朝鲜也是因为有东江军的存在,只是与后金签订了合议保持中立。

现在东江军都被折腾垮了,那些残余的队伍都藏在森林或者海岛上自生自灭,别说出来牵制了,每天的粮草和军饷都成大明朝廷头疼的开支。

真可惜了毛文龙浮海卧冰带着辽人百姓熬了这么多年,领着一万人的军饷粮草,干的比辽西军阀们还辛苦工作,牵制后金军使其不能长时间分兵作战,毛文龙一死,后金军直接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可惜可叹。

却说这清军正月里就大兵压境,皇太极率领主力从镇江出,沿着大路向朝鲜进发,一路上都是好路,可以直接抵达朝鲜的义州,所到之处的朝鲜军没有一战之力,纷纷投降。北部的侧翼部队为满蒙联军,由多尔衮和豪格带领从宽甸附近出发,这一带还有一些东江军的残部属于有战斗意志却没有战斗实力的叫花子军队。当初东江军和后金军在此地的森林中打了好些年的游击战,此次豪格队伍也有一次性剿灭这些残余东江军的计划。

皇太极是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把东边这个国家收拾了,以便于以后安心与大明作战。

史称“丙子胡乱”的第二次清鲜战争于崇祯九年的十二月拉开序幕,临清军北上战争的大戏正式开始。

最先得到消息的陈浩南立刻就开始组织新成立的内海船队组织粮草进行转运,前期的这些粮草主要是为了赚钱,因为清军打过来了,那些可怜的朝鲜州府百姓一夜之间成了流民纷纷往南逃窜,狡猾的朝鲜商人趁机囤积粮食售卖,那生意能差了?只要陈浩南的粮草转运过去就能赚取三倍甚至四倍的利润,再想想朝鲜本国的商人怎么卖给自己人也得七到八倍,除了倒霉的朝鲜百姓,整个利益链都在赚钱,至于这些粮食会不会资敌为清军所用,东部参谋部在张元彪决断后,直接就忽略了这一点,即便是临清军不卖粮,山东这边的奸商也是会卖过去,至于清军一贯的作战思想,那也是人杀完粮带走,久不见刀兵的朝鲜境内粮食少不了。

策略定下来,走私粮食就成了大买卖。因为临清军在登莱经营日久,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囤积粮食,这里的粮食大多是刘小秀和刘小楠姐妹从南京海运过来的,价格本来就比登莱二地的粮食便宜,所以这一来二去,赚钱赚得手脚都麻了,每日运回来的银两可以用万计。

陈浩南忙着转运粮食换取钱财的同时,赵大云也是根据东部参谋部的计划,开始了紧急动员,把罗山寨本部的军力集合起来操练,同时征调队伍的文书也通过罗山寨的参谋部下发到了山东东部地区的“土匪军”营地中。

这些分散的临清军编外人员在本来都是苦哈哈的各地山民或者直接就是被抓的壮实战俘,一听说有打仗赚钱的机会纷纷踊跃报名,本着守六战四的原则,精锐的土匪军在拿到开拔银之后,带着自己的装备下山乘坐临清运输公司的马车开始向罗山寨移动。

土匪军的射手会被编成罗山寨低配游骑兵,虽然跟游骑兵一样都是红衣黑帽拿燧发枪,但是出于对临清军本部的荣誉着想,这些人都会编成射击军,虽然这个做法引起了一些“土匪军”老弟兄的不满,却是拗不过张元彪的意思,成军之日起就是天然的要矮一头。

只是这射击军只是暂时整编,待朝鲜之战结束后,射击军还是要回去,所以这些事情随着整编的深入,渐渐也没人再提起。

射击军总人数达到了四千人,其中精锐射手有两千人全部编为燧发枪射手,其作用类似于游骑兵,其余的两千人类似于辅兵却也是精通火铳射击的军士,因为燧发火铳的数量不足,他们使用的还是老式火绳火铳。

四千人在罗山寨集结,然后开始了适应性训练,因为在朝鲜之战计划中还是以防御战为主,运动战还是要交给后续赶来的正牌游骑兵负责,所以他们接受的训练多是防御性的射击训练与行军训练,在完成整训后就开始分批坐上了北去的内海福船往朝鲜出发。

这要是和平时期,这些军队到了朝鲜边境就会被发现然后引起极大地外交争端,但是现在谁顾得上呢?朝鲜北边沦陷,清军后续辅助部队正在忙着劫掠人口和财帛,朝鲜各地官府被搜到就会优先被杀掉或者抓走当奴隶,整个朝鲜的北边都成了无政府混乱局面。

散落在海岛上的东江军在接受了一些粮食后,对于陈浩南的运输船队只有想抢一把的觉悟,后来发现打不过也就想着加入,在得知是要去北边对付建奴,部分小岛上的将领甚至表示愿意出赁军士给陈浩南用,给不给钱无所谓,管饭就行。毕竟岛上太穷苦了,饭都吃不上,持续性的饥荒下,活下去还能打建奴简直就成了这些东江老兵梦寐以求的工作,很多的低级军官都在鼓动着要去朝鲜吃粮。

陈浩南可不敢要这些人,只是给了些粮食和鼓励的话就走了,只留下一个个徒有虚职的总兵、游击们叹息不已。

东江军不是铁板一块,自打孔有德投靠后金以后不断地有人被诱降或者直接当了后金军的奸细,他们久在海岛搞渗透,对于有船队去走私卖粮那是第一时间去汇报给清军主子,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大胆商人的底细,以为就是有些官方背景的商人,所言也多为轻蔑,清军方面对于东江军和登莱水师较为防备,眼见有人送粮食也没啥戒备,卖给朝鲜商人,到最后不还是大清官兵的口粮?

至于登莱官府的举动更加没意思,在接到了朝鲜被入侵的消息后,就是匆匆下了个戒严的命令,不许船只入海,又命令登莱的水师日夜巡视,上报的消息都是些扑风捉影的东西,而京城的大人们也当做看不到,不然怎么办?看到了内阁拿不出主意,不是要被小心眼的皇帝大人拖出去砍了?

反正清军坐船打回来那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所以这些大人们居然和陈浩南的想法一样,就是通过各种关系搞到船只去卖粮食,只要陈浩南钱给到位,登莱的大人才不管这个识时务的小年轻。

运人运量半日抵达朝鲜,通过那边的暗线射击军很快就开始在官道附近的险要位置经营防御工事,这些地点大多是选择在沿海的地域,通过拿出来粮食作为吸引,那些躲藏的朝鲜百姓为了吃饭都成了免费的劳动力,一传十十传百,前来干活的百姓日益增多,在清军接掠过的后方形成了几个小据点,虽然不能够直接威胁到主要官道的清军运输队,但是时机成熟后,不说是截断官道,持续的骚扰还是可以做到。

这次的渗透作战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临清军花钱费力不是来搞正义营救的,是要在关键的时候胁迫朝鲜的大人们拿好处的。对于好处的界定,张元彪下达为上中下三种情况让东部参谋部自己琢磨。

上策为临清军在朝鲜挫败了清军的进攻,保全朝鲜王室,临清军作为朝鲜护国军成为东北的一方势力,把持此地的经济与政治权利,成为太上皇,让清军不敢全力南下。

中策为临清军在朝鲜丙子胡乱取得部分胜利,牵制清军的入侵,胁迫朝鲜王室签订可接受的军费与割地条约,然后临清军在朝鲜沿海山地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和防御战,清军志在速成定然不能久呆,待清军撤退后,与朝鲜王室达成保护协议,只是将朝鲜作为商品销售地和原料采集地使用,对辽东产生牵制。

下策是清军取得朝鲜王室,朝鲜完全投降,临清军在军事作战中无法取得优势,待清军撤走前后,以战养战占领朝鲜重要沿海地区修筑棱堡,气候临清军主力撤回,扶持部分朝鲜本国代理人或者拉些倭寇出来搞搞名义,割据仁川、釜山两处港口进行经济殖民,朝鲜大军讨伐不在话下,朝鲜的新大哥清朝若是派人来征伐,正省的去辽东苦寒之地作战,只要有实力,挂出什么幌子都好说。

至于军事完全失败,朝鲜特殊的地形以及临清军精熟的阵地战打法,在这种有限战争的前提下应该是不存在的,只是最后能捞多少或者赔多少钱,战争的发展到了最后,实现下策也是有把握。至于明廷和朝鲜的外交压力,他们没有军力去干预,就等着吧。

总之,北方打的越乱越有利,张元彪在朝鲜才不会像在临清那样畏首畏尾,除了不能正大光明的打出旗号,这就是一场国战。

射击军一股一千人规模的主力部队带着一千征募民夫,在崇祯十年元月七日抵达了朝鲜北部沿海开始在当地内应的协助下占领海州港口,刚刚经历过清军荼毒的港口满目疮痍,留守的清军和部分汉军水师一触即溃逃向主城区汇报,朝鲜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