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没有人想背黑锅
这话问的就更加直白,更加无礼了。
太后在旁边都忍不住一皱眉,如此质问,简直是毫无尊卑,这哪像是臣子在和皇帝的对话。
而皇帝反应却很平静,淡然的道:“蛮族兵锋虽锐,但久之必疲,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缟素。
而且京畿城高墙厚也不是外州可比。
再加上京城不说军民百万,就是皇族子弟加上外戚子孙也有万人之众,还有官员人等也受朝廷俸禄。世族勋戚,更是世受皇恩,朕相信,一旦蛮族到来如再做各位应该都能以死报国。
我想就算是诸位家老,真到那时怕是也没有脸面苟活吧,不然百年之后有何面目面见太祖太宗于九泉之下?
如此就算以血肉筑城,又岂是师老兵疲的蛮奴能够攻破的?
而只要他一时受阻,以蛮族行军打仗的习惯,断然没有充足的粮草供给,到那时如果蛮族退得快还罢了,若是退的慢,这京畿之地就是他们的埋骨之所。”
“……”
众人听到她这番话,差点没有忍住爆粗口……我可去你大爷的吧,搞了半天你就是打算让我们去送死?
就连几位宿老听了也是眼皮直跳,好家伙,真是好家伙,什么叫没脸面苟活?我们可是皇族家老德高望重,你这意思居然还要我们这一把老骨头去当炮灰?
但是她这话又站在了道德高点,众人一时居然无法反驳。
半晌才有人深吸一口气道:“陛下,臣等世受皇恩,为国效死自然是理所应当,可生死事小,江山社稷事大。
如果吾等皇族,勋戚都死在这里了,那谁还能为陛下保江山社稷呢?”
众人终于换了称呼,不再是一口一个“皇帝”,而改称更具敬意的“陛下”。
其他人一听也都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生死事小,但临时一死报君王,却是腐儒行径,而非谋国之道。
更况且,若是真能守住京畿,打败蛮族还好,要是万一吾等死了,京畿却没守住,那大乾社稷可就真完了。
到那时又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众人纷纷称是。
玉靖心中冷笑……看来这些人果然和李逸料想的一样,就是想要逃跑,但是一个个却不愿承担逃跑的名声。
今日名义上是兴师问罪,但其实却是逼着朕来担当这个逃跑的骂名。
但她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慨然道:“若真是如此,那也是天命!”
“这世上从古至今,王朝兴替,从来就没有万年不灭的江山,昔年大夏皇朝何等兴盛强大,九州诸夏之地尽归一统,但不过千年,也是分崩离析。
然后才有诸夏各国,各建王统,而王朝兴替也未有能承千年天命者。
而今我大乾享国已然数百年,如果真的要在今日亡于外族之手,也是天命使然。
不过纵然是亡国,吾等身为太祖子孙,诸夏血脉,也要让后世子孙知道,我大乾皇族的血性之所在,知道什么叫做天子死社稷!”
众人听他这话,不由得目瞪口呆。
不知道他是假迂腐还是真上头。
有人实在忍无可忍,怒道:“陛下这叫什么话,虽然天命有始终,但是社稷岂能轻弃?更遑论吾等皇族宗亲皆是千金之体,岂能说死就死……唔,臣的意思是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更何况陛下万金之躯呢?”
“是啊是啊,我大乾江山万里,有三十六州府,就算京城破了,难道就不能卷土重来吗?”
玉靖听到这话,心中更是冷笑,但眉头却是一皱,“诸位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要朕弃宗庙和京畿百万子民而逃?”
“呃,这……”
一个逃字,没人敢接话茬了,虽然都是这个心思,但谁也不肯主动承担骂名。
有人忽然道:“不然,还是请外朝相国大人和诸公过来商议商议吧?
想必他们能有章程。”
“对对对。”
众人全都点头同意。
既然皇帝不肯背这个黑锅,那就只能换个人来背锅了。
玉靖假装皱眉,却也没有阻止,反而点点头道:“也好,如今天下说到底朕还没有亲政,朝中诸事本来就还是相国掌国,如此大事,理应问问他的意见。”
意思是,这天下搞成这鸟样都是此人的责任,你们要想兴师问罪,也该找他。
众人听她这话,神色都是一动。
要是平时,他们还真未必敢找张翰兴师问罪,毕竟张翰可跟皇帝不一样,那是真正的权相。
总理朝政,权倾朝野,朝中文臣几乎都唯他马首是瞻。
其人未必能够撼动他们这个群体,甚至要退避三舍。
但要是对付他们中的某一人,却有的是手段。
不过现在不同了。
反正这大乾半壁江山眼看着就完了,张翰能够钳制他们的手段也瞬间折损一半。
而且这个锅,本来就该由他背。
正想着,张翰和六部九卿,以及朝中的几位武勋大臣也都被请了进来,其中也包括了大将军张翰,以及左将军龙城,后将军黄埔战。
众人本来就在乾兴殿外要求见皇帝,所以来得很快。
又是一番俗礼。
然后一众皇族和外戚又是如法炮制的一番下马威,想要唬住这些外朝诸公。
但这些人要是这么容易被唬住,大乾也就不会是如今这番光景了。
于是在几番你来我往的打机锋之后,情况再次陷入了僵局。
眼看着这样下去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了。
有人终于忍不住把话给挑明了,“诸位,如今蛮奴大军旦夕可至,诸位这样互相推诿,毫无意义,反而是每耽误一刻对吾等就不利一分。
是战是走,总要有个决断。
另外我再多说一句,大乾北方经此一劫,就算能够挡住蛮奴,也彻底废了。
不光是民生凋敝,而且若是武关和同元等诸城都落在蛮族手中,那么从此之后京畿便成了边关,时时刻刻都将在蛮族的威胁这下,守了也没有意义。
反不如以退为进,以图未来方为上策。”
众人微微沉默,捏着胡子不说话,沉吟了半晌,一位宿老朝张翰问道:“相国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