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是吗?”李愔笑问。
“那可不,而且啊,还放出话,如果有人提供出有用的情报,还会有奖励!现在百姓们都开始找寻这一百人都有谁有过沟通,然后提供情报到朝廷。”春花又说。
金凤这时说:“一定是公子的名气让朝廷起了重视,如果可以的话,或许哪天公子一定会得到朝廷的重用的。”
李愔却是不以为意。
他笑道:“去朝廷当官,哪有在这里逍遥?”
然后左拥右抱的将美人拥入怀中。
惹得几个美女直呼讨厌。
金凤却是认真的说:“像公子这般的人还是太少了!所谓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金凤却是引用了《礼记·学记》所说的。
这个女人还是十分有才气的。
一般人还做不到这样的。
哪里知道,李愔并不屑于这么做。他皇子都不想当了,还当什么官?
当官有什么好?天天被李世民臭骂吗?
他可是见识过在李世民手下当官的情况,那可是真的不妙啊。
其他人则是表示说,原来李愔的品德竟然如此高尚。
“来来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简单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为李愔的才情震撼到。
而这时,张围依旧躲避到了凤鸣楼下方,他拿起了笔抄下了关于刚才的诗句。
当他抄到认真时,身边却是多了一个人。
“师兄,你在这里干什么?”是孔靖婷的声音。
吓得张围直呼:“没没没……”
可是孔靖婷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并且看着他抄写的诗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她喃喃道,不由得赞叹这诗是好诗。
而后,她又听到了楼上哈哈大笑的境。
听这声音,是李愔的声音。
紧接着,大量的诗词从上面传了下来。
张围也不管那么多,直接又抄了下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
孔靖婷彻底的震惊了。
之前她还不怎么相信这些诗是李愔所作的。
现在在场所,她已经十分明白了。
而且张围还呆在这里不断的抄写着。
“师妹,这是孔师要求的。”
趁着空档的时间,张围赶紧说。
“也就是说,这些诗都是出自于青楼处?”她问。
“是!是李昊所做,此人颇有才情,就是太过于风流了,师妹,您还是先回去吧,否则一会儿可能会脸红。”张围这么说。
孔靖婷似乎明白他在说什么。
“明天记得多抄一份给我,可以吗?”
“自然是可以的。”
说完,孔靖婷这才离开,他离开的时候,看着楼上的灯火通明。
她不解,李愔怎么会这么风流。
张围守着青楼很久,一直到了凌晨才离开,可是这时他却抄下了大概三十首诗作。
这些诗作,都将会被送入宫中,然后分发到国子监中,还会流到李承乾那里。
可以说,只要李愔一直不断持续的创作,那李承乾就会有背不完的诗,背不好的话,还会受到李世民的责骂。
而当张围拿着三十首诗找到了孔颖达的时候。
孔颖达的双手一直在颤抖。
显然,他作为孔子之后,也不可能在一个晚上作出三十首诗作。
而且首首都是神作。
因而,他也不管时间已经是凌晨了,直接入宫中找李世民去。
然而这时的李世民正与房玄龄二人在讨论着李愔的事。
“你说什么?那小子非但不躲起来,反倒是直接到了青楼过夜?这小子胆子真不小啊。难道他以为朕给他兜底,他就可以随意乱来了吗?还是起了色心?”
李世民表示说,他以为,李愔是一定是以为自己可以帮着他挡着一些事,所以,才敢这么大胆。
李世民这么担忧,也是因青楼人员复杂,李愔刚遭遇追杀,却是敢这么做,那心得有多大啊。
其实不然,李愔有诅咒在,当真是怕,而且李世民干出了那么些事,谁还敢去杀他?
“是的,陛下!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程将军的老宅,他还在修缮,所以,没有地方住,才去的青楼。”房玄龄又说,其实关于李愔修房子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程咬金也知道,但却也是没有阻止他,也阻止不了。
“他修知节的宅子干什么?房子好好的,为什么要修?”李世民疑惑的问。
“这个臣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证明的,这次他宅子修得更加坚固了,似乎是在防着什么。而且,程将军的房子似乎也是十分老旧了。”房玄龄又说。
“这小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李世民百思不得其解,李愔到底想干什么。
“算了算了,既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那就算了,时间也不早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是,陛下!”
房玄龄正想要离开时。
李世民又叫住他。
“等等,王家的情况如何?”
“听说他们明天学六皇子卖细盐!”
“那明天好好关注一下,看他们怎么办。必要时,记得出手,李愔是一个棋子,如果没有这个棋子,朕将十分被动。”
“是,陛下,臣明白了。”房玄龄表示说。
随后他离开了太极宫。
而孔颖达这个时候入了宫中。
手中拿着三十首诗作给到了李世民这里。
“陛下,请看!”孔颖达十分激动的说。
“又有诗?”
“是的,陛下,共三十首。”孔颖达又说。
“三十首?你从哪里弄来的?为什么都没有诗名?”李世民问说。
“这些诗是六皇子今天晚上所作的,是臣让我去抄的,暗中抄下来的,所以,没有诗名。”
“什么?一个晚上三十首,那能作成什么样的?”李世民十分不理解。
可是当他看清李愔所写的诗之后,整个人都要痴呆了。
这诗实在是太妙了。
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每一首都是让人震撼无比。
他怎么也想不到李愔怎么可能这么高产。
这种产量,一年下来,可以写出几千首啊。
“很好,你放到国子监中,让学子们背诵吧。还有,给乾儿也背背。”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