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让你监国,蒸汽大明什么鬼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太子慌了!老四这是要扶植党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太子慌了!老四这是要扶植党羽

第223章 太子慌了!老四这是要扶植党羽?

闲着也是闲着,不少大臣就在下方窃窃私语。

“这么多国家过来朝贡,千古未有之盛世。”

“是啊,唐太宗时期都没有这个待遇。”

“皇上怕是得高兴坏了。”

“万国来朝,大明天威算是真正的广播四海了。”

“皇上一直希望功盖唐宗宋祖,如今,真的做到了。”

众人议论纷纷,脸上明显的带着喜气。

都是大明子民,大明辉煌了,自己脸上也有光。

看见异族人能大大方方的表示自己是大明子民。

这时候,朱棣慢悠悠的走上了台阶,坐下。

众臣自然是习惯性的行礼跪下,山呼万岁。

“平身。”

朱棣乐呵呵的,说话都带着喜气。

众臣受到感染,“谢皇上”的声音喊的震天响。

朱棣微微点头,很满意。

给小鼻涕使眼色。

小鼻涕会意,大喊:“宣各国使臣按顺序晋见!”

声音由各个太监往下传递。

只等了片刻,大量的身穿奇装异服的外国人进入朝堂之上。

都是些外交礼仪上的固定行话,之后,过来朝贡的人送礼物。

按照规矩,对方小国家都送礼物了,大明作为堂堂天朝,也得送。

送的还得是对方价值十倍的礼物!

以此,显示天朝上国的富庶和国力。

但这一次与往常不同,来的使臣太多了,若是一个一个的赏赐,一天都整不完。

所以,计划是在最后会见所有使臣后,统一赏赐天朝的礼品。

显示皇恩浩荡,天朝威严。

在这样简略的操作下,一波又一波的使臣队伍进入奉天殿。

又出去。

循环往复。

若是平时,朱棣说不得已经打瞌睡了。

可是今天,他格外的精神,一直是乐呵呵的,跟个大善人似的。

众臣也是兴高采烈,很有精神头。

太有面子了!

万国来朝,多大的荣耀!

只有站在最前方的朱高彻一脸的淡然,安静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他此行的目的,乃是为了阻止永乐皇帝大手大脚的赏赐使臣。

太亏了!

他辛辛苦苦为大明多弄了那么多的税收,容易嘛!

朱棣一开口就送出去大笔,朱高彻不爽。

必须阻止。

现在,只等那一刻。

而此时的朱棣虽然发觉了老四有点不对劲,可是因为心情的缘故,没有多想。

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快乐里,无法自拔。

好像年轻了几十岁。

终于,最后的一国使臣朝贡完毕。

饶是朱棣兴头很高,此时都有点累了。

朱棣强打精神,道:

“赏赐什么,由礼部列一个清单,送给各位使臣。”

话音刚落,朱高彻突然站出来,高声道:

“陛下,能否容儿臣问一个问题?”

老四这小子又要搞什么花样,朱棣一挥手,表示准了。

朱高彻躬身施礼,然后朝向礼部尚书:

“尚书大人,对于赏赐的物件,你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出,众人都和看傻子一样看着朱高彻。

这不废话嘛!

往年都是按照十倍于对方礼物的价值回送,有时甚至更多。

取决于国库存银的多少。

“秦王殿下毕竟还是没在政务上磨练,连这个都不懂。”

“天朝上国赏赐小国,当然得显示自身的强大,震慑他们,使他们永远服从。”

“果然,人无完人,秦王殿下熟悉军事作战,熟悉创造发明,对于政务还是太嫩了。”

众大臣看着朱高彻,私底下咬耳朵道。

礼部尚书强忍住笑,回答道:“秦王殿下,按礼制,应当赏赐小国使臣上贡十倍价值的礼物,彰显我天朝的强大富庶。”

说的那是理直气壮。

我特么做生意做成这样,还如此理所当然!朱高彻脸色一沉。

“尚书大人,做生意是这样做的嘛?“

“那我大明要朝贡,意义何在?根本没有获得半点好处。”

过往的习惯一直是这样,朱高彻看不下去了。

必须改善!

从来只有宗主国占小国便宜,小国还能占宗主国便宜了?

主客颠倒!

像后世的漂亮国,占了人家便宜还要小弟付钱。

也没见哪个小弟闹翻天!

尚书大人听了朱高彻反驳,愣了一下,心想秦王殿下怎么满口的利益?

“殿下,此言差矣。”

“我天朝上国谈仁义,谈交情,对于利益,那都是笑道,不值一提。”

说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

反正花的不是你的钱是吧……朱高彻笑了笑,问:“既然这样,麻烦尚书大人把你家的房子,银票,奴仆都送给本王。”

顿了顿,继续道:“本王和尚书大人的交情,够了吧?”

刷!

众人全都愣住了。

好家伙,这是要抄家啊。

尚书大人憋红了脸,大声道:“殿下,我也是国家众臣,你怎么如此辱我!”

礼部尚书在大明的官职相当高,除了皇帝内阁就是六部尚书最大。

“你不是说不谈利益嘛?怎么,涉及到了你,就可以谈了?”

朱高彻摊开双手,很无辜道。

礼部尚书一愣,自己刚才确实说了这话,但是真的给秦王了,我吃什么喝什么?

顿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憋的相当难受。

而其他一些类似主张的大臣想要帮忙,但是一想到朱高彻那个问题,都顿住了。

若是回答不出,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朱高彻见没有人回答,面向永乐大帝,弯腰拱手道:

“陛下,儿臣认为,应该换一种模式和朝贡国相处。”

“核心原则就是,必须使大明获利!”

“不仅仅包括经济上的利益,还有外交地缘政治等等方面。”

“最终目的,是要建立我大明长期对这些国家的控制,远远的甩开他们。”

“这样,大明的边关再也不用担心敌人侵扰。”

朱高彻一番话说的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加上之前反驳礼部尚书的“利益论”,众人一时间都没反驳。

仍然在细细咀嚼朱高彻这话的意思。

要利益,不要仁义?

要随时保证自己有“仁义”的机会?

只有大明强大,令众国心悦诚服,就能维护边境安宁?

好像的确如此!

如此行之,的确比面子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