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朝鲜李氏:能当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
朝鲜。
平壤。
王宫。
“陛下,又有一群刁民造反了!”
御林军左将军向朝鲜王禀报。
朝鲜王李氏正搂着美人喝酒呢,听了这消息,笑脸一下就没了。
“这些刁民,真是烦不胜烦!”
“今天一小闹,明天一大闹,后天就造反!”
“有玩没玩!”
“真是影响本王的兴致!”
朝鲜王大发牢骚。
这几年,一直都没个消停。
御林军左将军苦笑,心想这几年时不时的闹饥荒,朝廷又不加以赈济。
百姓饿肚子了,当然要造反啦。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当面说出来。
“陛下,臣看是不是召集群臣,商量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
“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啊。”
朝鲜王点点头,示意美女喂酒。
喝了一口之后,才道:
“你说的有理,明天召集百官,举行朝会。”
“这一次,一定要一举消灭所有刁民!”
朝鲜王沉迷女色,耽误朝政。
已经很久没有举行朝会。
明日朝会,格外稀奇。
陛下还是有救……左将军点点头,退下了。
“来,我们就绪喝酒,哈哈。”
身后,是朝鲜王调笑的声音。
…………
旭日东升。
朝鲜王打着哈欠,慵懒的上朝了。
众大臣行礼后。
朝鲜王示意太监说话。
太监当即扯着嗓子喊道:“今日朝会,只议平乱之事,其余诸事,稍后再议。”
朝鲜王还急着回去陪美人玩乐呢。
没心情和这帮大臣瞎扯淡。
众大臣面面相觑,面带忧色。
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一人出列,道:
“陛下,百姓造反,皆因饥荒之故。”
“臣以为,只需要朝廷拨款,购买足够的粮食,百姓自然就消停了。”
此为老生常谈,已经很多大臣提过了。
这人不死心,还想试一试。
当即有朝鲜王的心腹表示反对。
“陛下,此风不可长!”
“若是让老百姓知道了,造反就会有免费的米饭吃,以后,还不得闹翻了天。”
“臣反对。”
话音刚落,另外一个大臣附和道:
“说的没错。”
“况且,国库内已经没有足够的银子了。”
“用于朝廷的日常开支己经是捉襟见肘,更别说赈济百姓。”
这样说着,很多大臣接连附议。
这才叫忠心……朝鲜王装作无奈道:
“那该怎么办?”
“这一次,必须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刁民造反问题。”
过去,每一次叛乱朝鲜王都派了军队前去镇压。
但镇压之后,往往大军一离开,又会反叛。
有时候则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闹的不可开交。
镇压之后又是叛变,如此循环。
但是,这下众大臣都没有什么好主意了。
镇压不行,安抚也不行。
谁特么知道怎么办啊!
这时候,回来述职的驻大明使节出列。
“陛下,臣有一个办法。”
朝鲜王一看,他能有什么办法?
“你说。”
声音透露着疲惫,有气无力。
常驻大明使臣道:“陛下,大明过去一段时间,征召了大量的倭国人去西伯利亚开矿。”
“据说,工资待遇都不错。”
说到这,他悄悄往上看了一眼朝鲜王。
没在说话。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把那些刁民都送到西伯利亚去。
既能节约朝廷的开支,也可以避免百姓叛乱。
一举两得。
对这些阴损的事儿,朝鲜王秒懂。
不过,他还有顾虑。
“天朝既然已经在开矿,我们不能去。”
“除非天朝皇帝同意。”
宗主国在吃肉,附属国还想过去抢?
那不是找死嘛!
常驻大明使节道:“陛下,天朝有一个权势滔天的王爷,只要他答应为我们说话。“
“天朝皇帝会答应的。”
他知道西伯利亚不是什么好地方。
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的。
大明的选择,太多了。
至于为什么不向朱棣直接说,是他们怕朝鲜人万一在西伯利亚搞事。
天朝皇帝会问责于他们。
听了这个建议,朝鲜王终于松了口气。
“如此甚好。”
“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需要什么,朕都给你。”
“好了,退朝。”
说着,已经走回了后宫。
众大臣转眼间便不见了国王的踪迹。
叹了口气,国事如此,奈何?
…………
山东。
秦王府。
大厅。
”参见秦王殿下!秦王殿下千岁。”
朝鲜驻大明使者脸上堆着笑,谄媚道。
朝鲜王交给了他这么重要的一个任务,必须办好!
说不定,以后就能返回朝鲜升官了。
“起来吧。”
朱高彻伸个懒腰,随意道。
然后,坐下,静静等着这人要说什么。
站起身,使者弓腰道:“殿下,是这样的,我们国王自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拜会过殿下。”
“感到不好意思,所以派臣过来,送殿下一点儿礼物,聊表歉疚。”
说着,拍手。
当即就有随从将一个箱子抬进来。
打开!
刷!
金光闪闪的金子照耀整个大厅。
一大箱,全是金子!
饶是朱高彻心智过硬,瞳孔都紧缩了一下。
不明白朝鲜王这时要闹哪一样?
看向使者。
使者谄媚笑道:“殿下,这是我们国王的一点小意思,您请收下。”
不收白不收,看你能搞出什么花样……朱高彻示意李克用收下。
对使者道:“朝鲜王太客气了。”
见朱高彻收了礼物,使者脸上笑的更欢了。
进入正题。
“殿下,是这样的,我听说天朝征召了五万倭人去西伯利亚开矿?”
“没错。”朱高彻回答,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
使者笑道:“殿下,我们朝鲜也想为天朝出一份力,派遣五万百姓去西伯利亚。”
“以报答天朝的庇护之恩。”
话说的极为漂亮。
朱高彻傻眼了。
我靠,还有万里过来送的??
世道变得太快。
什么时候,去西伯利亚变得如此抢手,都要睁着抢着去?
不行,看来得整个规定出来。
限制名额才行。
朱高彻装作很为难道:“你来的不巧,名额已经满了。”
你说送就送?
那得看老子的心情!
朝鲜使者急了,这礼物都收了,你可不能不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