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新闻圈风云录 > 第7景:BJHD区白石桥附近的“名竹茶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景:BJHD区白石桥附近的“名竹茶楼”

【影视剧本】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电视剧本版)

作者:顾雪林

第7景:bJhd区白石桥附近的“名竹茶楼”

(周一下午2点,“白面书生”约请淳于兰和于木去白石桥附近的“名竹茶楼”喝茶,说是有些问题请教他们。)

淳于兰:(笑了,对“白面书生”说)“喝茶可以,但是你不要以为我是什么翡翠翎管收藏专家哦。于木才是这方面的专家。”

白面书生:“茶楼是我们家开的,你帮我同收藏家们牵线搭桥,请你喝茶表示一下我们的感谢也是应该的。家父也在茶楼等着你们呢。”

淳于兰:(很吃惊,有些不解地问)“你父亲怎么会在茶楼等我?”

白面书生:“我父亲知道这根翡翠翎管的主人是你,很期待和你见个面。他很想知道有关这根翡翠翎管的详情。”

淳于兰:“那好,恭敬不如从命。”

(“名竹茶楼”在紫竹院旁的一个独院内,主建筑是一座二层小白楼,庭院不大,一步一景,颇有苏州网狮园的景致。淳于兰和于木随“白面书生”上了二楼,在“三潭印月”包间落座。这是一个VIp大套间。外间是一圈白沙发的西式会客厅,内室是品茶室,中国古典装潢,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鼻烟壶。看来,诸葛先生喜欢收藏鼻烟壶。“白面书生”让淳于兰和于木先在会客厅稍事等待。)

白面书生:(问大家)“先喝茶还是喝咖啡?”

淳于兰:(不客气地说)“在这间漂亮的西式会客厅,我还是先喝一杯咖啡吧,来一杯卡布其诺,最好再来一小盘西点,我有些饿了。”

(于木要了一杯茶。不一会,一位穿旗袍的娇小俏丽的女服务员端来了咖啡和茶,还送来了一盘西点蛋糕。

淳于兰端着咖啡,站在客厅的沙发前,凝视着沙发背后墙上挂着的一幅油画。这是一幅达·芬奇1519年作的《丽达和天鹅》油画的复制品,画上的美女抱着天鹅的鹅颈,优美自然,栩栩如生。应当说,这幅油画临摹得非常精致,显然是一位油画高手临摹的。

在这幅油画对面的墙上,是一幅当代摄影家“颐和吴老”的摄影作品,画面是巨幅颐和园佛香阁雪中全景图,画面中松柏的树枝都看得清清楚楚,气势非常壮阔!看来,老先生还喜欢摄影作品。

这时,门开了,一位西服革履的睿智老者走了进来。淳于兰向老者望去,见他没有戴领带,西服上衣的领子做工非常精致,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人们常说,西服看领口,就知质量档次的高低。)

老者:(笑容可掬地和淳于兰打招呼)“哦,淳于兰小姐,你总算从报纸上走下来了,让我得窥真容,你果然很漂亮哦!”

(老先生夸自己,淳于兰听着心里非常舒服,指着于木向他介绍说)

淳于兰:“这位是京城翡翠翎管收藏家于木先生。”

老者:(边说,便向于木伸出了手)“哦,于木先生,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啊!本人,诸葛瑜亮。”

(于木和诸葛瑜亮的手握在一起,两人不觉地相互凝视了片刻。)

于木:“诸葛先生,幸会!”

“白面书生”:“我父亲很想就翡翠翎管问题,求教于木先生。”

于木:(很谦虚地说)“呵呵,翡翠翎管我也只是略知一二,谈不上求教,大家相互切磋。”

诸葛瑜亮:冷不丁吐出了4个字,“如是我闻。”

(淳于兰几乎没有听清,也没有听懂。)

于木:(反应很快,他边说边露出了笑容)“哦,看来诸葛先生喜欢《金刚经》?”

诸葛瑜亮:(一怔)“请于木先生这边移步。”(诸葛瑜亮手指里屋,把于木和淳于兰往里屋茶室请。进了茶室,于木惊讶地望着正面墙上)

于木:“哦,好一幅漂亮的《金刚经》啊!”

(淳于兰这才注意到,茶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鸟篆体金刚经。)

于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于木流畅地念着,看来这家伙还懂点鸟篆体。

于木:(对诸葛瑜亮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看来你也是个高人!”

诸葛瑜亮:(狡黠地问于木)“哦,请问这‘世界’为何意?”

于木“‘世界’是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观,据《金刚经》所言,‘世’指时间,‘界’指空间。”

(于木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诸葛瑜亮:“那‘大千世界’呢?”

于木:“据《金刚经》所言,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八海交相围绕,海的四面各有一洲,四周外以铁围山为外郭,这就是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三千大千世界。在佛教的宇宙观中,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之地,故又称一佛国土。”

(听了于木此言,淳于兰真是暗暗地为他叫绝了。)

诸葛瑜亮:(轻轻地飘来一句)“你也是高人啊!先生喜欢喝什么茶?”

于木:“莫干山云雾茶,不知老先生这里可有?”

诸葛瑜亮:(略微一怔,然后颇为轻松地接过话头说)“有,当然有,茶室没茶,那叫什么茶室?”

(稍停顿后)

诸葛瑜亮:“你怎么会喜欢喝杭州莫干山云雾茶?”

于木:“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bJ一家小工厂当工人,工厂派我到上海汽车电机厂学习刀具和量具技术。周日闲暇时,我曾多次到苏杭游历,数次登上过杭州莫干山,在翠竹满山、云雾缭绕的剑池边的茶舍,喝过莫干山云雾茶,惊奇于该茶的清香醇爽,从此一生喜爱!”

(诸葛瑜亮听罢,面露惊诧之色。显然,于木的这番自述,让诸葛瑜亮动容了!)

诸葛瑜亮:“你初登莫干山是哪一年?”

于木:“1977年7月。”

诸葛瑜亮:(有些急切地问)“你在那里碰到过一位喜欢画钢笔画的中年人吗?”

于木:(一下子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钢笔画?哦,我想起来了,是有一位喜欢画钢笔画的中年画家,他常在剑池边作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常一起聊天散步。”

诸葛瑜亮:(有些急切的对于木说)“小于,你看看我是谁?”

(这一问,让于木、淳于兰和“白面书生”都吃了一惊。于木仔细地看了看诸葛瑜亮。)

于木:(自言自语地说)“我一直觉得你有些眼熟,一时想不起来。难道,你是莫干山上的老朱?”

诸葛瑜亮:(一下子又拉起了于木的手)“我就是莫干山上的老朱啊,真名叫诸葛瑜亮。”

诸葛瑜亮:(啧啧地说)“小于,你这位在上海工厂学习的小青工,如今成了大名鼎鼎的收藏家了!士别三日,让我刮目相看啊。”

于木:(微笑着反问道)“你这位中年画家,如今怎么也变身成了京城大款了?”

诸葛瑜亮:“嗨,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坐,坐,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

(诸葛瑜亮一边招呼着上莫干山云雾茶,一边请于木落座。莫干山云雾茶端上来了,茶汤是淡绿色的,清香扑鼻。淳于兰急切地喝了一小口,有些烫,但满口留香。看到淳于兰这个喝茶相,诸葛瑜亮和于木扑哧笑了。)

于木:(笑着对淳于兰说)“淳于兰,你先不要急着喝,你先好好地品一品茶香,有云雾缭绕之感后再喝茶,那才飘飘欲仙。”

诸葛瑜亮:(笑着对于木说)“于木,你把我当年对你说的话,记得这么清楚?”

于木:(感慨地对诸葛瑜亮说)“我哪能忘啊,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第一个教我怎么喝茶的人,没齿难忘啊。”

诸葛瑜亮:(开心地大笑起来)“哈哈哈。”

于木:“一晃,30多年了。”

诸葛瑜亮:(也有些感慨地说)“是啊,30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于木:“诸葛先生,我有一事想请教,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怎么就会喜欢上《金刚经》?想当年,你在莫干山上给我讲鸠摩罗什翻译《金刚经》的故事,告诉我‘大千世界’的来由,让我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金刚经》。”

诸葛瑜亮:“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

于木:“是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和《南华经》并视为儒释道三家的宗经宝典。”

诸葛瑜亮:“对,在中国佛教宗派内部,隋唐以后天台、三论、法相和华严诸宗,都十分崇奉《金刚经》,各宗领袖都结合宗义,写下了不少有关《金刚经》的注疏。我父亲当年是搞佛学研究的,所以我对此略知一二,当年在莫干山上,不免卖弄一下。”

白面书生:(在一旁微笑着提醒)“爸,你们怎么谈经说法了,不探讨翡翠翎管的秘密了?”

诸葛瑜亮:(笑着对于木说)“当然,当然,我找于木先生来,就是想求教翡翠翎管秘密的。于木,说说吧,我们在洗耳恭听呢。”

于木:(一时有些犯难)“谈些什么呢?”

诸葛瑜亮:(有些等不及了,颇为急切地说)“谈谈翎管的断代问题吧。这个问题我最感兴趣。”

于木:(有些犯难)“断代,断代。”

淳于兰:(终于有了一个为于木排忧解难的机会)“断代问题是于木先生的知识产权,是研究翎管的高级机密,他怎么可以轻易告诉外人呢?”

(诸葛瑜亮听她说完,盯着于木,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于木端起茶杯,慢慢地品了一口莫干山云雾茶,然后缓缓地说)

于木:“诸葛兄,承蒙海涵,翡翠翎管的断代问题,确实无法深谈。因为现在有很多高仿者,一旦他们知道了翡翠翎管的断代诀窍,造出了高仿翎管,将贻害无穷。如今,青铜器、瓷器、书画的鉴定中,这类问题层出不穷,不可不汲取教训,小心谨慎啊。这也是我们几位翎管收藏者的共识。”

(诸葛瑜亮略作沉吟,稍顷,理解地点了点头。)

白面书生:“于木先生,我非常敬仰你们这些收藏翡翠翎管的大师,”

于木:(接过话头)“什么大师,不过是圈内人的奉承,出了翎管收藏圈,谁知道你是什么大师?谁会对翎管收藏感兴趣?我们自己要清醒。常看见一些所谓的名人,被人们簇拥来,簇拥去,在台上讲些莫名其妙的话,居然还能赢得掌声雷动!这样的名人,尚还陶醉在现实中,远未真正成熟。其实,年龄并不决定一个人的成熟度。记得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因在《最愚蠢的一代》中讲过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诸葛瑜亮(听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边笑,便对儿子说)“我对你说过多少次,没有人会关心你的家长里短,你那点个人兴趣,恐怕连人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够。”

于木:“明白了‘没人注意’,我们就不会留意那些风言风语,不会凭添什么精神负担,不会总是端着架子和带着假面具生活。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必为他人的态度所累!”

(呵,于木什么时候成了青年导师了,讲起人生哲学,居然也是头头是道。看来这家伙,还有很多深藏不露的地方。淳于兰佩服地看了于木一眼,于木的眼睛却瞟向了诸葛瑜亮刚刚拍卖到手的翡翠翎管。诸葛瑜亮让儿子把翡翠翎管送给于木观赏。

于木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放大镜,把这根翡翠翎管仔细地看了个遍。)

白面书生:“于木先生,我有时不明白,像翡翠翎管这样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东西,除了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究竟对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于木:“翡翠翎管的那汪翠绿色或翡红色,在我眼里是灵动的美。你也许会说,‘美’有什么意义?美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滋养和休息,是滑过我们心灵的颤栗!正像文学,它解决的不是口腹之饥,而是心灵之饥。文学能透射出你的心声,抚慰你的心灵。”

(听了于木这一席话,淳于兰简直要对他刮目相看了。原来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这么多东西!于木却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诸葛瑜亮。)

诸葛瑜亮:(笑着对于木说)“讲得好,对孩子是个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教育不了,难免溺爱放纵,你的话他也许听得进去。”

于木:(笑着说)“班门弄斧了!”

白面书生:“我父亲从不讲这些,你一问他,他总是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经历多了,世事自明。”

于木:“你父亲说得也对。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世事洞明皆学问。‘辛酸泪’多了,世事自明。你父亲是高人,高明的厨师炒菜,不总是喜欢大火翻炒,而是喜欢细火慢炖。”

(这时,诸葛瑜亮又发话了。)

诸葛瑜亮:(对儿子说)“我过去常和你讲的那位年少而有志气的青年,就是今天你面前的于木叔叔。”

(“白面书生”听后颇为诧异。)

白面书生:(追问道)“你说的那个青年人,是一位得了8年肾炎,吃了8年中药,最后奇迹般康复的人。”

诸葛瑜亮:“你“于木叔叔就是那个人,当年他24岁,在bJ的一家电机厂当电机车间主任,到上海汽车电机厂学习量具技术,周日到杭州游玩,我们有幸相识于莫干山剑池边的茶室。”

诸葛瑜亮:(问于木)“还记得当年我们两人关于打牌的争论吗?”

于木:“记得,你当时说‘人生要想一帆风顺,一定要拿到一副上帝发的好牌。’”

诸葛瑜亮:(问儿子)“你知道于木叔叔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吗?”

白面书生:“‘最成功的人生是什么?不是上帝给了你一副好牌,而是你能把上帝发的一副坏牌打赢!’这是你多年来对我的告诫。”

诸葛瑜亮:(颇为感慨地说)“是啊,这就是于木叔叔当年和我说的话,让我记了一辈子!”

于木:(委婉地)“人生的较量有时不是一副牌的好坏,而是打牌的能力。中国人总是喜欢赢,其实输也未必是一件坏事。陶渊明官场上不得志,隐居生活却过得自得其乐。在中国古代,庄子、陶渊明、道家等,都隐藏着输家的传统。有赢家就一定有输家,输家往往是大多数,输家的理论是,即使输了,也照样可以活得悠然自得!”

(看着儿子的一脸困惑)

诸葛瑜亮:“在比你还年轻的年龄,于木叔叔就有了这套理论。记得那时他还说,赢的人不一定对,输的人不一定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西方人崇尚科学,而不崇尚输赢。赢的人如果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被认为是对的、符合科学的,就不能把至高无上的荣誉奖赏给他,这是西方最厉害的软实力。保证了那些追求科学真理者的创造力!”

于木:“你爸爸当年也曾对我说,在科学面前,权势和金钱都没有地位!这句话,我也一直记着。”

于木(接着说)“我认识一位大学领导,一辈子争名誉、争地位,最后,正局、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等都争到手了,高高兴兴地到60岁光荣退休了,却在61岁病死了。争了一辈子的东西,到手了,人却没了!有句话说得好,在位是干一天拿一天的钱;退休是活一天拿一天的钱!对那些在位拼命‘争抢’的人来说,他们不明白,60岁以后好好活着,健康活着,也能舒舒服服地挣钱!”

(照这样谈下去,三天三夜也谈不完。)

淳于兰:(提抗议了)“诸葛先生,机会难得,能不能让于木先生好好分析一下你拍到手的这根翡翠翎管?”

诸葛瑜亮:“当然,于木,倒出点‘金子’出来,好好鉴赏一下我拍到手的这根翡翠翎管吧。”

(一到讲翎管知识,于木又是一脸的难色,嗫嗫嚅嚅,张口结舌,刚才滔滔不绝的风采,荡然无存!)

诸葛瑜亮:“于木,谈点普及型的,让大家多少有些收获。”

(于木看看大家,又仔细端详了一会手中的翡翠翎管,终于开口了。)

于木:(看了看诸葛瑜亮)“其实,翎管的普及性知识,收藏翎管的人基本都知道,比如,大家会先看孔,看看是不是管钻打的孔。再有,大家会看材质,翎管的材质,文官三品以上是翡翠,其中,一品文官是满绿翡翠翎管;武官三品以上是白玉,其中,一品武官是羊脂白玉翎管。其它材质还有:琥珀、象牙、碧玺、水晶、琉璃、砗磲、青金石、金和铜等。其它材质翎管的用途,因历史文献资料缺乏,我也还在研究之中。”

白面书生:(不解地问)“怎么?这些材质的翎管的用途,你这样的收藏大家都还在研究?”

于木:“当然,有一些材质的翎管,清代史料记载不详。比如,琥珀翎管、象牙翎管和碧玺翎管到底是什么官员佩带的,尚无详细清史材料证实。而从实物看,这些翎管都造得非常精美,制式标准,多为清代乾隆时期的制式。显然,佩戴者绝不是等闲之辈。”

淳于兰:(颇为急切地问)“这些材质的翎管你都有吗?”

于木:(不慌不忙地说着)“除了纯金翎管以外,各种材质的翎管我都有。当然,琥珀、象牙和碧玺翎管我拥有的数量极少,比如,目前我只收藏到一根碧玺翎管。另据我所知,bJ琉璃厂,有一位收藏金翎管的人,我见过这根金翎管,还拍了照片。”

(说完,于木慢慢地品了一小口莫干山云雾茶,很是悠然自得的样子。)

于木:(向诸葛瑜亮略略欠身说)“诸葛老,非常抱歉,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诸葛瑜亮:(笑了)“于木,你真是滴水不漏啊!”

淳于兰:(不解地问)“于木说了这么多,怎么还是‘滴水不漏呢’?”

诸葛瑜亮:“我们想听的是绝窍,在绝窍问题上,于木滴水不漏。不过,这也符合收藏高手的风格,绝窍是要藏在自己心里,绝不会轻易拿出来和外人交流的。因为,诀窍是收藏者几十年收藏经验和心血的总结,滴滴是血,句句是泪。是交了多少学费的收获啊!”

(诸葛瑜亮边说着,也品了一口莫干山云雾茶。)

于木:(来了句调侃)“知我者,诸葛老也!诸葛老,还是你再传授给我们一些喝茶的讲究吧。”

(于木开始巧妙地转移话题了。)

诸葛瑜亮:“喝茶有什么讲究,一人一种喝法,喝得开心,自得其乐就好。”

于木:(挑起了话题)“喝茶好像很讲究时间?”

诸葛瑜亮:“当然,早饭后的第一杯茶,是早茶,一般是上午9、10点钟喝。早茶最好喝花茶,提神、醒脑、排毒。下午1点多喝一杯绿茶,这杯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晚上6点多喝红茶,红茶最适合做晚茶,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的影响最小。红茶有降血脂和助消化的功能。”

(诸葛瑜亮滔滔不绝,显然,喝茶是他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诸葛瑜亮说:“据传闻,一次偶然,茶树的叶子飘入煮水的釜锅,予水以独特的味与色,从此有了茶。此后5000多年,茶逐渐成为国人生活之基本。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产区。”

于木:“中国的茶叶到底有多少种大类?”

诸葛瑜亮:(朗声大笑,说)“绿茶,不发酵,保留茶叶的清香,如西湖龙井;白茶,微发酵,不炒不揉,呈现茶自然的味道,如白毫银针;黄茶,轻发酵,清爽中多了一分甘醇,如蒙顶黄芽;青茶,也叫乌龙茶,半发酵,味道醇厚而多变,如铁观音和武夷岩茶;红茶,全发酵,色红艳,味香甜,如祁门红茶。黑茶,后发酵茶,滋味醇和口感浓厚,如普洱熟茶和安化黑茶。”

(淳于兰看到,于木真是谈话高手,转移话题,能做到在不经意之间。确实是个有些精彩片段的老戏骨!)

淳于兰:(有点不依不饶地试图把话题再拉回来)“于木先生,你能不能也像诸葛老讲茶一样,把你的翎管断代再讲得精彩一点?”

(于木这次不慌不忙,也许是因为有诸葛瑜亮这样的高手在座,激起了他的斗志)

于木:(笑着说)“淳于兰,你不用再问这个问题了,诸葛老先生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想从收藏家嘴里掏出绝窍,比登天还难!”

(于木再次展示了他强悍的一面。这时,茶室的大门开了,一位身材修长、系马尾辫的漂亮姑娘从屋外款款走进来。

诸葛瑜亮:(向于木等人介绍)“这是我的外孙女江一梅,武汉大学新闻系在读研究生,今年毕业。”

淳于兰:“哦,来了位‘未来的记者’。”

江一梅:“我不是‘未来的记者’,我从武大本科毕业后,曾经在《bJ教育信息报》工作过1年,之后又考回武大上研究生。淳于阿姨,你在bJ新闻界的大名,我早有所耳闻,今天能在我们家幸会,非常高兴。欢迎您。”

淳于兰:(笑着问)“哦,我还有什么‘大名’吗?”

江一梅:“你写的关于收藏和养生的文章,是我们家祖孙三代竞相传看的精彩文章,你的那些关于收藏翎管的文章,我姥爷都剪下来仔细收藏起来了,他几乎是天天在研读。”

(江一梅真是心直口快。淳于兰看到诸葛瑜亮有些坐不住了)

淳于兰:“我那些文章,都是从于木先生那淘来的二手货,你看,文章背后的指点江山的人就坐在这。”

(说完,她用手指了指于木。)

江一梅:(几乎是惊叫了)“啊!于木先生,大收藏家!”

于木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江小姐,本人于木,只是爱好收藏而已,谈不上什么‘家’。”

“哪里,你收藏的那些翡翠翎管,让我姥爷馋死了。”

(江一梅真是年少,一点都不给她姥爷留面子。)

白面书生:“一梅,你真是个记者,把家里的事揭个底朝天。”

于木:(这时出来给江一梅解围,他对诸葛瑜亮说)“你当年在莫干山剑池旁和我谈的那些养生之道的学问,又经过30多年的锤炼,想必是更加纯熟精到了。”

诸葛瑜亮:“养生的关键是知足常乐,‘好心情’抵得上一切养生手段的总和。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心常静则神安宁’,《黄帝内经》上说:‘思虑伤心脾,怒伤肝’,说明情绪异常,皆有所伤。”

(诸葛瑜亮很是知趣,顺着于木的思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于木:“在现实中,人要真正做到知足常乐很难。”

诸葛瑜亮:“我常告诫子女:‘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身外之物,何苦孜孜以求。’心田似海,‘让’一招不亏;海纳百川,方见容天下之人。”

(诸葛瑜亮回答这些问题,轻松愉快,游刃有余。)

于木:(接着诸葛先生的话茬)“《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国历代医学名家都把这段话视为应当遵循的长寿秘诀。据史书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为102岁,宋代名医成无己为93岁,明代养生学家冷谦竟然活了150岁,清代名医薛雪89岁。可见自古名医多长寿实非虚言。”

(诸葛瑜亮频频点头,很是赞许于木的话。接着,他说)

诸葛瑜亮:“养生要多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医学名着,不要被一些现代庸医的奇谈怪论所迷惑。”诸葛瑜亮挺直了腰身说。

淳于兰:“中国古代的哪些医学名着值得一看呢?”

诸葛瑜亮:“你至少要读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晋代葛洪《养生论》、唐代孙思邈《枕上记》、清代龚廷贤《延年良箴》。如果要了解古代人的房中术,可以看看当代人翻译的《中国古代房内考》;想知道饮食养生之术,可以读读《饮膳正要》,这是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于1330年撰写的,堪称中国第一部关于营养、食品疗效、食物疗法的专着,强调预防为主,食疗保健。”

(诸葛瑜亮真不愧是养生高手,谈起养生之道如数家珍。)

于木:(有些好奇地问)“你搞茶楼,是不是也和你的养生理念有关?”

诸葛瑜亮:“当然,饮茶是我一生所好。记得90岁高龄的总司令曾写过一首饮茶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时时饮,延年可益寿。’古人饮茶长寿者数不胜数。唐代有一位130岁的高僧,唐宣宗问他长寿的秘诀,他回答,平生酷爱饮茶而已。”

于木:“我是饮水疗法的践行者,但我也酷爱喝茶,只是没有诸葛先生这么讲究。”

诸葛瑜亮:“我这也是为了做生意穷讲究,其实开水冲茶,喝喝就好。你们知道‘茶’是什么意思?‘茶’字拆分开来,是二十加八十八,就是108,常喝茶可使人的寿命超过‘茶’之数。”

(说完,诸葛瑜亮朗声大笑了起来。)

于木:(不乏打趣地说)“呵呵呵,看来,你这小茶楼,我以后要常来哦。”

江一梅:(高兴了)“欢迎于木大收藏家常来我们家茶楼,我很想听你讲些收藏知识。”

于木:“哦,你对收藏有兴趣?”

江一梅:“我姥爷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点兴趣爱好,那样的人很乏味。收藏是最好的兴趣爱好,收藏是成年人的童趣!我姥爷就是一个酷爱收藏的人。”

诸葛瑜亮:(对于木说)“常来坐坐,一起聊聊;清茶一杯,开开心心。”

(于木连声说好。)

淳于兰:(问诸葛瑜亮)“我也可以常来吗?”

江一梅:(抢先回答)“那当然,我巴不得你天天来呢。”

(淳于兰笑了。)

诸葛瑜亮:(也微笑地对淳于兰说)“你可是座上客,能请到京城的知名美女记者光临寒舍,令我小小的茶室蓬荜生辉啊!”

(听了这些话,淳于兰和于木都非常开心。)

诸葛瑜亮:(对“白面书生”说)“诸葛雨,你给于木先生和淳于兰一人一个咱们茶楼的贵宾卡。”

(淳于兰这才知道,“白面书生”的大名叫诸葛雨。诸葛雨递给淳于兰和于木贵宾卡,还补上一句”

诸葛雨:“打六折的卡。”

(淳于兰和于木听后笑了。)

诸葛瑜亮:(大声说)“什么折不折的,你们常来,白喝也行。”

于木:(听后,高兴地调侃了一句)“那我们不要打折卡了,以后常来喝茶就是了。”

江一梅:“就是,你们来还要什么打折卡,大家喝茶聊天,多开心啊。”

淳于燕:“那不行,那你姥爷的茶楼可要赔本了。”

诸葛瑜亮:(高声笑着说)“赔不了,我这个茶楼就是个高级会所,朋友们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赚钱我也不指着它。”

江一梅:“就是,我姥爷在非洲有座小型矿山呢。”

诸葛雨:“一梅,你嘴下留情。”

(诸葛雨在一旁急忙提醒着自己的外甥女江一梅。淳于兰和于木一边走一边下楼,说说笑笑,只当是什么也没有听见。离开诸葛瑜亮的茶楼,淳于兰还真有些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