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阳?他还是走到了自己前面,大会结束后,徐建明收到了岳父的消息,李威阳的下一站已经确定了,豫南省商庐市市委副书记,目前商庐既没有市委副书记,也没有市长,上面为何不让李威阳直接任代市长呢,情况似乎有些微妙,但大家都知道,他这个市委副书记跟市长是一样的,只差一点时间或者一个契机给提拔上去,说起来这个位置还真是奇妙,作为豫南的省会,商庐市是全国省会当中少有的非副省级城市。
这既可以说是李威阳自己有能力,被组织信任,受到重用,才会接手豫南省会城市的市长,可也有可能是他家族的最后一搏,这么多年以来,李威阳一直没做出什么大的政绩,没有资格担任副省级城市或者计划单列市的二把手,总之解读起来可能性很多。
这白逸凡还没回山城,今早上班之时,徐建明下车前发现了正在和商怡樱告别的白逸凡兄妹,他没上前追问商怡樱,只是观察了一阵。
“徐司长,好巧啊。”
“狄司长,好久不见啊,自从上次从广林回来,也没机会和贵司的同志一起吃顿庆功宴,实在是遗憾啊,呵呵。”
狄尚有些尴尬,心中暗道,难道他已经知道了吗,但表面还是笑呵呵的道,“哎,咱们都不容易,尤其是徐司长你,身上担子重啊,对了,我听说黄副主任……”
对方话还没说完,另一个人又掺和了进来,“徐司长,狄司长,你们两位在这里站着干什么。”
“商司长,今天可真是太有意思了,呵呵。”见商怡樱过来,狄尚立马停住了刚才的话语。
徐建明不想在此纠缠,不论是商怡樱还是狄尚,他目前都不想聊天,上一次在广林,为什么郑鹏和简战杰都知道他尚未返回,那时已是下班时间,即使要汇报工作等明天即可,他不相信是梁奉等人泄露的,这么久的观察,他们可没这么蠢,那这狄尚的嫌疑就很大了。
当然这也只是猜测,毕竟狄尚并没有亲自到,商怡樱就更明显了,与白逸凡频繁接触且非常亲密,联想到前阵子白逸凡跟他的对话……还真是多事之“秋”啊,徐建明心中暗叹便告辞了两人。
“郑秘书长。”还没到办公室,便发现了站在办公区与众人交谈的郑鹏,“您怎么来了?”
“呵呵,怎么了建明司长,不欢迎我啊。”
期间徐建明观察了一下,郑鹏刚才在和潘东聊天,看来两人还是很熟的,起码关系不错,“好了,不跟你开玩笑,黄副主任让我过来通知你,赶紧去他办公室一趟。”
“好,我马上就去,但让秘书长您亲自来,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随便打个电话就行了。”
徐建明像是话里有话,郑鹏笑了一下回答道,“呵呵,我也是刚到,与其走回办公室再给你打电话,不如先来等你,咱们俩正好一起过去,何况你这振兴司的许多干部,都是在我下面工作过的,我也算是回家看看了。”
越说越离谱,徐建明不想妄加猜测,直接拉回正题,“那秘书长,我们走吧,别让黄副主任等着急了。”
接连碰到几人,徐建明现在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狄尚刚才很奇怪的提到了黄健昊,现在一来就接到黄副主任有急事找自己,很难不让人联系到一起。
“来了,快看看吧。”来到黄健昊办公室,对方脸上丝毫没有高兴的意思,直接将一份资料推到了他的面前。
“好。”
黔岭省全面振兴战略,标题十分醒目,内容更是多达数十页,“主任,这是?”
“这是我们发改委的一份,前几天的会议你也关注了吧,现在实行的计划和振兴是特级战略,这份便是发改委和多部委一同主行的计划文件,以黔岭为中心,包含周围的玉川、彩南和广林省等区域,咱们发改委自然是接了大部分的工作项目,我与其他多位副主任商议过后,只有你是最适合的人选了,上个月,你不是去了趟广林吗,所以简主任同意了。”
“可是主任,目前振兴司的情况,恐怕是分不出多少人手了啊。”随后徐建明将自己最近的安排说了一遍,又补充道,“我记得农经司的狄司长是玉川人,投资司的姜司长更正是黔岭人吧,为何不让他们负责?”
“当然是有原因的,先不说农经司和投资司并不对口,这振兴工作,本就是振兴司的本职,由你来负责是最为合适的,其次,除我之外,几乎所有的副主任,都一致推举你,就算简主任要另择他人,也是有些难度的。”黄健昊的语速很慢,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徐建明仔细听他的话。
这下是不应也要应了,因为文件内容太多,黄健昊也没着急,而是给了他时间,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他终于整理完了思绪和此战略的内容。
目前黔岭的最大问题是内部各市县之间对于发展资源的分配存在严重分歧。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担心资源被重新分配至落后地区,影响自身发展速度;而落后地区则渴望更多支持以迅速摆脱贫困。这种地方利益的博弈直接阻碍了原先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环境污染,自上面注重经济的发展后,黔岭的领导班子也是坚决贯彻落实了,也正因如此,高速发展的经济态势之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与上一条也是紧密相连的。
大多数不发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污染最为严重,河道、山涧等等,垃圾堆积如山,所以此次联合项目,除了发改委和财政部,最为重要的便是生态环境部。
这些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只需要当地暂缓经济发展,加大惩罚力度,实行责任人制度,大力进行整顿,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基本解决,可真正的困难点就在这里,目前这种大环境下,经济就是政绩,许多人可是心怀鬼胎。
起初因为是特级的号召,没有人敢不响应,可时间一长,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越来越大,不仅被整治地区的官员会不愿配合,部委方面也是消耗不起,像驻外那样实时的监督,谁也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