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殿,御书房。
“武弟,你这么晚进宫见朕有什么事吗?”朱棣问道。
甘武也不废话,直接切入主题。
“皇上,安南那边是什么情况?”
对于甘武的问题,朱棣倒没有表现得有多惊讶,毕竟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指挥使嘛!要是连这点情报能力都没有,那还玩个屁啊!
“噢!你也听说了?”
接着朱棣说起了安南的事。
朱棣问:“你还记得永乐元年安南派遣使者来京的事吗?”
甘武道:“臣记得当时那使者好像是说原安南陈朝皇室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现在的胡朝皇帝胡季犁声称自己是陈氏皇族外戚,这个胡季犁身份好像还挺高贵,按辈分他是安南陈朝明宗皇帝外侄,艺宗、睿宗的表哥又是陈废帝的舅舅,反正乱七八糟的。”
甘武捋了捋思路又接着道:“后来皇上派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杨渤前往安南调查此事,杨渤回朝后也证明了胡氏所言是真的,难道那事有隐情?”
朱棣道:“前些日子来了个裴伯耆的安南人,他自称是陈氏王朝的遗臣,他说安南权臣黎季犁在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私自废陈少帝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圣元。黎季犁登基后恢复祖先的胡姓,还自称是虞舜、胡公满后裔,立国号为大虞,一个月后又禅位给了其子胡奃。”
甘武道:“这么说,那之前胡季犁派使者来朝贡时说的都是假的咯!”
“朕现在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哪个说的是真的,再说那个叫裴伯耆的身份暂时也无法证实。”朱棣对这个问题表示很头疼,如果这个叫裴伯耆的人说的是真的,那这件事对于大明朝来说,无疑相当于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巴掌。
甘武道:“要不我叫人把那个杨渤叫来问问?”
朱棣道:“朕问过礼部的人了,礼部的人说他回来后没几个月,一次不小心摔倒在石阶上撞到后脑意外身亡了。”
“难道那杨渤是被贿赂了?”一个危险的想法在甘武眼里浮现。
甘武问道:“皇上,要不要臣派人去趟安南?”
朱棣摇摇头:“罢了,现在安南那边局势挺乱的,时不时与云南土司发生些小摩擦,再说了咱们刚刚册封人家,现在又派人去调查,有损我大明威仪。”
按惯例,大明属国每年年底都要派使者进京朝贡,朱棣决定到时候当着那些使者的面让他们对证对证,真相自然就出来了。
两天后,永乐二年八月二十五
甘武如往常一样去上朝,恰好在弘政门前遇到解缙,只见解缙差人抬着几个木箱子,脸上兴奋不已。
甘武心生好奇,上前便问道:“谢大学士,何事如此高兴?”
解缙朝甘武拱手道:“没什么,只是皇上命我修的书,我已经修好了。”说话间,解缙脸上满是春风得意。
甘武惊讶道:“这么快?”
甘武掐指算了算:“这好像还不到一年你就把书修好啦?”
解缙得意的把自己修的书拿给甘武看。
“文献大典?”甘武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喃喃道。
突然甘武似乎想到了什么,笑着把书还给了解缙。留下一句“祝你好运”,便离开了。
奉天殿上,还没等解缙来得及“邀功”,朱棣先宣了一个人,这个人叫陈天平,于昨日进京,声称自己是安南陈氏子孙,有要事要禀报明朝皇帝。
陈天平在大殿上讲述了胡氏篡位的经过,竟跟那个裴伯耆说的一模一样,瞬间群臣哗然。并且裴伯耆也证明了陈天平确实是安南陈氏后人,武将们见此便纷纷请兵出战,誓要教训一下这个小小的安南国。
陈天平也请求朱棣出兵替陈氏讨伐叛臣,恢复陈氏统治,陈天平说的声泪俱下,感动了殿上不少大臣。
朱棣一时没有表态,毕竟出兵安南不是一件小事。他命礼部官员带陈天平和裴伯耆二人先在鸿胪寺的驿馆内住下,并按使臣的标准安排他们的生活起居。
这事暂时被搁置一边,朱棣虽然喜欢打仗,但他从不打出师无名的仗。
一旁的解缙似乎对安南的事并不关心,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自己修书的事。
解缙奏道:“皇上,臣有奏。”
“说吧!何事?”
解缙道:“皇上命臣修的书,臣修完了。”
“哦……?”
朱棣和甘武刚才一样表现得很惊讶,同时也很意外,但更多的是兴奋,朱棣心想:“这解缙果然名不虚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说罢!便叫解缙将书呈上来。
朱棣兴致勃勃的拿起一本书翻了翻,接着又拿起一本翻了翻,慢慢的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而解缙这个愣头青丝毫没有注意到朱棣的表情变化,还在那幻想着朱棣的褒奖呢!
突然朱棣愤怒的将书扔在大殿上的金砖上,对着解缙怒斥道:“解缙,这就是你修的书?”
解缙就算再不开窍,此刻也反应过来,皇上对自己修的书并不满意。他吓得跪倒在地,等朱棣发落。
可朱棣念在解缙之前救驾有功,平时做事兢兢业业的份上,所以并没有责罚他。
朱棣再一次当着解缙与百官的面强调自己要修的是涵盖古今,包容万象,蕴含一切知识财富的百科全书,此书之外,再无他书。
这一刻,解缙才明白,朱棣修书的真正的态度和决心,他后悔自己之前领悟错了圣意,也下定决心要替皇上修好这古今第一书。