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绍兴六年(即公元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仍然在楚州置司。梁红玉也陪同韩世忠一起,率兵以淮水为界,筑新城,抗金兵。他们夫妻二人,与士兵同劳役,共甘苦。并且,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薄以为屋”。他们招集流民,鼓励工商,山阳也由此变为重镇。

而梁红玉也是一名将领,她自然也是要领兵的,领的则是“娘子军”,此用唐平阳公主前例也。】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阿姐!”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唐平阳公主?我大汉也有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我真是谢谢你在这时候记起我。”

【梁红玉与韩世忠夫妻二人驻守在楚州十多年,与金军多次交战,仅用三万人,阻挡了金军的步伐,威名动于天下。

不过,在绍兴十年(即公元1140年),南宋向金国求和,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的兵权也被收回,之后岳飞以“莫须有”罪名遭受冤狱,而满朝却无一人敢说一个非字,也只有韩世忠敢直言触怒秦桧。

这夫妻俩受不了朝廷这般举措,愤然辞官归隐。梁红玉去世后也被朝廷赠为邠国夫人,但是梁红玉去世的具体时间却并不准确,多个文献中时间都相互矛盾。

由于梁红玉留下的文献太少,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也无法确切地知道。只是那些留下的一二字,依然能够看到梁红玉优秀的一生。

众人对她的评价,无论是小说,还是史书,都是极高。比如赵构就曾称赞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也有“百战功名四海钦,贤哉内助智谋深。而今风浪金焦过,犹作夫人击鼓音。”的话语。

在《杨国夫人传》中也曾写道“若杨国者,女中丈夫也。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天赐忠武,杨国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可见对于有多推崇。

弹幕“梁红玉她值得!”“梁红玉的死亡时间一直就不准确,Up主说的那个不知道谁写的《杨国夫人传》里,甚至还说梁红玉是在绍兴五年与金军对战的时候死的。”“这种情况下,我就选择性相信了。”

“毕竟《宋史》记载的是绍兴六年(即公元1136年)梁红玉都还活着呢?”“因为这两连韩世忠置司楚州的时间都不同。”“《宋史》好歹是史书,有可信度的。《杨国夫人传》没处啊,没人拿这个当代表,不过对梁红玉的评价还是很好的。”

“你们的目光都在梁红玉的去世时间,只有我看到了我那一闪而过的岳武穆”“莫须有,当真是可笑至极!”】

宋朝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以‘莫须有’罪名被冤下狱?这南宋皇帝到底在做什么?”毕竟这次天幕提及了韩世忠、岳飞。韩世忠已经从天幕中可以看出来是为大将,这岳飞想必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将领,究竟是为何?

秦朝

嬴政:“与金国求和?”嬴政本想再说些什么,可一想到之前天幕对大宋的评价,以及迄今为止大宋的表现,瞬间就没有说话的欲望了。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岳武穆!岳家军!可惜了!”

汉朝刘彻时期

刘彻:“这种大将给朕不好吗?还‘莫须有’,这大宋怎么回事。”虽然天幕并未讲解这位叫岳飞的人究竟有何功绩,但从态度中还是可以窥见一二的。他虽然有了卫青和去病,可良将他不嫌多啊,不要的这种,给他也可以啊!

【到此为止,梁红玉的故事我们就讲完了。

接下来要讲的其实我们刚刚也以及提到了,想必知道的都猜到是谁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娘子军”,此用唐平阳公主前例也,这可是天幕自己说的。”

长孙无忌:“陛下,臣就说平阳公主定然榜上有名。”

李世民:“阿姐乃是真正的女中豪杰,能上榜朕可是毫不意外,就是可惜阿姐看不到了。”说到这,李世民就又有些伤感。

【没错,这次我们要讲的就是那位领“娘子军”的唐平阳公主,但我们更喜欢称呼她为平阳昭公主。

弹幕“是她,是她,就是她,我们的女将李秀宁。”“你怎么能发语音。”“李秀宁不是平阳昭公主的真名,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又一个没留下姓名的女将。”“而且人家还是公主呢?李渊,你太讨厌了!”】

这是天幕也出现了几个大字,《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们》之第七名——平阳昭公主。

唐朝李渊时期

李渊:“这又有朕什么事情,怎么又骂上朕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朕就说怎么明明要将的是阿姐,结果出来个女将李秀宁,原来是假名。阿姐的真名竟也是无人知晓吗?”

汉朝刘邦时期

刘邦:“平阳昭公主,莫非谥号为昭,能得此谥号,看来这位公主了不得!怎么就不是朕的女儿。”

吕雉听着这话,就想开口骂人,愣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这人也不想想,就他那态度,要是他女儿,能是什么样。越想越生气!

【平阳昭公主,名字不详,唐朝时期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母亲为太穆皇后窦氏。她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婚后二人就定居在了长安城。

弹幕“平阳昭公主真的超级厉害!”“这是我偶像。”“李渊真的是生了个好儿子,又生了个好女儿。”“儿女带着躺平,李渊,不愧是你!”“柴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五月,隋朝已经不行了,李渊决定起兵了。可是这个时候,平阳昭公主与柴绍他们还在长安。这又不能屏幕明目张胆地将他们接回来,只能偷摸地派使者将他们秘密召回。

可是,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隋朝本就不稳了,各地都起义了,要是这两位都一起走了,傻子也能看出来李渊要反了,这隋朝皇帝能放过他们俩。怎么可能?他们还不至于那么傻。

弹幕“能将到手的人质送走的,也就那一位。”“朱允炆:你礼貌吗?”“朱允炆:勿cUE,谢谢!”】

朱允炆:“没完了是吧!”

【于是,他们决定走一人,留一人,起码不会暴露得那么快,而让谁走却是个问题,因为留下来的那个人会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