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论女子解放与王朝兴衰
“你们连报纸都不知道?”
百姓之中,有人感到惊讶,一副看土鳖的样子。
倒是有明事理的,笑道:“你们这话说的,他们一看就是外地来的,不知道报纸又有什么奇怪的,没有李王爷之前,你们知道啥是报纸吗?”
说着有人拿过来一份新发的报纸,递给一名使者道:“你们看看,这就是报纸,李王爷是谁,上面也有说。”
一众使者和商贾看到这份被称之为报纸的东西,感到十分惊讶。
其实这报纸的印刷质量很低。
都是用蜡板印刷方式印刷出来的。
没办法,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都不适合用来印报纸。
前者不必说,造价太高,雕工也太久,根本不适合报纸。
后者也是一样。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大乾文字的数量铸造一套活字,其造价不提,排版都得排死。
只有七八十年代,乡村教师用来印试卷的蜡板,稍微改造一下,最适合报纸的发行。
既可以重复使用,雕刻也十分方便。
就是质量相当凑合。
但是在这个普遍还用简书,连雕版都还没有出现,纸张也昂贵到死的世界,即使是这样一份报纸也足以震撼第一次见到者一整年。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这么好的纸张,这抄写的都是什么东西,最后居然落在一群愚民手里,暴殄天物啊!”
又问这一份报纸价值几何?
结果回答居然才十几文钱,如果买别人看过的,更是只要几文钱。
这些人再次懵逼了。
十几文钱,甚至几文钱居然还能买到带文字的东西?
然后又看上面的内容,更加觉得震惊。
“皇帝居然真的是女儿身,而且还正大光明的公布出来了……”
“原南宫总管李逸,居然是先帝给皇帝定的未婚夫,之前为了帮皇帝对付权臣,才委曲求全,冒充太监……
数日前,被册封为逸亲王!”
很多人来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查证这个消息的,这其中就包括了那位宁南王派来的使者。
甚至有些商贾也是伪装的,目的也是一样。
可是他们都没想到,这才刚刚进京,都还什么没做,任务就已经完成了。
甚至那一张报纸上透露的信息比这可多多了。
连刚才那些百姓所说的对待草原的方略,居然也就这样明明白白的写在了上面。
这是什么意思?
这些人的任务完成了,还超额。
但是却感觉荒谬,甚至荒诞。
“皇帝难道不明白什么叫做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吗?
这样的军国大事怎么能这样弄得人尽皆知,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他们看不懂这种操作究竟是什么意思,完全突破了他们的认知。
更让他们不懂的是,这样操作,居然没有造成混乱。
京城之内居然一片祥和。
在往下看,发现这报纸上居然还在讨论朝廷即将改制的事。
甚至还有人互相发文就改制之事,在报纸上各执一词的争吵。
众人愈发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荒诞的世界。
一切都似曾相识,却又如此陌生。
再一看那改制的内容,众人之中有有见识的,立刻就发现了这改制的高明与好处。
不过也有人发觉了这制度对自身利益的危害。
有人立刻就想要把这种改制的内容呈给自己背后的主公,而另一部分人则警惕的认为这样的内容决不能让自己的主公看到。
就算要看到,也一定要劝诫阻止,决不能模仿,否则必出大乱。
其实这份报纸上,也有两种意见。
争论的焦点就是,改吏为官。
并且还要把吏的任免,提拔,统统收归朝廷。
支持者认为这可以给吏员上升的通道,同时也可以把吏员规范进朝廷的管辖之内。
同时降低他们和地方豪强的结合。
而反对者核心就只有一条,就是靡费太多,管理成本太高。
还有人说吏乃卑贱之徭役,纳入官体,这是对百官的羞辱。
这样的反对,一众使者都是十分赞同。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地方豪强出身,就算是官员,也不希望自己身边所有人的人都和自己一样,都是朝廷的官。
但是另一方的文章却立刻就把这种理由驳斥的体无完肤。
“所谓靡费,难道吏员不纳入朝廷官制,他们就不用靡费了吗?
表面似乎不用朝廷承担,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变向的把这些靡费转嫁给了百姓罢了。
而且这种转嫁更是无度的。
所谓的徭役不过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罢了,一个掌握了权力的徭役,他不是官是什么?
另外因为这些吏员不受朝廷管束,却又代代相传,因为几乎完全把持地方,朝廷官员在地方,名为官,其实不过是木偶傀儡而已。
你们之所以反对,其实不过就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你们这些官其实屁用都没有而已。”
“荒唐,简直荒唐!”
一众使者面红耳赤,感觉这些话就在骂他们一样。
随即又高兴起来,“看来,这朝廷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他们自己就要乱了!”
再翻一页,又看见一篇文章,题目为《论女子与盛世》。
内容大概就是讲,历代王朝,女子社会地位越高,王朝便越是兴盛。
其中内容也讲的深入浅出。
既讲了各个朝代的女子社会地位对照,也讲了各个朝代的经济对照。
最后总结,因为女子也占天下一半人口,理论上讲她们也占据着天下一半的智慧,与一半的力量。
但因为某些人的自私自利,这一半的力量始终处于被压制状态。
结果就是造成了生产力也被压制,社会整体负担被人为加重。
于是在一个家庭而言,生活必然困苦,在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必然贫乏。
而且往往一个王朝,都是在开国之处,女性生产力相对得到比较多的释放,一旦稍微富足之后,某些人因为某些扭曲的心态,就开始以女子不参与劳动,而被当做玩物为荣,于是王朝便开始走下坡路。
历朝历代,概莫例外。
最后文章署名,居然是——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